李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薄按筮\河是流動的文化,要統(tǒng)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河北省滄州市新華小學依托大運河文化,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教育實踐活動,讓少先隊員汲取大運河文化營養(yǎng)、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長聰明智慧,努力成長為熱愛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新時代好少年。
一、了解大運河,持續(xù)開展實踐活動
大運河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識之一,而滄州是大運河流經河北最長的一段,有著悠久的歷史。學校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將水利文化、名人傳說、非遺技藝等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的少先隊員特點,通過分層設計適合他們心智、易于他們接受的大運河文化知識學習教育,促使隊員的學習不斷遞進。
例如,“舌尖上的運河”主題實踐活動,激發(fā)了隊員們高漲的參與和學習熱情。隊員們親自走進菜市場,精心挑選食材,洗菜、切菜、烹飪,在小組合作中,展示了“羊腸湯”“炸老虎”等滄州味道的運河美食。在這樣的過程中,隊員們不僅增強了動手實踐能力,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更是通過美食制作,了解學習了運河文化,從而更加熱愛家鄉(xiāng)文化。為確?;顒拥尼槍π浴嵭?,我們強調以下兩點:
一是學習內容有層次。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我們針對低中高年級隊員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分別制定了“聽學——大運河的故事”“保護——大運河文化”“傳承——大運河精神”等不同主題的少先隊系列活動,使隊員們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感受大運河美麗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人文知識等。
二是少先隊活動有計劃。學校有效利用少先隊活動課,以及課后延時服務時間,以全體隊員普遍參與,或者小組重點參與的方式,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多功能廳,校外愛國教育基地、文化館等場所,有側重、有計劃地開展大運河文化學習活動,充分保障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的有效性,以促進活動開展的規(guī)律化、規(guī)范化,讓隊員們在有序規(guī)律的活動參與中,持久深入地學習大運河文化。
二、走近大運河,深入開展研學實踐
相比于局限在課堂內、書本上的間接學習,“走出去”的體驗式活動更能激發(fā)少先隊員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因此,學校打破校園壁壘,定期組織隊員們走近大運河、親近大運河,提升活動吸引力,促使隊員們在真實的感受與觸摸中,領略大運河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豐厚的歷史資源和多樣的人文文化。
例如,學校組織少先隊員們走進“滄州市非遺傳習所”,讓隊員們在親身體驗中,一起感受古老運河兩岸的非遺文化魅力。每到一處,傳習所的老師都會為大家詳細講解非遺作品的來歷,孩子們興致勃勃,邊聽邊記,邊記邊學,在了解、認識、觸摸非遺中,深深愛上了家鄉(xiāng)文化。隊員們還實地參觀“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yè)生態(tài)文化產業(yè)園”,在“行走家鄉(xiāng)”中“研學啟智”。在紅領巾研學活動中,隊員們撫摸古楓樹、環(huán)抱百年紫薇、仰望兩側的水杉林……一個個少年仿佛穿越時空,正與古運河對話。隊員們進人“文洛氏智能玻璃溫室”時,真實地看到了該場館用藝術的設計手法展示農耕文化、蔬菜無土栽培、魚菜共生、未來農業(yè)、動植物標本、生態(tài)景觀等內容,直觀地了解和感受農耕文化的前世今生,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這種以“行走家鄉(xiāng)”為路徑開展的、以鄉(xiāng)土區(qū)情為主題的研學活動,不僅讓隊員們了解了大運河文化,更讓文化自信的種子扎根心田。在綿延千年的湯湯運河水的滋養(yǎng)下,隊員們一定會茁壯成長,成為大運河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人。
三、保護大運河,從小培養(yǎng)責任意識
作為小小滄州娃,生在運河邊、長在運河邊,隊員們因大運河而驕傲、自豪。因此,少先隊活動就要注重持續(xù)性,使隊員們時刻牢記“保護大運河文化”“傳承大運河精神”是紅領巾光榮的責任和使命。為了不讓活動中斷,學校在寒暑假時間精心為隊員們設計了大運河系列實踐活動。
“運河橋梁”主題活動就是系列實踐活動之一。學校組織隊員們利用假期時間,通過上網查詢、實地勘察等方式了解運河橋梁的數(shù)量、造型、發(fā)展歷史等知識,將其整理成小小調查報告,通過數(shù)據(jù)向大家展示運河魅力,并動手制作精致的運河橋梁模型,用廢棄的紙板、秸稈等材料通過小組合作制作而成的各式各樣的運河橋梁,無不體現(xiàn)著隊員們的奇思妙想和靈巧的動手能力。
“紅領巾·魅力運河”攝影展示活動,鼓勵隊員們在假期走近運河沿線、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區(qū)采風拍攝,用鏡頭聚焦“滄州·魅力運河”。隊員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記錄運河之美、滄州之美、文化之美。拍攝的作品涵蓋運河風情、美麗滄州、獅城文化等內容,多維度、多視角地展現(xiàn)了千年古運河壯美景觀,以及滄州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
此外,輔導員們定期組織隊員們分小組去運河兩岸撿拾垃圾,并把收集的礦泉水瓶、紙張等垃圾進行分類回收,收益用來購買勞動工具和宣傳畫,用于下一次保護運河行動中。
四、熱愛大運河,培育傳承紅色基因
大運河的水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運河人,挖掘并弘揚運河文化,就要有傳承、有創(chuàng)新,以深入拓展少先隊活動,讓運河精神引領隊員幸福成長。
“追尋英雄足跡”活動,隊員們通過實地參觀滄州烈士陵園、青滄戰(zhàn)役英雄紀念碑,了解青滄戰(zhàn)役中“奪取軍橋”“強攻滄縣城”等感人的故事;在馬本齋廣場,聆聽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的故事,感動于他與母親以身殉國的兩代英雄事跡……運河岸邊的紅色故事,是鮮活的歷史,更是流動的“紅色課堂”,在這里,隊員們了解學習運河英雄、緬懷革命先烈,學習他們勇于戰(zhàn)斗、不怕犧牲、忠誠衛(wèi)國的精神,也堅定了要刻苦讀書、熱愛家鄉(xiāng)、當好薪火傳人的決心。
實踐證明,少先隊教育活動遵循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著力增強對中華文明的歷史自覺、賡續(x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基因,有利于更好引領文明風尚、推動社會進步。以大運河為依托,持之以恒、多維度提升少先隊活動吸引力,一定能激發(fā)隊員們在樂于參與的過程中,不斷感受運河文化的獨特魅力,更深深地被其中蘊涵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所吸引;一定能推動少先隊活動以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內容,使少先隊員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進而激發(fā)出更深層次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