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這一天對于總設計師孟凡超來說,尤其特別。15年耕耘與澆筑,當這項由自己帶領團隊一筆一畫勾勒出的超級工程正式通車時,孟凡超按捺不住的興奮涌上心頭……
一
2004年2月,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任務落到了孟凡超身上。“有壓力,很緊張,但要硬著頭皮上?!泵戏渤f,“設計是工程的靈魂。不先在紙上構思好,施工方就不可能在大地上建起來。”
究竟有多難?從帶領團隊作可行性研究開始,挑戰(zhàn)接踵而至:不能妨礙珠江口航道通行,不得影響香港機場航班起降,要保護好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還需協(xié)調(diào)找到合適登陸點……大橋設計,這些只是所有棘手難題的冰山一角。一般來說,大型橋梁的可行性研究通常為兩三年;港珠澳大橋,一做就是6年。
為尋找到大橋的絕佳登陸點,孟凡超幾乎跑遍了伶仃洋西岸的所有海島;為兼顧航道和環(huán)保要求,孟凡超的設計方案出了一版又一版,最終創(chuàng)新性提出“橋島隧”綜合解決方案。常志軍是港珠澳大橋設計團隊中的一員。他告訴記者,那段時間,為抓緊工作,自己每天早早起床,6點多到了食堂,經(jīng)過辦公區(qū),總能看到孟凡超在忙……很少有人知道,孟凡超時常半夜爬起來工作,經(jīng)常想起什么就趕緊用筆記下來,甚至接連幾天都住在辦公室。
孟凡超明白,港珠澳大橋是一項全球矚目的重大工程,代表著中國橋梁設計的最高水平,每一張圖紙都要做到盡善盡美,為中國人爭口氣。伶仃洋海況復雜,全年有效工期僅為180天左右。時間緊、任務重,在過去是把原料都拉到現(xiàn)場,開始一段段施工,但這次卻面臨時間緊、地形復雜等重重挑戰(zhàn)。
怎么辦?孟凡超琢磨,不如提前把各個構件建好,再到現(xiàn)場統(tǒng)一整合,減少現(xiàn)場工程。為此,他提出大型化、工廠化、標準化、裝配化的設計施工思路,即將“橋島隧”各種大型構件,在工廠高質量完成后,運到海上,像搭積木一樣建造。建設現(xiàn)場,千軍萬馬施工的場面不見了。變澆筑為建造,變建造為制造,建筑垃圾和廢物排放減少了,施工精度卻提高了;不僅施工過程中沒出現(xiàn)一起安全事故,還創(chuàng)造了多個“第一”。
二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競爭者不少,重任落在孟凡超身上,除了看中他豐富的跨海、跨江大橋建設經(jīng)驗外,還有其孜孜不倦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上學時,孟凡超成績優(yōu)異,1982年7月,他從重慶建筑工程學院(后并入重慶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北京,進入交通部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后更名為中交公路規(guī)劃設計院)工作。
1982年10月,以實習工程師的身份,孟凡超被派到湖北沙洋漢江公路大橋工地。他帶領工人用水下穿巖爆破施工的方式,創(chuàng)造了38米沉井技術。在當時,是亞洲第一深度。那一年,他23歲。經(jīng)過黃石長江大橋等設計的歷練,36歲的孟凡超又主持廈門海滄大橋設計,這是亞洲第一座三跨連續(xù)全漂浮懸索橋。“不同的橋梁設計,要運用不同的理念。創(chuàng)新,要貫穿設計始終?!泵戏渤锌?。
孟凡超這么說,也這么做。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創(chuàng)建了大型曲線型鋼塔設計施工等技術,設計了世界首座曲線型鋼塔斜拉橋;武漢陽邏長江大橋,構建了懸索橋鋼混組合橋塔結構設計施工等技術;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創(chuàng)新了跨海超長橋梁、跨海自錨式懸索橋等技術……
40多年來,他提出一系列橋梁設計理念,設計的一座座大橋引領行業(yè)不斷向前。以港珠澳大橋為例,大橋的鋼箱梁抗疲勞等關鍵技術,已在虎門二橋、深中通道、廈門第二東通道跨海大橋等重大工程中推廣應用。
除了實用價值外,對美學的追求也是孟凡超一直以來的堅持?!敖虿荒苤粸榻煌ㄟ\輸,還要打造人文景觀。”孟凡超向記者介紹,“‘風帆橋塔、‘中國結橋塔、‘海豚橋塔,3種橋塔,設計語言各不相同,每個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痹S多經(jīng)他設計的大橋,成為當?shù)芈糜蔚拇蚩ǖ?,化身大江、大河、大海上亮麗的風景線。在同事眼中,孟凡超對于極致和完美的追求,有時近乎苛刻。
如今,年過六十,孟凡超總盼望著能做一點補短板的事情……建跨海大橋需查勘海底地質,長期以來,我國通過“漁船綁鉆機式”勘察,效率低,還有安全隱患。為此,孟凡超主持重大科技專項——江海型工程綜合勘察船的研發(fā)?!拔磥?,我們作地質、水文等分析實驗,在這條船上就能完成?!泵戏渤f,這將為我國建設“橋梁強國”提供科技支撐。
“只要國家需要,我將奉獻畢生經(jīng)驗,為國家再造‘大國重器。”在采訪中,孟凡超反復提及,“是國家的發(fā)展成就了我們自己。只有作出最好的作品,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