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蘇州人,畢業(yè)于上海同濟大學(xué)。業(yè)余關(guān)注吳地人文古跡,愛好攝影、訪古。
何澄,1880年出生于山西省靈石縣兩渡鎮(zhèn),原名何厚倜,是兩渡何家第十五世孫,字亞農(nóng),初號兩渡村人,后又號灌木樓主人、真山、真山老人等。
兩渡何家是清代延譽百年的科舉世族,自何澄高祖何思鈞首中進士以后,科甲鼎盛,是歷史上鮮有的“五世翰林”之家,在清廷中樞衙門供職者達六十余人。有趣的是,何澄竟成了這個科舉世族的“叛逆者”,他是清末山西自費留學(xué)日本第一人,也是山西剪掉辮子第一人,是孫中山同盟會成員、辛亥革命老人、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等。何澄的身份很多,一生經(jīng)歷的也很多,本文僅說說他與蘇州的淵源。
首先,何澄是蘇州的女婿。他的夫人王季山是蘇州東山明代大學(xué)士王鏊第十四世孫女,岳父是清光緒御史王頌蔚,岳母是蘇州振華女校創(chuàng)辦人王謝長達。王季山有王季烈、王季同、王季點、王季緒四個哥哥和王季昭、王季茝、王季玉三個姐姐,還有一個妹妹王季常,個個有頭有臉。
王季山家住蘇州十全街懷厚堂,在家排行第八,何澄是族內(nèi)“厚”字輩大排行第八,或許“厚”是他倆注定的緣分,“八”是他倆的幸運數(shù)字。何澄與王季山的結(jié)合,是何氏和王氏兩大家族的強強聯(lián)手,可謂門當戶對?;楹髢扇饲橥兑夂?,養(yǎng)育了何怡貞、何澤明、何澤慧、何澤涌、何澤瑛、何澤源、何澤誠和何澤慶五子三女,剛好八個,也注定八個(中間有個何澤平夭折了),且全部是科學(xué)界精英,其中何澤慧是著名物理學(xué)家,有“中國居里夫人”之譽。湊巧的是,王季山的四位姐妹,或逃婚,或未婚,或未育,竟然無一生產(chǎn),敢情都被她一人承包了。當然,這也歸功于何澄,他倆真是能生能養(yǎng)的高產(chǎn)高質(zhì)夫婦。
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優(yōu)秀的女人,王季山比何澄小七歲,在家相夫教子,是個優(yōu)秀的家庭主婦,何澄就是那個成功的男人。1910年何澄娶王季山時,婚禮是在蘇州懷厚堂舉辦的,婚房是在北京租的,1913年何澄就在懷厚堂東購地始建靈石何寓,先后建了兩渡書屋、灌木樓和東齋、西齋兩棟洋房,其間還在蘇州興辦益亞織布廠,并任振華女校校董。1940年,他更是從張錫鑾之子張師黃手中購得荒廢多年的網(wǎng)師園,費時三年全面整修,并將家具、古玩、字畫等布置其中,成為了網(wǎng)師園最后一任主人。
何澄還是蘇州正社的社長。正社即正社書畫研究會,1933年由何澄、吳湖帆、張善孖、張大千和王季遷等發(fā)起成立。何澄博學(xué)多聞,精于鑒賞,是民國時期享譽華夏的大鑒藏家,其鑒藏種類廣且雜,涵蓋了書畫、文玩、印章、古墨、銅器和瓷器等,尤以書畫、文玩、印章為最。除了祖藏和己財搜購以外,與正社成員間的交往饋贈也是其藏品的重要來源。
遺憾的是,何澄因腦溢血只活了六十七歲,不算短命但也算不上長壽,并且死在了北京而不是蘇州。更遺憾的是,王季山被殺死在了自己家的灌木樓中,僅活了六十三歲,只比何澄晚走三年。奇怪的是,何家王家的勢力都不小,何況他倆的子女也已成名,王季山莫名其妙被殺,居然沒有人站出來要求捉拿真兇,或者說沒有抓到兇手就不了了之罷休了。嗚呼!可惜夫妻雙雙匆匆而去,留下一堆身外之物沒有來得及交待。
1950年何澄子女將網(wǎng)師園包括家具、古玩、字畫在內(nèi)一起捐獻給了國家,1956年何澄子女將被南園賓館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的何澄珍藏于灌木樓天花板內(nèi)的20來箱計1374件文物和642冊圖書全部捐贈給了蘇州博物館,1990年何澄子女帶人將何澄深埋在灌木樓前土山內(nèi)的一瓷罐田黃、雞血等印章印材計70余方掘出后全部捐贈給了南京博物院。
今灌木樓位于十全街南園賓館內(nèi),已為私人所有,網(wǎng)師園內(nèi)僅存何澄的一塊“真意”磚刻。走進南園賓館和網(wǎng)師園,都已找不到一點有關(guān)何澄的標識和介紹,用正社畫館江野的話說,蘇州欠何澄一個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