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欠
我喜歡在吃飯時看別人做飯的視頻,尤其是優(yōu)雅風的做飯Vlog——陽光照得畫面通亮,伴著治愈舒緩的旋律,一雙手有條不紊地洗菜、切菜、翻炒……在近景或特寫的鏡頭下,食物的表面光澤和滑落的水珠被放大、停滯,木制炒勺和鍋底輕微摩擦的聲音貼近耳膜振動,再撒上一小撮香料,賣相極佳的菜肴被裝入精致餐具中,送至鋪好可愛桌布的桌上,不遠處放著一杯果汁或咖啡,視頻結(jié)束。
要不是剛從戰(zhàn)場般的廚房里出來,我真的會認為做飯就該這樣仙氣飄飄,而不是像我一樣,以另一個極端的畫風出現(xiàn)。
首先洗菜,我只洗一次。打開水龍頭,全部往水下一沖,最多轉(zhuǎn)上一圈,再裝進被同樣清潔過的鐵碗里,結(jié)束!然后到切菜,家里僅有一套加起來十元不到的刀具和塑料砧板。刀相當迷你,切較厚的食材只能靠人使勁;過輕的砧板在沾水的桌臺上容易打滑,所以還得留心固定它。每次我都得速戰(zhàn)速決,切得均勻好看不是首要目的,只要切開食材就收手。
接下來是炒菜,事實上用“熱菜”形容會更貼近——將食材全部倒進小電磁爐里,不時拿勺子或筷子翻幾下,讓堆在上面的食材也能受熱。等油沒那么鬧騰,就得開始準備重要的調(diào)味環(huán)節(jié)。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醬料、調(diào)味料,囊括了目前人類能識別的全部口味。謹慎選擇,大膽投入,是我做飯的一大特點——類別對了就行,分量什么的全憑感覺。在此之后就沒我什么事了,管菜熟不熟和熟到哪種程度,直接鍋蓋一蓋,跑出去忙別的事。直到熱氣把鍋蓋折騰得上蹦下跳,我才會想起:啊,菜還在鍋里。
最后,再把煮菜時用到的鍋具或電飯煲直接拿來當碗和盤子,筷子就拿炒菜用過的那個。把手機放在支架上,打開我愛看的下飯視頻,又解決了一餐。如果是Vlog,到這兒就拍攝結(jié)束了??涩F(xiàn)實是,視頻里沒出現(xiàn)的殘渣和水漬,還等著我去處理。從處理食材到最后清潔完畢,做一頓飯得花上一到一個半小時,其中卻只有15分鐘是真正吃飯的時間,可見做飯是一件性價比極低的事。
畢業(yè)后我去了上海工作,交完房租后存款所剩無幾,只好在吃上面節(jié)省。當時租的房間不含廚房,總共擁有的廚具不超過十件,每次做飯就和過家家一般,蹲在地上的短線插座旁,用媽媽贊助來的電飯煲做些簡單的菜式。也正是這個時期,我愛上了“一鍋熟”的做法,既節(jié)省時間,又能保證吃飽。
后來回到杭州,那些陪我度過艱難歲月的廚具們,也乘著貨拉拉來到新家,變身廚房里的一級元老。但因為新公司有了食堂,我開始冷落它們,下廚的機會越來越少。直到疫情讓居家成為常態(tài),在公共場所大口吃飯、和人交談等日常,竟成為一種珍貴的自由。為了健康,我又回到廚房,撿起不精的廚藝重新開始自己做飯。
不過,就算完全復制Vlog里的音樂、道具同氛圍,我都學不會優(yōu)雅地做飯,更學不會那種游刃有余的節(jié)奏。比起視頻里對待食物細致用心的態(tài)度,我更像是在生活的縫隙里,只求速戰(zhàn)速決,高效完成做飯這一行為,因為我的待辦列表上還有更重要的事,比做飯更需要時間的投入。但那些更重要的事在辭職之后都消失了,大量的時間空缺等待填補,我無事可做,這時做飯倒成了一項重要且必做的日程。
在廚房忙活的時間里,具體微小的行動維系著我和現(xiàn)實生活間的聯(lián)系,視覺、觸覺、嗅覺……身體的感受從未如此清晰,我對做飯的好感度也從10%上升到了50%——只喜歡切菜和調(diào)味的部分,它們能讓我靜下心來,但依舊討厭洗菜和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