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汝杰
漢語及其方言使用人口最多,地理分布最為遼闊,遍布全國各地。
漢語及其方言具有悠久的歷史。先秦經典《禮記·王制》中說:“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所謂“五方之民,言語不通”,究竟是指不同民族的語言不同還是方言不同,難以判定。這一段話是對中國語言地理差異的最早記載。這些不同的語言或方言可以統(tǒng)稱為華夏語言。華夏語言伴隨華夏民族的融合,在北方混化成漢語,所謂“雅言”就是它的標準語,《詩經》就是用“雅言”記錄的。漢語和中華民族及其文化一樣,都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
北方的漢語隨著歷代北方漢人的南遷,又與南方各地的土著居民語言融合,以北方古漢語為主體,形成后世各種南方方言。漢語南方各大方言中吳語、湘語、粵語、贛語、平話的直接源頭應是古代北方漢語,是直接從古漢語分化的。閩語和徽語則是從吳語分化的,客方言是從贛語分化的,可以說是次生的。
上述各大方言除了徽語形成的歷史尚不明確以外,其他方言都是在南宋之前就形成了,至此南方各方言的宏觀地理格局已基本奠定。元明之后方言地理只是發(fā)生若干局部或微觀的演變。
漢語是世界上方言最為復雜的語言之一。關于現代漢語方言的分類和分區(qū),主要有三種不同意見:七區(qū)說,即官話、吳語、湘語、閩語、粵語、贛語、客家話;十區(qū)說,即官話、晉語、徽語、吳語、閩語、粵語、客家話、湘語、贛語、平話;三區(qū)說,即北部方言(官話)、中部方言(吳語、湘語、贛語)、南部方言(閩語、粵語、客家話)。
各種漢語方言以北方和西南地區(qū)的官話使用人口最多,漢語方言的種類則以中國東南部最為復雜,徽語、吳語、閩語、粵語、客家話、湘語、贛語都集中在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