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直通車
情景小劇場
周末然然在家做手工,這時窗外有人在拉小提琴。然然放下手中的工具,認真聽。
她回頭問媽媽:“媽媽,這首曲子是《梁祝》的主題曲,對不對?”
媽媽笑了笑:“對呀。你怎么知道?”
“我在學校的音樂課上聽過。”然然驕傲地說。
“那你知道《梁?!分v的是什么嗎?”媽媽問道。
“知道,是祝英臺女扮男裝去書院求學的故事。”然然更加得意了。
“是的,那她在哪個書院讀書呢?”媽媽的問題越來越難。
“???這個……我不知道?!比蝗粨蠐项^。
“沒關系,今天我來給你講講吧?!眿寢屝χf。
杭州有個“梁祝書院”
在杭州,有這樣一個書院,被稱為“梁祝書院”。它就是位于西湖南緣鳳凰山萬松嶺的萬松書院。
在梁祝故事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杭州城外的崇綺書院同窗三年,并由此相識、相知、相慕。相傳這個地方就是后來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
萬松書院是明清兩代杭州規(guī)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大的書院,曾是浙江文人匯集之地。明代王陽明、清代齊召南等大學者曾在此講學,清代詩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讀。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時任浙江巡撫的范承謨將其重建,改為“太和書院”??滴跷迨迥辏ü?716年),康熙帝為萬松書院題“浙水敷文”匾額,后更名為“敷文書院”。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萬松書院被敕為“省城書院”。清末,萬松書院逐漸由盛轉衰直至荒廢。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萬松書院被毀。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萬松書院遷至葵巷后重建,改稱“敷文講學之廬”。
“原來梁山伯和祝英臺是在萬松書院讀書的呀!”然然興致勃勃地說。
“在古代,著名的書院不只有萬松書院,還有很多。咱們往下看。”媽媽一臉神秘地說。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書院對我國古代文化教育、學術思想的發(fā)展產生過巨大影響。在全國眾多的書院中,比較著名的有四個,分別為:應天書院、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
應天府書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qū)古城南湖畔,始建于五代后晉時期。居四大書院之首。隨著晏殊、范仲淹等人的加入,逐漸成為北宋最具影響力的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廬山五老峰南麓。相傳創(chuàng)始人李渤養(yǎng)有一只白鹿,終日相隨。后來李渤就任江州刺史,舊地重游,于此修建亭臺樓閣。
岳麓書院: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東面山下。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
嵩陽書院:位于河南省,創(chuàng)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現(xiàn)書院為明、清各代重修增建。201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媽媽,了解了這么多關于書院的知識,那什么時候有的第一家書院呢?”然然仰著頭問。
“這個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眿寢屛⑿χf。
書院的千年變遷史
書院,作為中國教育史上一種獨具特色的學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經五代,興盛于宋,延續(xù)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貞觀九年,書院是官方修書、藏書、校書之所。
書院至宋代大盛,有700余所。覆蓋面廣,但發(fā)展極不平衡,陜西、山西、河南、河北所建書院,僅占全國書院總數(shù)的2.7%,文化重心明顯南移,南方完全取代中原成為教育與學術中心。
據(jù)統(tǒng)計,到了明朝,書院總數(shù)達到近2000所,分布在今天全國25個省區(qū)。
明朝書院分為兩類:一是重授課與考試的考課式書院;另一種是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各學派互相講學式書院。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西方新式學校及其制度的引入,光緒皇帝于1901年詔令全國書院一律改為學堂,中國書院及其制度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