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慧慧
法國作家雨果說過:“有一種比大海更遼闊的景象,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遼闊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nèi)心世界?!庇纱丝梢?,人的內(nèi)心活動是豐富多彩的。
心理描寫便是人物在一定情境下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的想法、感觸、情緒、意識等,是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現(xiàn)中心主題等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下面,我們以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為例,聚焦心理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一、無聲之處,千言萬語:內(nèi)心獨白法
內(nèi)心獨白法指作者揣摩人物內(nèi)心的活動,將人物自己對自己說的話記錄下來。我們只有融入特定的情境,深入了解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將人物在這種情境下的特殊心理活動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那么,內(nèi)心獨白法有什么標志性的詞語嗎?大家可以用“告訴自己”“我想”“我覺得”“我認為”“對自己說”“心里說”“心里念叨”等詞語引出,或直接用標點符號引出。
如,“不知何時,我回頭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嚇壞了……”“我往下看,感到陣陣暈?!蚁氲纛^回去,但知道我絕對回不去了……我會逐漸感到虛弱、無力……我肯定上不去。我聽見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誰,最后才意識到那就是我”,這些句子直接寫出了主人公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嚇壞了”“暈?!薄疤撊?、無力”“哭泣、呻吟”,以及“我”這一稱謂的多次出現(xiàn),則強調(diào)了“我”當時的恐懼與害怕。
由此可見,恰當運用內(nèi)心獨白法行文,可將自己所想的內(nèi)容直接表達出來,不拖泥帶水,直白明了。
二、感隨文行,言由心生:語言暗示法
語言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流露,是人物描寫手法中最為直接也最為明確的一種方法。
文中,“我不行!我會掉下去的!我會摔死的”“不,我不行!太遠了,太困難了!我做不到”,從“大哭著說”到“怒吼著”,作者用強烈的語言表達出“我”內(nèi)心由于恐懼到極點而產(chǎn)生的憤怒與焦躁不安。
而文中,父親的語言描寫同樣精彩:“現(xiàn)在,下來”“要吃晚飯了”“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來,我會給你照亮”“不要想有多遠,有多困難,你需要想的是邁一小步,這個你能做到??粗蛛姽庵傅牡胤?,看到那塊石頭沒有”,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的能力只會毫無長進,所以他必須要讓孩子自己下來,經(jīng)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jīng)驗。
于是,父親心平氣和地通過誘導,讓孩子以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并由此感悟到人生哲理。
三、情動于中,心由行表:動作映射法
動作是反映人性、思想的重要渠道之一,通過鮮明的動作外化,可以傳達出內(nèi)心的活動?!睹娦颉酚醒裕骸扒閯佑谥卸杏谘裕灾蛔?,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p>
文中,“我猶豫不決,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這才開始滿頭大汗、渾身發(fā)抖地往上爬。手扒在這兒,腳踩在那兒,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動,我努力往上爬著”“這看起來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動了一下,用左腳小心翼翼地感覺著巖石,然后找到了”,細膩的動作分解,體現(xiàn)了“我”當時猶豫不決的心理狀態(tài),為下文“我”勇于邁出第一步做了鋪墊。
四、隨物宛轉,與心徘徊:景物烘托法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苯柚拔锉砬檫_意,將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揭示出來,是進行心理描寫的一種精妙的方法。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會呈現(xiàn)不一樣的特點。
恰當?shù)沫h(huán)境烘托,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文中有這樣一段精彩的環(huán)境描寫:“時間在慢慢地過去。影子在慢慢拉長,太陽已經(jīng)沒在西邊低矮的樹梢下,夜幕開始降臨”,作者通過影子的變化寫時間過了很久,夜幕降臨則意味著危險來臨;“暮色中,第一顆星星出現(xiàn)在天空中,懸崖下面的地面開始變得模糊。不過,樹林中閃爍著一道手電筒發(fā)出的光,然后我聽到杰里和爸爸的喊聲”,“第一顆”一詞很好地寫出了寂靜的夜晚中身處危險的“我”內(nèi)心的期盼,夜幕降臨后懸崖下一片模糊,則意味著“我”開始體力不支,內(nèi)心的絕望呼之欲出。
綜上所述,通過內(nèi)心獨白、語言暗示、動作映射、景物烘托等心理描寫方法,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