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
巡視雖是“利器”,但只是一種手段,增強“四個意識”,讓我們的黨更純潔更強大更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目的。
前一陣子聽到兩則消息,一是一位剛退休不久的縣人大主任被紀檢部門留置;一是一位還在任上的市直單位領導,突然到市紀委“自首”,主動交代了自己的腐敗問題。
說起來這兩位的“問題”早就有所傳言,只是傳來傳去,最后不了了之。然而這一次終于被“坐實”,應了那句話:法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兩人被查渠道完全一樣,都是上級委派的巡視組進入了所在單位,在進行了廣泛談話、調(diào)查,加之被舉報后,經(jīng)查證,初步認定,兩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違法違紀問題。
巡視是黨章賦予的重要職責,是黨內(nèi)監(jiān)督的戰(zhàn)略性制度安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領導堅強有力,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推進政治監(jiān)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tài)化,釋放了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鮮明信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和成果。
巡視的目的,是為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之時就意識到,雖然是先進政黨代表著廣大人民的利益,但黨員,黨的領導干部并非“鐵板”一塊、“完美純潔”,也會存在著與“黨的宗旨”相悖,甚至褻瀆的問題。因此在建黨之初,就開始了巡視工作的探索與實踐。1922年黨的二大規(guī)定: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得隨時派員到各處召集各種形式的臨時會議。這是巡視工作的雛形。1927年中央首次提出“應當開始建立各級黨部的巡視指導制度”。翌年正式頒布黨內(nèi)《巡視條例》,要求各地參照建立相應的巡視制度,這標志著黨內(nèi)的巡視制度正式確立。1990年中央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lián)系的決定》規(guī)定:“中央和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黨委,可根據(jù)需要向各地、各部門派出巡視工作小組,授以必要的權利,對有關問題進行督促檢查,直接向中央和省、區(qū)、市黨委報告情況。”之后中紀委制定了《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建立巡視制度的試行辦法》,對巡視干部的選派,巡視組的任務、職權、紀律和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
巡視不但要解決一些問題,嚴肅黨紀政紀,還要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的風險,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預防和化解。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既需要集中發(fā)力,也需要常抓不懈。2017年7月中央對《中國共產(chǎn)黨巡視工作條例》進行了修改,深化和明確了中央對政治巡視的新要求,增加了“政治巡視”,“在一屆任期內(nèi)實現(xiàn)巡視全覆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可以實行巡視制度”,“省以下市縣建立巡察制度”等相關規(guī)定。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黨章修正案,將巡視工作作為黨的組織制度單列為第十四條,為巡視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根本遵循。
巡視制度是黨之利器、國之利器。巡視工作重中之重是要進行政治體檢,打掃政治灰塵,讓各級黨組織始終充滿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實踐證明,巡視工作確實在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自2013年5月起,從中央到地方,組成了大批巡視組、巡查組,對省、市、縣、鄉(xiāng)及相關企事業(yè)單位進行了多輪巡視、巡查,發(fā)現(xiàn)和糾正了大量群眾不滿意,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揭露出大批腐敗分子。像孫政才、趙正永、孫力軍等“中管干部”也先后落馬,贏得了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的贊揚和擁護。
巡視雖是“利器”,但只是一種手段,增強“四個意識”,讓我們的黨更純潔更強大更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