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洪源
(鄭州糧食批發(fā)市場,鄭州 450046)
受5 月下旬和6 月上旬江淮及黃淮地區(qū)連續(xù)降雨的影響,2023 年夏糧的小麥收購大規(guī)模啟動時間較往年推遲約一周左右,但由于市場購銷情緒旺盛,收購進度并不弱于往年。三個半月以來收購形勢呈以下幾個特點。
(1)收購量同比提升,收購進度均衡推進。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調度顯示,截至9 月15 日,主產區(qū)收購小麥超6 300 萬t(圖1)。其中,主產區(qū)各類糧食企業(yè)累計收購小麥超過5 700 萬t,早秈稻超過600 萬t,收購量較2022 年均有所增加。
圖1 歷年小麥收購情況
分月份看,因大規(guī)模收購啟動較2022 年略遲,6 月份的小麥收購量同比有所減少。隨著各主體積極入市收購,7、8 月份的小麥收購量均高于2022 年同期,9 月份前半月的小麥收購量也基本處于近幾年平均收購量的中值水平。在各月收購數量的變化上,收購量雖在逐月遞減,但降幅相對均衡,并未出現前些年收購量在各月間大幅起落的情況,說明市場購銷進展有序,購銷心態(tài)基本穩(wěn)定(圖2)。
圖2 2020-2023 年以來小麥分月收購進度
(2)不同品質的小麥流向渠道“涇渭分明”。小麥收割期間,河南等區(qū)域遭遇“爛場雨”,導致小麥的不完善粒,特別是生芽粒大幅提升,由于標準品質的小麥和不完善粒超標小麥價格差距較大,吸引了不同主體的客戶“各取所需”。從市場反饋的情況看,標準品質小麥多數被面粉企業(yè)和國有各級儲備庫收購,不完善粒在30%~50%的小麥多數被飼料加工及畜禽養(yǎng)殖類企業(yè)收購。為保障食品安全,2023 年國家通過多種方式嚴控毒素超標小麥或品質極低的小麥進入口糧或飼用市場,此類小麥多被一些企業(yè)收購加工成制膠用粉或其他類型工業(yè)品原料。
(3)市場預期基本一致,小麥價格提升明顯。由于2023 年夏收小麥產量減少,加之商品小麥品質差異較大,市場預期雖然在新糧上市前“較為悲觀”,但隨著市場購銷形勢的發(fā)展,逐步轉為“高度樂觀”。在企業(yè)采購積極、基層挺價堅定的情況下,集中收購期間標準品質小麥價格漲幅屬歷史罕見。據統(tǒng)計,2021、2022 和2023 夏收期間,6 月初至9 月中旬,小麥市場均價漲幅分別為5.7%、-2.5%和11.4%。再向上追溯30 年,漲幅能夠超過2023 年的只有1994年,當時的夏收初期小麥上市均價為1 085 元/t,9月中旬漲至1 220 元/t,漲幅為12.4%。而2 023 年,“芽麥”價格漲幅更令人瞠目結舌,6 月初生芽粒含量30%的“芽麥”價格為1 700 元/t 左右,9 月中旬同品質的“芽麥”收購價已達2 760 元/t,上漲約1 060元/t,漲幅達62.3%。
(4)地區(qū)差、品質差同比顯著擴大。受收獲期氣候災害影響,2023 年夏收期間不同地區(qū)、不同品質及不同品種的小麥價差明顯大于2022 年。6 月份的收購初期,河南中部和安徽北部標準品質小麥的收購價差達到80~100 元/t,至9 月份,兩地間價差雖有縮窄,但還保持在60~80 元/t,而2022 年同期,兩地小麥價差基本為零。不同品質小麥的價差在2023年主要表現為生芽粒含量的差異,由于不同收購主體的收購,6 月底的標準品質小麥和生芽粒含量30%的“芽麥”價差達440 元/t。相比玉米價格,“芽麥”有極高的性價比,所以,在隨后的收購期間,“芽麥”價格快速上漲,9 月中旬“芽麥”和標準品質小麥間價差收窄至270 元/t。9 月中旬普通小麥和優(yōu)質強筋小麥的價差為260 元/t,而在2022 年同期,兩者價差為190 元/t。
(5)托市收購再度擱淺,市場化收購成為主流。6 月初,主產區(qū)標準品質小麥開秤價多在2 720 元/t左右,后價格穩(wěn)步提升,而2023 年的小麥最低收購價為2 340 元/t,整個收購期間,市場價格遠超托市價格水平,小麥最低收購價執(zhí)行預案根本沒有啟動的機會。這是連續(xù)第三年暫停托市收購,也是自2006 年啟動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以來第四次政策未啟動。在整個收購期間除了各級儲備輪入收購外,全部為市場化收購,糧價形成也更趨合理。
回顧7 月至9 月中旬的小麥行情,小麥價格從緩步提升到大幅上漲,再到高位整理,整個過程較為順暢(圖3)。
圖3 近幾年國內主產區(qū)小麥價格分年走勢
7 月份,各類型企業(yè)根據廠庫前小麥的到貨情況和市場品質指標靈活調整收購價,7 月下旬主產區(qū)各類企業(yè)對標準品質小麥的掛牌收購價主要集中在2 760~2 830 元/t,對生芽粒含量30%的“芽麥”收購價集中在2 440~2 480 元/t。
8 月份,受多重因素影響,小麥價格快速提升,至9 月初,主產區(qū)企業(yè)對標準品質小麥的主流收購價已達3 030~3 120 元/t,對30%生芽率的“芽麥”收購價多在2 700~2 760 元/t。推升此輪麥價持續(xù)上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1)市場對標準品質小麥保持較旺盛的需求。8月份,一些地區(qū)的儲備輪入任務還未結束或剛開始不久,對所收小麥品質有嚴格要求,8 月下旬進入開學季,各地面粉貿易商開始為大中院校供應食品原料,制粉加工企業(yè)小麥需求擴大。
(2)玉米和豆粕價格從6 月份開始一起上漲,吸引飼料養(yǎng)殖企業(yè)繼續(xù)加大對小麥的采購力度。8 月末,玉米價格為3 010 元/t,雖然標準品質小麥和玉米價差只有20~40 元/t,但“芽麥”和玉米卻有約300元/t 的價差。豆粕是飼料的主要蛋白來源,8 月下旬的現貨價格已超過5 000 元/t,豆粕期貨9 月合約也創(chuàng)歷史次高,從單位蛋白價值來說,適度擴大對小麥的采購、降低使用豆粕能起到降低飼料成本作用。
(3)市場預期呈現出一致看多的氛圍。這不僅是因為2023 年小麥產量同比略減,更是由于麥收時的爛場雨及“七下八上”的洪澇災害影響了小麥有效商品量,持糧主體的惜售心理也造成市場供應持續(xù)偏緊。
9 月份,主產區(qū)小麥價格并未繼續(xù)沖高,而是進入了整理階段。市場上主流收購價在3 010~3 080元/t,“芽麥”收購價在2 740~2 780 元/t。麥價高位震蕩的原因有4 個方面。
(1)開學季需求高峰已過,各類型面粉企業(yè)生產經營逐步恢復平穩(wěn),對小麥消耗進入常態(tài)。
(2)華北地區(qū)新玉米陸續(xù)上市,數量雖然不大,但品質總體良好,且基層售價也相對較低,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飼料養(yǎng)殖企業(yè)繼續(xù)擴大對小麥采購的動力。
(3)前期華北、東北密集的暴雨、洪澇等災害性天氣基本消散,物流運輸和倉儲管理都回歸正常軌道,貿易商發(fā)運、企業(yè)采購不再受阻。
(4)市場情緒逐步轉為穩(wěn)定,小麥供需環(huán)境有所改觀,買賣主體心態(tài)放松,按需供銷。
集中收購期間,面粉價格隨下游消費形勢、小麥價格走勢震蕩走高,而麩皮價格則因“芽麥”影響弱勢下滑(圖4)。
圖4 國內主產區(qū)面粉和麩皮價格走勢
圖5 近年來國內小麥制粉及飼用消費狀況
作為口糧,面粉消費的強弱階段和季節(jié)有較為直接的關系。7 月份,全國各地天氣濕熱不便于面粉存管,再加上正值暑期院校放假,面粉貿易商多降低存貨,隨銷隨采,面粉價格弱勢運行。7 月末,主產區(qū)30 粉主流出廠價在3 240 元/t 左右,60 粉市場平均價格在3 120 元/t 左右,均較6 月份下滑約40 元/t。疲弱的態(tài)勢持續(xù)到8 月中旬,隨著小麥價格顯著提升,加之大中院校陸續(xù)進入開學前期的準備階段,面粉企業(yè)逐步上調面粉售價,至8 月末,主產區(qū)面粉企業(yè)的30 粉出廠價已漲至3 560 元/t 左右,月環(huán)比上調約320 元/t,60 粉出廠價也提高至3 320 元/t,月環(huán)比平均提高約200 元/t。9 月份后,各地消費穩(wěn)中趨增,終端備貨積極,加之天氣逐步轉涼,中秋國慶也不斷臨近,面粉價格繼續(xù)提升,9 月中旬,主產區(qū)30 粉出廠價提升至3 660 元/t 左右,60 粉價格也漲至3 520 元/t 左右。
相對于面粉,副產品麩皮價格卻弱勢下滑。7 月份主產區(qū)麩皮價格滑落至2 000 元/t 以下,到8 月份麩皮價格進一步跌至1 900 元/t 之下,9 月上旬,主產區(qū)麩皮的主流出廠價格一度處于1 840 元/t 左右。但由于市場上“芽麥”數量減少,養(yǎng)殖收益略有提升,促使生豬養(yǎng)殖壓欄情況再次出現,麩皮價格在9月中旬回升至2 000 元/t 左右。
9 月份,主產區(qū)平均開機率約在42%,較7 月份提高約4 個百分點。根據對9 月中旬產成品的出廠價格測算,雖然各類面粉價格提升明顯,副產品售價也止跌回升,面粉企業(yè)單位加工效益較7 月有明顯改觀,但由于小麥價格居高不下,理論收益依舊處于虧損狀態(tài)。
基于三季度小麥購銷情況,結合往年四季度小麥市場走勢,建議對后期小麥價格持謹慎樂觀態(tài)度。
供應方面。四季度市場上的主要供應渠道包括農戶(基層)手中剩余小麥、留存在不同渠道中的2022 年結余部分小麥、可供投放的臨儲(托市)小麥、貿易商2023 年收購的貿易糧以及儲備輪換小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23 年夏收小麥產量為13 453 萬t,至9 月中旬累計收購超過5 700 萬t。如果扣除農戶自留部分(根據近年來的實際情況,估計占比極少)、未被統(tǒng)計錄入的部分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存在的減損部分,至9 月底,粗略估算主產區(qū)剩余的2023 年產小麥約6 200 萬t。根據2022 年小麥產量和2022/23 年度小麥消費情況,粗略估算2022 年產的小麥結余數量約在500~700 萬t(至9 月底)。臨儲(托市)小麥或許能在四季度根據市場形勢開始投放,但在增加市場供給的同時,也會因投放底價低于現貨市場價格而對小麥行情產生牽制作用。據不完全統(tǒng)計,剩余的托市小麥約3 900 萬t,除2018 年產的數量較少之外,可供投放的托市小麥主要集中在2016 年至2020 年所收小麥。至于貿易商是否會在四季度加大出庫力度,則要看這類群體如何看待“2023 年上半年小麥價格大幅下跌”對市場帶來的教訓。從理性參與市場活動的角度出發(fā),后期或有相當部分貿易商選擇“見好就收,落袋為安”的操作策略,或是在四季度出售半數或以上存糧,剩余部分在2024 年春節(jié)后陸續(xù)出庫。儲備輪換有嚴格的輪換計劃和較為固定的“架空期”,但根據2023 年上半年變化較快的市場形勢,或有部分糧庫在四季度末期就提早布局輪換任務。所以,四季度市場上的小麥供應形勢或許沒有之前預期那么偏緊。
消費方面。四季度小麥的消費去向需要觀察兩個方面,一是制粉消費,另一是飼用消費。
在制粉消費環(huán)節(jié),預計2023/24 年度小麥的制粉消費量約在8 300 萬t,較上一年度增加350 萬t。恢復性提升是制粉消費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7 月底,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發(fā)布《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的內容涉及六大方面、20 條政策舉措,希望通過優(yōu)化政策和制度設計,進一步滿足居民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為落實中央政治局在7 月24 日會議上提出的“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要求,資本市場相繼部署了一攬子政策措施,各地也在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之前執(zhí)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可以預見,四季度及以后將是各類基建項目的落地月和推進月。從9 月中旬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宏觀數據上看,無論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還是工業(yè)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均呈現筑底回升的跡象,其他的宏觀數據,諸如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等等也都表現出較大的韌性和較強的復蘇勢頭。無疑一系列的提信心、促銷費的宏觀舉措將有助于提振口糧市場的消費形勢。
在飼用環(huán)節(jié),預計2023/24 年度小麥的飼用消費量約為3 800 萬t,較上一年度增加1 600 萬t。而實際上,小麥飼用的增量消費主要來自于“芽麥”。有機構統(tǒng)計,2023 年主產區(qū)因災造成的“芽麥”數量應不低于2 000 萬t,這是導致在2023/24 年度小麥飼用消費量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標準品質小麥和華北地區(qū)飼用玉米之間的價差關系,也是小麥飼用去向是否“順暢”的前提。從玉米的生長周期來看,10 月份后新季玉米將會大量上市,根據市場調研情況,2023 年玉米大概率是豐產增質年份,雖然疊加約1 800 萬t 的定向超期稻谷(截至9 月18 日,投放1 400 萬t,成交1 228 萬t,尚有約400 萬t 后期陸續(xù)投放)、大量的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玉米供需緊平衡的格局依舊難以改變。9 月中旬,華北地區(qū)新上市玉米價格基本處于2 840~2 900 元/t,考慮到深加工企業(yè)的補庫、農戶種植成本增加而提升的售價預期,預計四季度華北地區(qū)的飼用玉米價格或保持在2 880 元/t 之上,這就意味著小麥還具備飼用替代的機會。
綜上所述,四季度小麥市場的供需環(huán)境將會是“供應適度,需求增加”的局面,現貨價格不至于會出現大幅下跌,但也難以再現8 月份的大幅上漲,維持穩(wěn)中趨強的運行態(tài)勢是大概率事件。預計至12 月份,國內主產區(qū)小麥價格將會3 040~3 100 元/t 區(qū)間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