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全學科閱讀:打通學科界限,實現(xiàn)素養(yǎng)提升

2023-10-23 10:43:05孫曉虎徐漢雷宗本軍米勝東陳佳王淑陽白鴿崔禹蓮何婧李鵬博
教育·校長參考 2023年5期
關鍵詞:學科素養(yǎng)教師

孫曉虎 徐漢雷 宗本軍 米勝東 陳佳 王淑陽 白鴿 崔禹蓮 何婧 李鵬博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背景下,引導學生進行全學科閱讀有利于知識點之間的融會貫通,實現(xiàn)課堂內外的科學溝通,學科之間的有機融合,進而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北京市昌平區(qū)昌盛園小學南邵學校積極規(guī)劃各學科課外閱讀的內容,通過豐富學校閱讀資源,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時間,組織年級同讀一本書,召開多種主題讀書節(jié)活動等方式,努力營造良好的全學科閱讀氛圍,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的讀書習慣,促進學校育人品質的提升。

◎ 以全學科閱讀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

閱讀是個體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和必備技能,但當前閱讀理論和實踐都是只基于語文學科教學,或者說局限于語文學科教學領域。對此,我們需要從只關注單門學科閱讀的狹隘觀念中跳出來,開創(chuàng)綜合立體的閱讀模式。全學科閱讀強調以學習者的需要為基礎,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開展多元閱讀活動,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诖?,我校嘗試通過開展學科閱讀,幫助學生豐富精神世界,進一步提升閱讀素養(yǎng)。

全學科閱讀的研究意義和實踐價值

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fā)和利用。全學科閱讀的實施,強調學科教學更加注重課內外結合,要用活教材、準確把握教材。教師應結合教材的知識點與能力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大膽地篩選、補充、調整教材,推出具有拓展性、更大范圍、更高要求的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鞏固、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教育方式轉變?yōu)椤耙詫W生學習為中心,以強化個體實踐為中心,以信息交流為中心”,變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變知識教育為智能教育。

開創(chuàng)綜合立體的閱讀模式。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構建綜合立體的閱讀模式強調以教材為原點,鏈接相關閱讀材料,彌合“課內”與“課外”的鴻溝,建立“重文本,又超文本”的課程新理念,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新機制。在立足課堂這一主陣地的同時,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做好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鏈接,引“水”入“塘”,使學生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真正提高閱讀效率,構建課內外閱讀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

全學科閱讀的實踐過程及實施策略

整理學科知識,確立全學科閱讀目標。開展全學科閱讀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濃厚的讀書興趣,從而幫助他們拓寬視野,提升理解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诖?,學校明確了全學科閱讀的實施目標,即:根據(jù)小學學科的全部課程制定課內和課外延伸的不同閱讀目標,然后收集和儲備相關資料,建立在新課程標準實施背景下,針對各年級、各學科課程的知識點選擇或編寫富有童趣性、知識性的閱讀教材,通過課內、課外多種途徑,組織開展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活動。

充分利用資源,創(chuàng)新全學科閱讀模式。一是擴充解讀式。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純粹的書本知識,課程資源的充分利用使各學科課程顯示出自身的張力,為學生更有效的學習提供了保障。為此,我們基于對課內知識點的補充開展拓展閱讀,用課外閱讀材料給予教材有效的支撐,使學生通過拓展閱讀,更有效地達成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自主探究式。能否在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或提出問題,是界定個體學習水平高低和學習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我校在實施“變教為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單一的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樽灾魈骄亢献鞯膶W習,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使他們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升。三是合作分享式。我們組織學生通過小組集體閱讀的形式,引導學生共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間的互相交流。合作分享學習,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有效提高了學習能力,擴展了視野,促進了思維發(fā)展。

開展多元讀書活動,激發(fā)全學科閱讀興趣。一是各學科教師開展“好書推介”活動。各年級組根據(jù)本年級的實際情況,聯(lián)合科任教師制定每個學科的必讀書目和推薦書目,并充分利用早讀、閱讀課或課余時間每周開展一次好書推介會活動。學生可以針對閱讀書目介紹內容、講情節(jié)、講心得等,聽課教師則需要做好記錄。二是班主任教師上好“班級讀書交流會”。學校各年級組組織各班利用閱讀課時間開展每月一次的“班級讀書會”,組織學生展示匯報自己近期的閱讀收獲?;顒右詫W生為主體,充分給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不限,但要突出趣味性和實效性,由其他科任教師進行評價。三是開展“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學校每年11月以年級組為單位開展“校園讀書節(jié)”活動,活動內容要求豐富多彩、精益求精;活動形式要求務實創(chuàng)新、精彩紛呈;活動效果確?;匚稛o窮、深刻雋永。此外,每年12月學校組織召開“讀書節(jié)活動匯報交流展示會”,全體教師參加并進行優(yōu)秀小組的評選。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睉撜f,經(jīng)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欣喜地感受到學生通過全面的、有質量的全學科閱讀,汲取精神營養(yǎng),豐富、充實、深化了對世界的觀察、感受和思考,切實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

(文/ 孫曉虎)

◎ 以項目式學習為載體,推動全學科閱讀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要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加強知識間內在關聯(lián),促進知識結構化。項目式學習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現(xiàn)實世界問題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識和技能。而在此過程中,需要有效開展全學科閱讀。本文以“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項目式學習為例,談如何以項目式學習為載體推動全學科閱讀。

針對當前學生就餐時浪費糧食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的問題,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最終確定了項目式研究的主題——“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主題確定后,我們召集各學科教師基于本學科教材內容找到本主題的切入點,確定本學科的閱讀內容。

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中設置七個小話題,內容雖然沒有直指糧食,但都與糧食的生長密切相關。為了讓學生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教師帶領學生共同閱讀了《食日談:餐桌上的中國故事》《一個饅頭的故事》《一碗米飯的故事》等整本書,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愛惜糧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科學學科針對此次項目式學習開展了“糧食作物我知道”活動,帶領學生認識日常食用的糧食作物有哪些;探究常見糧食作物的生長習慣、規(guī)律、周期及地理分布;感受糧食生長和收獲的不易。

又如,數(shù)學學科針對此次項目式學習,雖然沒有開展閱讀整本書活動,但組織學生在觀察了解學校廚余垃圾情況的基礎上,通過討論思考學校浪費糧食的情況、如何節(jié)約糧食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jù)自身特長自愿結成“校園”“國家”“全球”三個調查小組,分別負責搜集本校、本國、全球糧食現(xiàn)狀及糧食浪費的相關數(shù)據(jù)材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被一組組數(shù)據(jù)深深震撼著,“愛惜糧食,從我做起”的理念也逐漸在他們心中樹立。

再如,道德與法治學科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正確處理自身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做人做事的穩(wěn)定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道德品質、心理健康、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發(fā)展,形成健康的人格、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中的一個主題是“一方水土,一方生活”,學生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初步了解了中國的地大物博,由于各地區(qū)地形的不同,生產的糧食也是豐富多彩?;诖耍婪▽W科教師針對此次項目式學習,充分發(fā)揮本學科的特點,在學完該部分的教材內容后,帶領學生一起觀看了《端牢中國飯碗》紀錄片,以媒介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了項目式學習的意義。

實踐證明,此次項目式學習徹底打破了不同學科之間的壁壘,穿越經(jīng)驗與知識的界限,圍繞培養(yǎng)“珍惜糧食”這一目標進行模塊整合,將學科課程統(tǒng)整為一個有機整體。圍繞學科課程群建設,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為基點,立足“大課程”布局,將學科課程和延展課程統(tǒng)整為整體貫通、有機銜接的課程群,把全學科閱讀真正落到實處。在此過程中,各學科教師積極圍繞學科素養(yǎng)推薦適合的閱讀書目,兼顧學科性、系統(tǒng)性和適切性,同時基于各學科知識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確定學科閱讀的拓展點并整合閱讀資源,圍繞學科認識規(guī)律展開閱讀,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精選的學科讀物來建構學科知識體系。

總而言之,跨界閱讀、項目閱讀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可稱之為全人閱讀或全素養(yǎng)閱讀。從文學閱讀到學科閱讀,再到全素養(yǎng)閱讀,迭代升級是大勢所趨。全學科閱讀將極大地擴充學生課外閱讀的種類、主題、內容等,更加凸顯“全”。 它將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置身于多學科體系中,提高學科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又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為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成為終身閱讀者必須具備的閱讀素養(yǎng)。

(文/ 徐漢雷)

◎ 勞技學科滲透全學科閱讀的故事

閱讀是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和必備的技能。我校開展的全學科閱讀活動,強調要從只關注單一學科閱讀的狹隘觀念中跳出來,形成小學全學科閱讀的意識,開創(chuàng)綜合立體的閱讀模式,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學習環(huán)境,開展多元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诖?,我在勞動技術課堂上也進行了相關實踐,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與大家分享兩個有關的小故事。

結繩記事

小學五年級上冊的勞動技術教材編排了編制單元,旨在帶領學生學習中國結編制的基本方法與技巧。為了豐富學生的相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首先帶領學生閱讀了《從結繩記事開始的藝術》,體會中國結與“結繩記事”一脈相承,不同的結扣代表著不同的寓意。而后,再帶領學生欣賞中國結作品的相關圖片,并提出問題:“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與中國結有關的物品?”有學生想到了紐扣,于是我在簡單介紹中國結制成紐扣的有關歷史后,教學生制作古人常用作衣物紐扣的籠目結。課堂教學結束后,基于學生對中國結充滿興趣的情況,我請他們利用課下時間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其進行深入了解,在擴充知識面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增強動手能力。這節(jié)課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只通過三節(jié)課就學會了編制四種較難的結?;诖?,我又利用了一節(jié)課教學編制琵琶扣,并引入唐裝欣賞,引導學生了解中國人的聰明和智慧。由此可見,一節(jié)課的“閱讀效應”就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激發(fā),這種“效應”甚至可以持續(xù)半個學期或更久,這便是全學科閱讀的魅力所在了。

魅力衍紙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全面落實全學科閱讀,不僅讓學生拓展了課外知識,開闊了視野,激發(fā)了學習熱情,更獲得了精神提升。

還記得在教學三年級衍紙課時,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衍紙,我想讓他們一開始便喜歡上這門藝術,于是我決定以一種神秘的方法讓他們認識衍紙。剛一上課,我便拿出碎紙機,讓學生猜猜這是什么:“削筆器”“存錢罐”“收納盒”……對于學生的猜測,我只是神秘一笑,邊演示邊揭曉答案:“這是用來制作衍紙工藝品的碎紙機。”課堂隨即傳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充分激發(fā)了他們好奇心。待他們安靜下來后,我又帶領他們欣賞了幾幅美輪美奐的衍紙作品,這讓第一次接觸衍紙的他們都十分驚訝和震撼。于是,我又展示了一張配有衍紙藝術相關文字介紹的圖片,學生們一下就被這門藝術的悠久歷史所吸引。隨后,我給他們引入了介紹衍紙基本技法、悠久歷史、精美作品及詳細做法的《實用衍紙一本通》一書,以拓展有關課外知識。在講解了制作衍紙的基本技法后,我?guī)ьI學生動手制作衍紙,他們個個做得不亦樂乎,并都完成了作品。

實踐證明,全學科閱讀使學生真正愛上了動手操作,激發(fā)了對知識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真正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和動手制作的快樂,更加牢固地掌握了各種知識??傊?,全學科閱讀讓我們欣喜地感受到了學生能夠借助不同的閱讀方式去汲取人類知識寶庫的營養(yǎng),為童年增添了色彩。

(文/ 宗本軍)

◎ 點燃閱讀熱情,培育體育教學新形態(tài)

全學科閱讀本質上是學科閱讀,“全”有兩層含義:一是指所有學科悉數(shù)在內,強調學科的覆蓋面;二是倡導所有學科都將閱讀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和手段。全學科閱讀倡導各學科都重視閱讀,豐富學科閱讀供給,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加深對學科的認知,從而提升學科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基于此,我們嘗試將閱讀融入小學體育教學,開展體育智慧閱讀,旨在讓學生從文字中獲取與體育運動有關的信息,不斷提高分析能力和閱讀能力。

智慧閱讀融入體育課堂的意義

首先,閱讀催生智慧。將閱讀與體育教學有效融合,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動機,起到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借助閱讀,學生可以對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有更多了解,以激發(fā)求知欲望;思考后能夠對技術動作產生獨特見解,主動參加課堂討論,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智慧閱讀能夠為體育課堂添羽添翼。智慧閱讀中信息技術手段的合理應用、閱讀的探究設疑、思維導圖的利用等都能給體育課堂增加新鮮感和更多可能,讓學生體驗到不一樣的體育課堂。最后,智慧閱讀能夠助力課后體育延伸。閱讀與鍛煉相結合的家庭作業(yè),能夠以課后閱讀資源彌補課堂的不足,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幫助后進生補缺口、幫助優(yōu)等生精益求精,延續(xù)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閱讀—鍛煉”的閉環(huán)之中實現(xiàn)自主提高。

智慧閱讀融入體育課堂的方法策略

豐富目標內容,融入閱讀要求。將體育閱讀引入教學目標,可以作為檢驗教學活動的標準,更好地審查學生的體育閱讀效果,以便及時查漏補缺。例如,在“短跑”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程標準與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設計閱讀短跑類圖書的活動。

布置課前閱讀,實現(xiàn)有效預習。在課前布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閱讀任務,可以是學生借助網(wǎng)絡進行閱讀,也可以教師提前準備好閱讀材料供學生閱讀,為課堂學習做好充足準備。

借助有效提問,保證閱讀實效。在體育閱讀中,許多學生存在閱讀沒有方向、沒有目的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效,教師應對學生進行設問,以便他們在目的性較強的閱讀活動中提高閱讀效率,強化閱讀思維。例如,在組織學生閱讀《大魔王張怡寧》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借助有效的提問引領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有效提取信息。閱讀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誰是張怡寧?”“為什么稱張怡寧是‘世界乒壇大魔王?”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促進主動閱讀。而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張怡寧是怎么練習的?”她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世界乒壇大魔王的?”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細致閱讀,了解張怡寧的訓練經(jīng)歷。在學生完成閱讀活動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閱讀活動,你有什么啟發(fā)呢?”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從張怡寧身上學習可貴的體育精神。

組建交流小組,分享閱讀體會。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閱讀同樣的內容,但獲得的閱讀效果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因此,為了引導學生走出局限性的思維結構,進行更廣泛思考,產生更多的閱讀體會,教師可以在體育閱讀活動后組織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分享閱讀體會,在思維共享中深入理解體育閱讀的內涵。

實踐證明,小學體育智慧閱讀活動的開展,實現(xiàn)了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互補,完善了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和團隊精神,不斷掀起校園體育活動熱潮;幫助學生拓寬了知識面,增強了運動技能,實現(xiàn)了身心健康發(fā)展,這樣的教學模式值得廣泛推廣。

(文/ 米勝東)

◎ 分級閱讀走進英語課堂,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

全學科閱讀立足課程改革的融合性、實踐性和開放性。在小學階段開展全學科閱讀,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更離不開大量的閱讀。英語閱讀在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更能夠為其智力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當前,我國少兒分級閱讀體系趨于完整,閱讀類型全學科化,助讀配套形式豐富。而分級閱讀根據(jù)讀者的閱讀水平和讀物特點匹配,能夠讓學生有愉悅且完整的閱讀體驗,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分級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正確選擇分級閱讀材料

英語分級讀物種類繁多,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經(jīng)過前期大量的閱讀和篩選,選擇適宜的閱讀材料開展教學。首先,要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分級閱讀內容。一是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保持集中,英語詞匯儲備也很少,要選擇一些簡單易懂、色彩鮮艷的分級閱讀教材進行教學。二是中年級學生的思維逐漸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能夠用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來理解新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三是高年級小學生在心智方面相對成熟一些,他們的自主意識逐漸增強,能夠獨立完成任務,教師在選擇分級閱讀材料時,可挑難度稍大、充滿正能量的讀物。其次,教師在選擇分級閱讀材料時,可以選擇與課本內容相近的分級閱讀,這樣能夠對學生學習書本內容起到鞏固和拓展的作用。

恰當設立分級閱讀教學目標

在充分研究分級閱讀和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教師要嘗試找出分級閱讀文本中與課程目標相一致的契合點和集合點,并制定相應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目標。除了關注技能知識外,教師還應關注情感目標和文化意識培養(yǎng)。一是重視情感目標。情感目標的明確能夠使得教學內容得以升華,教學手段得以提升,教學方法得以創(chuàng)造。在分級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閱讀故事蘊含的情感內容,將其進一步拓展深化,啟發(fā)學生,以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例如,分級閱讀The Ugly Duckling時,教師可以滲透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丑小鴨的故事感受母愛,感悟與人為善的道理及永不放棄的信念。二是重視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教師在確立分級閱讀教學目標時,應重視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分級閱讀Little Red Riding Hood時,可以注重引導學生感知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不同讀音,了解英語在不同國家的細微差別,還可以讓學生續(xù)寫結局,提高語用能力。

采用多樣化的分級閱讀教學方法

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分級閱讀的趣味性、故事性,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利于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一是故事表演法。小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教師可以在分級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通過演繹不同的故事角色,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學習,從而達成顯著的學習成效。例如,在The three pigs的分級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演一演故事中出現(xiàn)的人物,并鼓勵他們上臺展示自己的風采,以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與信心。二是圖片環(huán)游。圖片環(huán)游本質上是分享閱讀,是教師和學生共讀故事、合作構建意義的過程。教師以問題為引導,借助封面、主題圖等啟發(fā)學生主動觀察、預測、思考、分享,在不斷推測和閱讀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思維品質。例如,在A hats trip的分級閱讀教學中,先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圖片想象帽子可能會飛到哪些地方、看到哪些動物、經(jīng)歷哪些過程等,沿分級閱讀的關鍵圖片進行環(huán)游。接著,教師再進行閱讀內容的講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三是故事地圖。為了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特定的故事要素上,幫助學生識別故事要點、理解故事大意、提升閱讀自信,同時也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提供支架,教師可以采用故事地圖的教學方法,請學生在完成閱讀后,根據(jù)人物、環(huán)境、問題、事件和結局五要素分析并總結故事,不斷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總之,分級閱讀走進英語課堂,能夠讓英語閱讀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有實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促進其全面健康成長,還有利于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文/ 陳佳)

◎ 聚焦語文要素,讓閱讀成為“悅讀”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他們認識世界和人生的一扇窗口,能夠促使他們對人生產生更多的思考,幫助他們解決困惑和問題?;谡Z文學科教學開展具有本學科特點的閱讀指導,通過激發(fā)興趣、教授方法、拓展廣度、閱讀實踐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引領,可以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引導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環(huán)境布置,營造書香校園氛圍。積極建立“讀書資訊”“成果專欄”等閱讀實踐園地,借助豐富的讀書資源為學生提供從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的土壤。其中,“讀書資訊”可以幫助學生在課下隨時了解班級讀書動態(tài)和新書上架信息,便于調整自己的閱讀規(guī)劃;“成果專欄”定期展示學生的讀書小報、讀書筆記、讀書推薦、讀書分享等,不但營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還能幫助學生建立閱讀自信。

師生共讀,激發(fā)課外閱讀的動力。開展師生共讀,就是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讀學生的書,建立師生之間共同的語言。讀到精彩之處,師生或嘆或詫,或喜或憂,情躍于表。逐漸地,學生就能夠在共讀共品中對讀書產生興趣,讓閱讀成為渴求性的自我行為,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種習慣。

校內親子共讀,點燃家庭閱讀的熱情。在班級內開展“爸爸媽媽講故事”等親子閱讀活動,引領不同家庭一同讀書、一同成長,在帶給學生歡喜、智慧、勇氣、信心的同時,也點燃家庭閱讀的熱情。

抓指導切入點,內化閱讀方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圍繞單元語文要素,抓住重點詞句段,教授學生閱讀與理解的方法,以培養(yǎng)他們挖掘文字背后信息的能力,提高閱讀能力,提升閱讀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文時,為了有效落實“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描寫,體會人物內心”這一語文要素,教師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第一部分,找出描寫毛主席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他的內心世界。而后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緊扣這些語句,運用品讀細節(jié)、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毛主席的喪子之痛。在研讀課文第二部分時,請學生繼續(xù)運用這一閱讀方法,抓住關鍵語句由淺入深、從扶到放,體會毛主席對兒子的眷念與不舍,使學生不斷鞏固閱讀方法。將“重點語句”作為閱讀的切入點,有章法地進行閱讀方法的內化訓練,不但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毛岸英作為志愿軍戰(zhàn)士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及毛主席作為父親的偉大胸懷,還能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

課內課外銜接,拓展閱讀廣度

課本是閱讀指導的立足點和切入點,但單純依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應有重點、有目的、有主題地拓展閱讀的廣度,使學生的課內閱讀所得能夠及時有效地延伸到課外。一是在教學完一類文體的課文后,可以指導學生選擇同類體裁的讀物,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課外拓展閱讀,以達到“課內得法,課外受益”的效果。課外讀物可以是將單篇文章組合在一起的群文閱讀,也可以是內容或題材相關聯(lián)的整本書閱讀。二是學生在課內學習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可以向學生介紹該作者的系列作品,引導他們進行課外閱讀。這樣既可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還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作者、作品內容的理解和對其寫作風格的把握。三是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課前或課后布置閱讀與課文內容相關聯(lián)的文章或資料的任務,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分析、綜合、思辨等能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展實踐活動,促進素養(yǎng)提升

組織學生開展多學科整合的閱讀實踐活動,帶領他們走出課本,走進更廣闊的閱讀和研讀空間。例如,以“環(huán)境保護”為主題組織高年級學生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數(shù)學教師帶領學生制作“2022年北京市空氣質量情況統(tǒng)計圖”;科學教師指導學生搜集、閱讀北京地區(qū)水資源現(xiàn)狀相關資料,陪學生走進“南水北調團城湖工程管理處”進行水資源使用實地調研;語文教師在學生充分閱讀、調研、分析數(shù)據(jù)后,指導他們撰寫調查報告,并從小學生視角提出創(chuàng)新性解決方案。在跨學科整合過程中,各學科教師通力合作,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知識和閱讀時間,更樹立了與人溝通、與人協(xié)作、與人分享的意識。

總之,閱讀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命狀態(tài)。有效的閱讀指導及閱讀實踐的開展,必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文/ 王淑陽)

◎ 課堂內外聯(lián)動提升閱讀教學實效

全學科閱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它以學生的能力發(fā)展需要為基礎,在全學科范圍內創(chuàng)設豐富的閱讀情景,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開展多元的閱讀活動,從而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課內閱讀

語文學科是開展閱讀教學的主陣地。課內閱讀要注重引導學生借助文本學習閱讀方法,如根據(jù)閱讀目的選用恰當?shù)拈喿x方法;抓關鍵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借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等。在具體閱讀方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單元整體教學,將閱讀方法層層滲透給學生,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以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小說單元為例,該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小說,關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這是學生第一次以單元的形式接觸小說,為了幫助他們感受小說情節(jié)推進和環(huán)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單元首篇《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感受在一波三折的情節(jié)中老支書的形象,再關注環(huán)境描寫,體會其作用;《窮人》一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從人物對話和心理描寫入手體會人物形象,再啟發(fā)他們思考環(huán)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在精讀課文學習閱讀方法的基礎上,略讀課文《在柏林》則側重引導學生從思考戰(zhàn)爭題材入手,反思環(huán)境描寫的深意。在學習了整個單元后,為了讓學生對于小說體裁、要素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認識,教師又組織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單元知識點進行梳理。同時,以課文《橋》為藍本開展課本劇創(chuàng)編和展演活動,使學生在體驗式探究活動中感受老支書的人物形象,體會情節(jié)、環(huán)境對刻畫人物的重要作用。

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有層次地展開:一是國學經(jīng)典誦讀。每周一的“晨誦”時間要求學生誦讀經(jīng)典。學生在課代表的帶領下,按照組內教師提供的學案進行學習,從朗讀原文到理解大意再到拓展鏈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二是繪本閱讀。在學校“繪本主題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課題的引領下,我們針對《比利的書》這一繪本展開學習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抓住圖片和文字等信息,結合自身經(jīng)驗展開豐富想象,對主人公“小比利”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入探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生活中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規(guī)則的重要性。三是拓展書目閱讀。針對六年級學生面臨小升初的挑戰(zhàn),考慮到初中課業(yè)緊張、閱讀時間難以保證的情況,我們將課標中羅列的初中課外閱讀書目提前推薦給學生,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利用每天午讀、暮醒的時間進行提前閱讀。此外,在每月舉辦的閱讀分享會上,學生會互相推薦書籍,交流讀書心得,并在活動后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交換再閱讀。四是主題式整本書閱讀。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寶貴的閱讀時間,年級組教師會提前商定好師生共讀書目,包括年級共讀數(shù)目和班級共讀書目,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摘抄和記錄,并完成閱讀記錄單,不斷積累閱讀收獲。開學后,再組織學生分小組品評假期作業(yè),推選最佳作品在全班交流并在班級墻報上進行展示。

實踐證明,多彩課內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還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知識、熱愛生活的情感,為其未來發(fā)展增加了持續(xù)的動力。

閱讀實踐活動

在多學科整合實踐中,我們主要采用的閱讀形式是主題式閱讀。例如,開展以“藍天為卷,綠水為詩”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研究時,教師結合經(jīng)典誦讀和課文內容,帶領學生通過多學科閱讀,展開對所指向的生態(tài)問題的探究學習,從而提升閱讀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多學科整合的閱讀實踐活動,看起來是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但方方面面都在滲透閱讀工作。從閱讀內容上分為碎片化閱讀和整本書閱讀兩種,閱讀方法指導也很豐富,包括純文字的文本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指導閱讀,以抓色彩、人物等信息的圖片閱讀,調動多種感官的視頻閱讀等。

總之,閱讀是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和必備技能,而全學科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引導他們多方面、立體式地汲取知識養(yǎng)料,獲得全面發(fā)展。

(文/ 白鴿)

◎ 單元整合教學中的全學科閱讀實踐

全學科閱讀視域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應堅持以實踐活動為主線、學習任務為載體,注重學習內容、情境、方法、資源等要素的整合,在打破學科壁壘、實現(xiàn)學科融合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厚、知識儲備更豐富?;诖?,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奇妙世界”的教學為例,談全學科閱讀整合。

本單元編排了《我們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燒云》三篇課文,及口語交際、習作與語文園地等內容。基于對單元內容的整體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本單元以“探索奇妙大千世界,分享我的美好天地”主題作為統(tǒng)領,將大自然的奇特美妙透過不同角度展現(xiàn)出來,以“做美好事物的宣傳大使”為學習情境,旨在讓學生從身邊事物出發(fā)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的能力,激發(fā)對奇妙世界的好奇心,全學科閱讀整合點很多。基于此,該單元教學與全學科閱讀整合立足學情和學習內容,抓住重難點,打破原有的單篇教學,進行教學內容上的分類整合:將《我們奇妙的世界》《火燒云》兩篇課文整合到一起,感受“天空的珍藏”是多么奇妙;將《海底世界》和《我們奇妙的世界》兩篇課文整合到一起,感受“大地的珍藏”是那么奇妙,從而引導學生從發(fā)現(xiàn)身邊的奇妙世界,到探索不熟知的神秘事物,再到做傳播美好的使者,逐步將感性體驗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不斷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我們奇妙的世界》《火燒云》兩篇課文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火燒云、彩霞、雨等自然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很感興趣,于是嘗試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有關云和雨兩個自然現(xiàn)象的科學知識,并展示相關的簡易圖解,將相關科學知識淺顯地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圖文結合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非常感興趣,但對于閱讀文本存在困難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還是有難度。于是,教師又將相關視頻和小實驗引入課堂,通過綜合實踐讓學生體會到世界的奇妙,感知“天空的珍藏”是如此美妙。

又如,當學生讀到《海底世界》一課中“黑夜降臨了,我們看見夜空中群星閃爍,就像千千萬萬支極小的蠟燭在發(fā)光”這優(yōu)美生動的比喻句時,很多學生感到有些迷茫。于是教師關閉燈光,拉上窗簾,點燃蠟燭,幫助學生體會閃爍的含義,這也成了學生非常喜歡的實踐活動內容。隨后,教師引入蠟燭的相關閱讀,引導學生理解“蠟燭”兩個字為什么用蟲字旁作部首,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閃爍”的含義。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具備了生活經(jīng)驗,也就能夠將這個比喻句牢記在心里了。在理解了這個句子后,學生再閱讀課文、理解課文也就變得非常容易了,能夠起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再如,當學生讀到《海底世界》一課“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比普通的火車還快”這句話時,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教師引入生物科學、紡織方面相關的淺顯材料供學生閱讀,再引入梭子的相關圖片供學生觀察,最后帶領學生觀看用梭子織布的相關視頻,從而理解梭子織布時的運動有多迅速,理解什么叫轉瞬即過。

實踐證明,借助多學科閱讀材料與圖片、視頻的輔助教學開展全學科閱讀,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和體驗,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

(文/ 崔禹蓮)

◎ 基于閱讀素養(yǎng)的一年級全學科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閱讀量三方面均提出了明確要求,單靠語文學科教學是難以完成的。同時,新課標還明確提出“加強課程內容整合”“注重課程內容與生活、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的要求。因此,統(tǒng)籌全學科閱讀資源和方法,構建全學科閱讀育人體系,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

全學科閱讀立足全面育人,通過學科的有機整合,旨在讓閱讀教學跳出語文學科的窠臼,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將閱讀從單一學科擴展到各個學科領域,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從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實現(xiàn)課堂內外的聯(lián)結。

小學一年級是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由此階段開展全學科閱讀,幫助學生養(yǎng)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好習慣,培養(yǎng)閱讀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以深厚的閱讀素養(yǎng)滋養(yǎng)一生。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始終在探索實現(xiàn)全學科閱讀育人的途徑上探索著。

深入挖掘教材,整合閱讀內容。各學科教材是師生教與學的重要載體,也是開展全學科閱讀的主要抓手。教師應立足學科教材,橫向整合各學科教學內容,找到學科閱讀的拓展點。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按照單元主題進行內容整合,也可以尋找德育、智育、美育的交叉點,制定全學科閱讀內容。以實現(xiàn)德育目標為例,建立不同教材閱讀的一一對應關系。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升國旗》一課,可以對應音樂教材一上第二單元“我愛家鄉(xiāng) 我愛祖國”、道德與法治教材一上第二單元“校園里的號令——升國旗了”。在對不同學科學習內容的整合中,幫助學生理解國旗的含義,知道升國旗是一項莊重的儀式,懂得要尊敬國旗、熱愛國旗。這樣深入挖掘教材,強調不同學科之間的整合,可以打通全學科閱讀內容的隔閡,實現(xiàn)育人目標。

基于學段特點,推薦閱讀書目。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應遵循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小學低段學生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的階段,他們的識字量較少,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因此,這一學段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目標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诖?,教師在為一年級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時,可以選擇圖文并茂的繪本類故事書。繪本以其優(yōu)美精致的圖畫、簡練有趣的語言、內涵豐富的故事,能夠促使學生在享受閱讀樂趣、不斷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構建健全而豐富的精神世界。

立足學科特征,實現(xiàn)育人目標。全學科閱讀是采用跨學科不同形式的閱讀模式,對同一個主題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展現(xiàn)事物的多樣性和整體性,從而挖掘并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以空間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為例,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編寫了《影子》一課,借助淺近的兒歌幫助學生辨別和表達“前、后、左、右”四個方位;而北京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教材則設計了“位置與順序”單元,旨在通過具體的活動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順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相對位置的語言表達能力。全學科閱讀正是通過尋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用多元化的視角對學科知識進行審視和整合,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育人目標。

全學科閱讀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能夠拓寬學生的閱讀領域,讓閱讀教學更有厚度、更有內涵??傊珜W科閱讀在當前高度重視閱讀的大背景下,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也值得學校和教師們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文/ 何婧)

◎ 全學科閱讀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素養(yǎng)策略

全學科閱讀是指學習者根據(jù)一定的學習目標,調動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策略對學科(包括跨學科)相關的學習內容進行理解反思、建構意義、積極運用,從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過程。這種全員、全科、全程式的新型閱讀教學模式,以閱讀為載體達成學科的融合,能夠將閱讀教學向全學科開放、向生活開放,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為此,本文基于農村小學生的閱讀實際情況,談以全學科閱讀提高農村小學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策略。

農村小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

一是閱讀時間不足,閱讀習慣差。首先,大部分農村小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不超過30分鐘,甚至有學生根本不閱讀,而形成沒有固定的閱讀時間是閱讀活動得不到保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農村小學生往往未能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常常會開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不僅閱讀收獲較少,也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二是閱讀興趣低下。受教育水平的影響,農村小學生的家長普遍對孩子的閱讀不夠重視,甚至認為讀“閑書”會影響孩子學習,不支持孩子讀書。缺乏家庭對閱讀的重視,也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難以被有效激發(fā)和培養(yǎng)。三是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當前,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壓力普遍較重,開展的閱讀教學往往僅限于“教材”的方寸之地,也缺乏對閱讀方法的相關教學。同時,農村小學教師受自身閱讀量和未經(jīng)系統(tǒng)閱讀教學培訓的限制,往往無法為學生提供系統(tǒng)的閱讀指導。

以全學科閱讀提高農村小學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策略

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科教材進行閱讀指導。教材是師生教與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依托。全學科閱讀首先要立足教材,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有針對性的閱讀策略展開閱讀:針對學習目標的預學性教材閱讀,針對問題解決的嘗試性教材閱讀,針對激發(fā)興趣的挑戰(zhàn)性教材閱讀,針對學習工具與支架運用的策略性教材閱讀,針對拓展深度的研究性等。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將這些有效的閱讀策略遷移運用到課外閱讀中。

開展閱讀活動,提高閱讀興趣。例如,針對語文學科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遨游漢字王國”,組織開展全學科閱讀展示會。學生在活動前自主收集、整理、篩選相關資料,再由師生共同確定活動展示的主題和具體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展示前期的活動成果,了解中華漢字演變的歷史、欣賞其豐富的內涵、感受其神奇的魅力,從而感受到祖先的智慧。此次活動會采用小組匯報的形式展示閱讀成果,學生們多種不同表現(xiàn)形式表達不同內容,不僅激發(fā)培養(yǎng)了熱愛漢字、熱愛祖國的情感,還有效提升了閱讀素養(yǎng)。

以整本書閱讀為例,指導閱讀方法。新課標提出“整本書閱讀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閱讀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小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對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時,應該主要考慮以下三個重要原則:一是綜合性。教師應該考慮作品內容的整體性、學生閱讀能力的整體性及教師教學能力的整體性,并將這三者綜合起來指導學生展開閱讀。二是程序性。教師的閱讀指導應該確保有計劃、有明確目標,且從閱讀內容的選擇,到閱讀活動的組織,再到閱讀成果的交流,每一環(huán)節(jié)都應是有條不紊展開的。三是趣味性。只有讓學生愛讀、愿意讀,整本書閱讀活動才能取得有效成果。因此,小學整本書閱讀的文本選擇應以人物類、故事類為主,這類作品簡單易懂、生動有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的指導也需要具有趣味性。

總之,全學科閱讀旨在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建立在多學科、全學科的基礎之上,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核心素養(yǎng),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閱讀及學科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文/ 李鵬博)

(北京市昌平區(qū)昌盛園小學南邵學校)

猜你喜歡
學科素養(yǎng)教師
【學科新書導覽】
最美教師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七測
教師如何說課
甘肅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超學科”來啦
荥经县| 济宁市| 东丰县| 怀宁县| 万荣县| 三台县| 宣化县| 工布江达县| 昂仁县| 来安县| 丹江口市| 镇雄县| 蛟河市| 阜新市| 封丘县| 儋州市| 张家川| 泗洪县| 广昌县| 兴化市| 营口市| 积石山| 南华县| 都匀市| 霞浦县| 游戏| 延庆县| 晴隆县| 绩溪县| 栾城县| 沅陵县| 石林| 平阴县| 札达县| 阿城市| 库尔勒市| 江门市| 沐川县| 隆子县| 武乡县| 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