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靈生,蒙 琦
(1.平?jīng)雎殬I(yè)技術(shù)學(xué)院,甘肅平?jīng)?744000;2.甘肅省畜牧獸醫(yī)研究所,甘肅平?jīng)?744000)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雞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為主[1]。該病毒主要以破壞免疫系統(tǒng)為主,不僅降低肉雞和蛋雞生產(chǎn)性能,群發(fā)時還會引起雞大面積死亡,嚴(yán)重影響?zhàn)B殖戶的生產(chǎn)效益,對養(yǎng)殖業(yè)造成了較大的經(jīng)濟損失[2]。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在疫苗預(yù)防方面受保護范圍局限,在治療方面西藥又易產(chǎn)生耐藥性等缺點,亟需以新的途徑或藥物來替代。以中草藥為主的新型抗病藥物在疾病防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廣譜性、低毒低殘留和經(jīng)濟實惠等優(yōu)點得到了越來越多學(xué)者的青睞[3],尤其在抗菌抗病毒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有目共睹。
本研究以IBV 為研究對象,根據(jù)中草藥組方原則進行合理組方,通過體外抗病毒試驗和體內(nèi)細胞因子變化水平篩選出了抗IBV 的中草藥,可為后期開發(fā)中草藥制劑抗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提供理論依據(jù)。
1.1.1 中草藥組方、病毒和試驗動物
1)中草藥組方Ⅰ。板藍根10 g、連翹8 g、射干10 g、魚腥草10 g、炒白術(shù)8 g、桔梗10 g、黃芪10 g。
2)中草藥組方Ⅱ。板藍根10 g、連翹10 g、射干5 g、魚腥草10 g、桔梗6 g、杏仁10 g、茯苓8 g。
3)中草藥組方Ⅲ。板藍根10 g、連翹8 g、射干10 g、魚腥草10 g、馬兜鈴8 g、炒白術(shù)10 g、硼砂3 g。
以上方劑用2 倍蒸餾水浸泡0.5 h 左右,先用大火煮沸后再以小火煎煮約2 h,后用大火將藥液濃縮至1 g/mL 置于4 ℃?zhèn)溆?。所有中草藥均購自平?jīng)鍪兄嗅t(yī)院。
1.1.2 病毒 IBV 病毒液由平?jīng)雎殬I(yè)技術(shù)學(xué)院實驗室保存,TCID50為10-6.45/0.1 mL。
1.1.3 試驗動物 SPF 雞胚由平?jīng)雎殬I(yè)技術(shù)學(xué)院實驗室孵育,飼養(yǎng)至2 周齡。
1.2.1 中草藥組方對雞感染IBV 的保護作用 將100 羽2 周齡的SPF 雞隨機分成5 組,每組20 羽。分別設(shè)定為空白對照組、IBV 病毒對照組、中草藥組方Ⅰ組、中草藥組方Ⅱ組和中草藥組方Ⅲ組。IBV 病毒對照組和中草藥組方組對雛雞滴鼻0.2 mL 病毒液,每日觀察發(fā)病情況,每組發(fā)病數(shù)達到10 羽以上開始飲水給藥,每羽每次按照1 mL,2 次/d 飲水給藥,試驗期內(nèi)飲水和飼料飼喂量相同,從試驗第1 天開始記錄每組雞的死亡數(shù)量和時間,按照百分率計算分析。
1.2.2 中草藥組方對感染IBV 雛雞IFN-γ、IgG 和IL-2 含量的影響 分別在接毒后第3 天、第6 天、第9 天,每組隨機抽取5 羽雛雞,翅下采血2 mL,2 500 r/min 離心15 min 分離血清,按照IFN-γ、IgG和IL-2 試劑盒操作說明書進行檢測,利用酶標(biāo)儀測血清中IFN-γ、IgG 和IL-2 的吸光度(OD值)。以此計算這3 種細胞因子的質(zhì)量濃度,用SPSS17.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
如表1 所示,中草藥組存活率均高于IBV 病毒對照組,且中草藥組存活率都在60%及以上,3 組中草藥間相比,中草藥組方Ⅱ組較其他2 組存活率高,為85%,空白對照組雞存活率為100%。
表1 中草藥組方對雞感染IBV 的保護作用
由圖1 可知,感染IBV 后在試驗第3 天,各組間的IFN-γ 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在第6 天和第9天,中草藥組和空白對照組IFN-γ 含量顯著高于IBV 病毒對照組(P<0.05),且在第9 天IFN-γ 含量高于第6 天,但中草藥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
由圖2 可知,感染IBV 后于試驗第3 天測得雞血液中IgG 含量,各組間的IgG 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在試驗第6 天和第9 天,測得中草藥組方組和空白對照組IgG 含量顯著高于IBV 病毒對照組(P<0.05),但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試驗第9天,中草藥組方Ⅱ組IgG 含量極顯著高于IBV 病毒對照組(P<0.01),且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和其他中草藥組(P<0.05)。
圖2 中草藥組方對感染IBV 雞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的影響
由圖3 可知,雛雞感染IBV 后第3 天和第6 天各組間IL-2 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但與IBV 病毒對照組相比,中草藥組方組IL-2 含量在逐漸升高。在試驗第9 天,中草藥組方Ⅱ組IL-2 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各組(P<0.05)。
圖3 中草藥組方對感染IBV 雞白細胞介素2(IL-2)含量的影響
試驗結(jié)果表明,所用復(fù)方中草藥具有明顯優(yōu)勢,與IBV 病毒對照組相比,雛雞最高存活率高達85%,最低存活率也達60%,說明中草藥合理組方在一定程度上能殺滅病毒。
IFN-γ 具有廣泛的生物學(xué)活性,在體液中大量分泌,主要起到抗病毒、抗腫瘤和進行免疫調(diào)節(jié)等作用,當(dāng)病毒入侵時能保護正常細胞受到感染,調(diào)節(jié)體液免疫[4]。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中草藥組方有持續(xù)誘生IFN-γ 的作用,開始試驗時,IFN-γ 含量無明顯變化,第6 天中草藥組IFN-γ 含量明顯高于IBV 病毒對照組,說明本研究的中草藥復(fù)方制劑具有抗病毒作用。
IgG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一些漿細胞合成和分泌,以單體形式存在[5]。當(dāng)機體發(fā)生體液免疫時,免疫球蛋白中的IgG 會大量產(chǎn)生,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體成分,約占血清總Ig 的75%[6]。IgG 以小分子蛋白大量分布于動物體內(nèi),相比于其他免疫球蛋白更容易穿透毛細血管而起到抗病毒感染作用[5]。該試驗表明,試驗后期中草藥組方Ⅱ中IgG 的含量與IBV 病毒對照組、空白對照組差異顯著,說明該復(fù)方中草藥對IgG 有較好的誘生作用。
白細胞介素家族成員較多,而由T 細胞分泌的IL-2 在免疫應(yīng)答中主要提高機體增強免疫水平,起到抗病毒作用[7]。IBV 在破壞機體免疫系統(tǒng)時,IL-2會在體液中增殖發(fā)揮作用。試驗發(fā)現(xiàn),在各時期內(nèi),與IBV 病毒對照組相比,中草藥組和空白對照組IL-2 的含量水平在逐漸上升,且中草藥組方Ⅱ組在第9天顯著高于IBV 病毒對照組,說明中草藥組方Ⅱ組在激發(fā)雞T 細胞發(fā)揮細胞免疫方面表現(xiàn)出了很好的作用。
板藍根、連翹、射干、魚腥草和桔梗等合理組方能降低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死亡率,同時能明顯提高雞血液中的免疫水平,起到抗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