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走在上海虹橋開發(fā)區(qū)前的天山路上,在陳舊的工房住宅樓下的街邊,兩個老太在互打招呼。其中一個手里端了一口小鋁鍋,鋁鍋換了底,蓋上有一些癟塘。這老太對那老太說,燒泡飯時不當心燒焦了鍋底,她正要去那邊工地上,問人要一些黃沙來擦一擦。這兩個老人是生動的,她們過著具體而仔細的生活,那是過去的生活。
那時候,生活其實是相當細致的,什么都是從長計議??p被子的線,橫的豎的量準再剪斷,縫到頭正好。拆洗被子時,一針一針抽出來,理順,洗凈,曬干,再縫上。農(nóng)人插秧拉秧行的線,就更要收好了,是一年之計,可傳幾代人的。這種生活養(yǎng)育著人生的希望,今年過了有明年,一點不是得過且過。不像今天,四處是一次性的用具,用過了事。這樣的短期行為,揮霍資源不說,還揮霍生活的興致,多少帶著些“混”。
那時候,工匠也多,還有補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渣,他就有本事對上茬口,再打上一排釘,一點不漏的。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補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籮壞了,是找篾匠補。有多少好手藝人啊!現(xiàn)在全都沒了。結果是,廢品堆積成山。
那時候,吃是有限制的。一條魚,要吃一家子。一塊豆腐,都是用鹵水點的。綠豆芽吃起來很費工,一根一根摘去根須。現(xiàn)在的綠豆芽卻沒有根須,而且肥胖,吃起來口感不錯,就是不像綠豆芽?,F(xiàn)在的東西多是多了,好像都會繁殖,東西生東西,無限地多下去??墒牵鋵?,好東西還是那么些,要想多,只能稀釋了。(摘自《王安憶散文》 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