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冷戰(zhàn)與傳媒: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新聞處對華宣傳中的目標人群與媒介運用

2023-11-09 09:03翟韜
史學集刊 2023年6期
關(guān)鍵詞:對華香港

DOI:10.19832/j.cnki.0559-8095.2023.0064

收稿日期:2023-01-12

基金項目: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知識外交與戰(zhàn)后美國學術(shù)話語體系的全球建構(gòu)研究”(20&ZD24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翟韜,歷史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美國對外關(guān)系史、中美關(guān)系史、社會科學史。

①? 參見翟韜 :《美國在第三世界涉華宣傳研究(1949—1969)》,《世界歷史》,2023年第2期。

摘? 要: 在冷戰(zhàn)前期中美對抗的時代,美國政府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展開了宣傳攻勢。這種攻勢分為兩種,一種是針對中國大陸居民,運用中文媒介“對華宣傳”;另一種是運用外文媒介在國際輿論中開展“涉華宣傳”。對華宣傳的目標人群主要是新中國的知識分子和黨政干部,運用的主要媒介是廣播和郵寄印刷品;涉華宣傳的目標人群是外國社會精英和知識分子,主要媒介是新聞和出版物。大體上,美國對華和涉華宣傳針對的受眾是受過教育的精英階層,宣傳媒介的選擇相應地也是“智識活動”和“知識體驗”式活動(廣播讀書會、時政新聞和書刊、社會紀實小說等),內(nèi)容多圍繞深度時政新聞話題展開。這是美方針對第三世界社會精英一種慣常的宣傳技巧,體現(xiàn)了冷戰(zhàn)政治與大眾傳媒的關(guān)聯(lián)性。

關(guān)鍵詞: 香港美國新聞處;宣傳;美國之音;報導中國項目冷戰(zhàn)前期,美國針對中國的宣傳分為兩種,其一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為宣傳目標的“對華宣傳”(propaganda towards China),其二是在世界媒體中關(guān)于新中國話題的“涉華宣傳”(propaganda about China)。美國不僅高度重視針對新中國居民的宣傳滲透,而且試圖塑造世界范圍的涉華輿論環(huán)境。美國政府的對華宣傳針對新中國居民,使用中文,涉華宣傳針對中國以外的國際輿論,集中在第三世界國家,運用外文;對華宣傳主題主要是“訴說中美友誼”及一些反共話題,涉華宣傳則主要是在第三世界輿論界詆毀中國是“帝國主義”且不代表“未來潮流”;對華宣傳的政策目標是直接影響新中國輿論生態(tài)和中國政治,涉華宣傳的政策目標則是塑造中國以外的國際輿論,改變中國身處的輿論和國際政治環(huán)境。以上這種區(qū)別,筆者曾做過相應論述。①

本篇是對既往研究的深化——對于宣傳媒介和相關(guān)目標人群的研究。筆者將考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中美醞釀緩和及尼克松任期之前,美國如何運用以廣播為主的中文媒介展開對華宣傳,運用以新聞與出版物為主的外文媒介在世界輿論中傳播與中國有關(guān)的話題。媒介的選擇和對目標人群的設計是分不開的,即需要選擇合適的媒介針對相應的人群,因而筆者也將考察美國對華宣傳目標人群的選擇和設計意圖。本研究聚焦對華涉華宣傳最重要的“基層”機構(gòu)——香港美國新聞處,了解其如何運用媒介,以窺見美國全球傳播“權(quán)力末梢”的運作方式。

整體而言,關(guān)于美國對華宣傳的媒介研究多集中在廣播(美國之音)媒介上,尚有較大拓展空間。直接與本研究相關(guān)的幾篇文獻參見王睿恒:《太平洋戰(zhàn)爭時期美國的對華宣傳:媒介與受眾》,《史學集刊》,2016年第1期;翟韜:《冷戰(zhàn)紙彈:美國宣傳機構(gòu)在香港主辦中文書刊研究》,《史學集刊》,2016年第1期;Lu Xun (呂迅),“The American Cold War in Hong Kong:Intelligence and Propaganda,” in Priscilla Roberts and John M.Carroll,eds.,Hong Kong in the Cold War,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16; Gregg Brazinsky,Winning the Third World:Sino-American Rivalry during the Cold War,Chapel Hill: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2017,“Chapter 5.Cultural Competition,1955-1964”.雖然涉及相關(guān)媒介,但沒有全面、系統(tǒng)研究美國對華涉華宣傳三種主要媒介(廣播、新聞、書刊)的完整情況,沒有深入探討宣傳媒介如何與美國對華涉華宣傳政策目標相配合,也沒有專門分析媒介和受眾的關(guān)系及背后的宣傳策略。本文旨在對美國對華涉華宣傳傳媒的整體運用情況做出系統(tǒng)考察,以推進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

一、美國對華宣傳的目標人群和漢語廣播的運用

1949—1953年,美國對新中國展開了宣傳攻勢。美方針對的主要目標人群是受教育階層和黨員干部,使用的宣傳媒介主要是美國之音廣播及郵寄印刷品。

(一)宣傳機構(gòu)和目標人群

二戰(zhàn)后美國政府增加了在華的宣傳站點,凡有美國駐華領(lǐng)館處皆下設新聞處。1945—1949年期間美國在華一共設有11個站點和1個總部(上海)。美國駐華新聞處“從沈陽到昆明、從上海到迪化向四億中國人講述美國故事”。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推進,到1949年11月,美國駐華新聞處全部從中國大陸撤走。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0) ending May 31,1950,November 3,1950,RG 59,Central Decimal Files 1950-1954,511.46g,Box 2575,511.46g /11-350,The U.S.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at College Park,Maryland.以下簡稱NACP,為行文簡潔,出自同一NACP檔案的文獻不再列出詳細信息。之后經(jīng)過一些調(diào)整,至1950年6月,在華美新處只剩下香港和臺北兩處。Hong Kong USIE Branch Office Report for June 1950,RG 59,Central Decimal Files 1945-1949,811.20200(D),Box 4567,511.00/7-1946,NACP.其中“香港美國新聞處”實際上就是原美國駐華新聞處駐華總部的繼承者,其主要職能是“離岸”對整個中國大陸進行宣傳。臺北美新處主要負責美國對臺和涉臺宣傳,由美方操作的直接針對中國大陸的宣傳并不多。因此,香港美新處是美國政府最主要的對華宣傳執(zhí)行機構(gòu),是事實上的對華宣傳總部。

香港這座城市在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宣傳攻勢中擁有獨特而重要的地位。按照美新處1950年初的總結(jié),香港具備三個優(yōu)勢:與中國內(nèi)地距離近、有良好的交通和傳媒設施,以及相當可觀的華人人口,其中包括一些“政治異見領(lǐng)袖”,因而美國可以利用這些“優(yōu)勢”在香港建立對華宣傳和秘密行動的基地。Present Status of the Information Program in China,F(xiàn)ebruary 8,1950,Record Group 59 (RG 59),Records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Activities,1938-1953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Public Affairs),E1559,Lot 52D365,Box 48,NACP.

對于目標人群,美方最重視的是兩個群體,一個是知識分子群體,一個是黨員干部。

知識分子群體首先是“受過教育的階層”(educated class)。按照美方檔案中的描述,“受過教育的階層”大致包括教授、學生、大學畢業(yè)生、專業(yè)人士、作家和藝術(shù)家之類,Country Paper for China,August 1950,RG 59,Records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Activities,1938-1953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Public Affairs),Lot 53D48,Box 116,NACP.也包括“民主人士”、“第三黨”組織、管理者和技術(shù)人員等。Interim Propaganda Plan For Communist China,F(xiàn)ebruary,1951,RG 59,Records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Activities,1938-1953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Public Affairs),Lot 53D48,Box 115,NACP. 美方重視這個群體的主要原因在兩份文件中表達得非常清楚。首先,這個群體受美國和西方價值觀影響最深,是美國心理戰(zhàn)最容易得手的對象。美方評估中國知識界有相當一部分人曾在美國或在華教會學校接受教育,盡管很多人都信仰了共產(chǎn)主義,但仍有一部分人對美國態(tài)度友好。Country Paper for China,August 1950.因此美方認為知識分子是美國心理戰(zhàn)最容易得手的目標。Interim Propaganda Plan For Communist China,F(xiàn)ebruary,1951.

其次,這個群體本身很重要,中國共產(chǎn)黨也非常重視這個群體。美方認為,一直以來這個階層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加強宣傳的重要目標人群,共產(chǎn)黨在贏得受教育階層的支持方面遠比國民黨成功。Interim Propaganda Plan For Communist China,F(xiàn)ebruary,1951.美方評估,知識階層能夠塑造民意,在國共內(nèi)戰(zhàn)時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的爭取對象。而且美方觀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chǎn)黨不僅需要為知識界在技術(shù)和管理領(lǐng)域提供支持,也需要其在政治領(lǐng)域的支持,“增加政府的‘民主’成分”。Country Paper for China,August 1950.加之“中共政工階層即來源于此——受過教育的階層”。 Interim Propaganda Plan For Communist China,F(xiàn)ebruary,1951.與重視受教育群體一脈相承,美方也很重視學生群體。Draft Plan for USIS Hong Kong,June 9,1953,RG 59,Central Decimal Files 1950-1954,511.46g,Box 2575,511.46g /6-953,NACP.

美方關(guān)注的第二大群體是黨員干部。這個群體在美國最初的對華宣傳計劃中尚不如“受過教育的階層”重要,但隨著中美關(guān)系急劇惡化,美方要訴諸影響“當政者”,從而直接和快速影響中國政治,因而把中共黨員干部作為重要的宣傳目標群體。Draft Country Plan for USIS Hong Kong,June 9,1953.在這個時期有三份正式的針對大陸的宣傳計劃,分別為Country Paper for China,August 1950; Interim Propaganda Plan For Communist China,F(xiàn)ebruary,1951; Draft Country Plan for USIS Hong Kong,June 9,1953.在1950年8月的第一份對華宣傳計劃中,黨政干部排在知識分子后面,位列第二重要目標人群,但是1951年的宣傳計劃和1953年的宣傳計劃則都認為黨員干部在宣傳上比知識分子群體更重要。其實美方也知道“不可能指望改變(他們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但是可以“在黨內(nèi)鼓勵民族主義和反俄傾向”。Country Paper for China,August 1950. 總體而言,如果按照大眾和精英的分野來觀察,美國對華宣傳的目標人群主要是精英群體,即能夠影響民意和政治走向的群體。

(二)廣播媒介

大致從1949年美新處撤出中國內(nèi)地并在香港重新開展工作開始,一直到1953年左右,美國新聞處采用的對華宣傳媒介主要是廣播和郵寄印刷品。Present Status of the Information Program in China,F(xiàn)ebruary 8,1950.美方郵寄印刷品的工作主要從1949年下半年到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和中國軍隊參戰(zhàn),斷斷續(xù)續(xù)到1953年。由于影響有限,本文對該問題不展開論述。

對華廣播和郵寄印刷品適合美方對華宣傳的目標人群——知識分子和黨員干部。因為,有文化的知識分子階層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工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高層級黨員干部也多居住在大城市,這些區(qū)域電臺普及率相對較高,是美國之音廣播信號可以觸及的地區(qū)。美方郵寄的宣傳小冊子與商業(yè)雜志無疑也是較高文化層次的知識分子和黨員干部才能讀懂的,因此美方郵寄的目標對象主要是中國大陸各大院校、圖書館的讀者和各個機關(guān)單位的黨員干部。1950年,美方將相關(guān)印刷品郵寄給約5000個學校、圖書館、教育中心、商業(yè)企業(yè)和其他單位。這些材料甚至還直接郵寄給了包括毛澤東和周恩來在內(nèi)的中國共產(chǎn)黨高層干部。

對華廣播和印刷品郵寄是迫于對華宣傳形勢而不得已做出的選擇。對于宣傳部門而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帶來的最大變化,便是美國撤出了中國內(nèi)地的外交機構(gòu),無法直接接觸大陸居民,之前民國時期對華宣傳的文化展覽、播放電影和圖書閱覽室等方式統(tǒng)統(tǒng)無法再開展,因而香港美國新聞處只能采取一些有限的宣傳手段,而可以觸及宣傳對象的兩種最直接的途徑,就是不受空間阻隔影響的廣播和印刷品郵寄活動。

美國之音(VOA)廣播是此時美國政府對華宣傳最重要的媒介,在1949—1953年這段時期,其顯著的特點是“節(jié)目制作香港本地化”的趨勢。1949年之前,美國之音對華廣播較為常見的是在美國總部錄制漢語和英語節(jié)目后向中國播送,節(jié)目也多是宣傳美國生活方式、美國政策和反蘇的內(nèi)容,較少有直接針對中國局勢和話題的節(jié)目。美新處的職能多是統(tǒng)計收聽結(jié)果,重播總部的節(jié)目,很少自主創(chuàng)作節(jié)目和提供中國的信息。1949年之后,美國之音總部仍然制作節(jié)目并對華播送,但也出現(xiàn)了節(jié)目制作越來越本地化的趨勢。

“本地化”首先體現(xiàn)在美國之音總部越來越依靠香港美新處提供的信息。香港美新處不再僅僅轉(zhuǎn)播和重播美國之音總部制作的節(jié)目,也給總部提供資訊和素材。USIS-China Central Office Report for March 1950,April 20,1950,RG 59,Central Decimal Files 1950-1954,511.93,Box 2532,511.93/2-1550,NACP.隨著時間推移,香港美新處給紐約美國之音總部提供的資訊和新聞素材越來越多,諸如關(guān)于中國內(nèi)地的新聞故事和新聞分析,其中既有中國大陸發(fā)布的新聞和消息,也有內(nèi)地赴港“流亡者”帶來的消息。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3) ending May 30,November 19,1953,RG 59,Central Decimal Files 1950-1954,511.46g,Box 2575,511.46g /8-1953,NACP.

“本土化”最重要的體現(xiàn)是,美國之音開始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gòu),負責制作專門針對中國時局的廣播節(jié)目。

美國之音香港分部制作的節(jié)目不下十種,與對中國內(nèi)地宣傳相關(guān)的有如下兩檔節(jié)目:一檔節(jié)目叫做“學習”,專門針對約2000名中國內(nèi)地美國之音的監(jiān)聽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為了提防和監(jiān)聽西方國家對華廣播(尤其是美國之音),中國政府組織了專門的監(jiān)聽者隊伍,用于了解對手動向、搜集信息及定期匯報。

采取的是大陸思想政治教育“學習會”的方式,由之前在大陸參加過政治學習活動的來港學生播講,模仿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學習的語言風格。這個節(jié)目每期15分鐘,內(nèi)容以反共為主。美方制作者煞費苦心地策劃,精心組織錄制,并且盡量保證信息“準確”?!皩W習”是這個時期美國之音在香港制作的旗艦節(jié)目,也是美方自認為水準很高的節(jié)目。該檔節(jié)目前后一共有三個語言版本,普通話是主要版本,還有汕頭話版和閩南語版,針對中國內(nèi)地的不同方言人群。其中有幾期美方組織合唱、錄制并播放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革命歌曲,節(jié)目伴有解說詞指出其中的含義及與現(xiàn)實的“矛盾”。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2) ending May 31,October 9,1952,RG 59,Central Decimal Files 1950-1954,511.46g,Box 2575,511.46g /10-952,NACP; 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2) ending November 30,March 26,1953,RG 59,Central Decimal Files 1950-1954,511.46g,Box 2575,511.46g /3-2653,NACP; 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3) ending May 30,November 19,1953.總的來講,“學習”這檔節(jié)目實際上是對新中國美國之音監(jiān)聽者的反向宣傳活動。

美國之音在香港本土制作的第二檔節(jié)目是“讀書討論會”,主要由一位青年人主持、四位高年級中學生和大學生播講,針對香港美新處書籍項目所選的書籍進行討論,并匯報讀后感。該節(jié)目主要涉及兩類書籍,一類是反共書籍,一類是增進了解美國政策目標的書籍,包括中美關(guān)系和中美友誼等內(nèi)容,節(jié)目每期15分鐘,每周給紐約美國之音總部提供一期。之前這個節(jié)目主要針對東南亞華人華僑青年,后來也向中國內(nèi)地播送。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2) ending November 30,March 26,1953; 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3) ending May 30,November 19,1953.

為了擴大播音覆蓋區(qū)域,美國政府做了很多工作。除香港之外,美國之音還通過馬尼拉的廣播站向中國北部和東北地區(qū)播音,主要是轉(zhuǎn)播美國之音節(jié)目,每天2小時,Summary Statement on USIE in Asia,March 28,1950,RG 59,Records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Activities,1938-1953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Public Affairs),Lot 52D365,Box 48,NACP.還要應對蘇聯(lián)對美國之音信號的干擾。Country Paper for China,August 1950.香港美新處還建議在沖繩建廣播站,便于向中國北部和中部播音(后于1953年建成),而且還提請國務院考慮向香港和大陸出售低價收音機,以便提高播音收聽率。Future Program of USIS in China,May 29,1950;USIE Country Paper For China,May 19,1950.如此一來,加上香港美新處對華南地區(qū)的播音,中國的東北、華北、中部、華南和華東都有美國之音的近距離站點覆蓋。

據(jù)香港美新處統(tǒng)計,這個階段關(guān)于中國內(nèi)地對美國之音的收聽情況,總的趨勢是內(nèi)地和香港收聽者越來越多,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0) ending May 31,1950,November 3,1950.滯留在華的傳教士也反映收到了美國之音信號。Effectiveness of UISE Operations in China,July 14,1950,Records Relating to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Activities,1938-1953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Public Affairs),Lot 53D48,Box 114,NACP.到1952年,一小部分回到美國的傳教士反饋稱美國之音傳遍中國,另有人說京、津、滬、穗,以及青島等大城市和工商業(yè)發(fā)達地區(qū)都能聽到,上海圣約翰大學學生也有收聽的。還有人反映由于“三反五反”運動,美國廣播吸引了更多前資本家階層收聽。USIS Hong Kong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 for the period (1952) ending May 31,October 9,1952.但限于條件,總體而言,內(nèi)地收聽者數(shù)量有限。Present Status of the Information Program in China,F(xiàn)ebruary 8,1950.

從1953年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到1960年左右,美國之音廣播大抵確定以下規(guī)模:一周21小時粵語播音、30小時30分鐘普通話播音、7小時閩南語播音和43小時45分鐘英語播音。The President’s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Activities Abroad (PCIAA):Communist China,May 23,1960,Declassified Documents Reference System(DDRS), Gale Group Inc,CK3100122359.在臺灣,國民黨政權(quán)的“中國廣播公司”轉(zhuǎn)播美國之音的節(jié)目向大陸播送,英國廣播公司(BBC)也向中國大陸轉(zhuǎn)播美國之音的節(jié)目。IIA (Taipei) Semi-Annual Evaluation Report,Dec.1,1951-May 31,1952,July 12,1952,RG 59,Central Decimal Files 1950-1954,511.93,Box 2532,511.93/7-1252,NACP.

1953年之后,由于廣播較難滲透進中國大陸,加之美國找到了宣傳的新重點——向中國周邊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傳播中國話題,對華的廣播媒介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翟韜:《美國對新中國宣傳政策的演變(1949—1969)》,《世界歷史》,2020年第6期。1953年之后美國之音在香港的本地化節(jié)目制作仍在持續(xù),美國之音總部依然較為依賴香港美新處的幫助,但專門針對中國內(nèi)地聽眾的節(jié)目急劇縮減,美國之音對華宣傳的重心已經(jīng)不再是中國內(nèi)地居民。這一時期香港美新處繼續(xù)為美國之音總部提供本土制作的廣播節(jié)目,一檔是之前的“學習”,一檔是著名足球明星李惠堂主持的體育節(jié)目,提供給紐約美國之音總部,再播送給全世界包括中國大陸居民收聽。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這兩檔節(jié)目都在1957年被取消了。Assessment of USIS-Hong Kong Operations Since November 20,1956,F(xiàn)ebruary 20,1958,RG 306,Country Plans 1953-1961,Box 51,NACP.實際上從1950年代中期以后到1960年代,香港美國新聞處輔助美國之音所做的主要工作是:提供關(guān)于內(nèi)地的信息、制作關(guān)于內(nèi)地的節(jié)目,以及提供漢語人才方面的幫助,這些都是服務于對華僑宣傳或者世界輿論的,直接針對內(nèi)地居民的廣播節(jié)目幾乎不存在了。Assessment of USIS-Hong Kong Operations Since November 20,1956,F(xiàn)ebruary 20,1958; USIS Hong Kong Country Plan 1962,October 4,1962,RG 306,(Africa/Europe) Country Plans,Box 2,NACP; 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RG 306,Records of the Inspection Staff-Inspection Reports and Related Reports,1954-1962,Box 4,NACP.順理成章的是,1960年美國之音的預算只有1%撥給針對中國大陸的廣播。The President’s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Activities Abroad:Communist China,May 23,1960.

與美方不再重視對華廣播的趨勢相一致,1953年之后中國大陸居民收聽美國廣播的狀況也不甚“理想”。美國“總統(tǒng)海外信息宣傳委員會”1960年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收聽美國廣播的人數(shù)少則幾萬、幾十萬,多則有350萬臺電臺作為潛在收聽對象,遇到有重大國際事件之時收聽人數(shù)會增加。除了確定中國的美國之音監(jiān)聽工作者肯定能收聽到之外,實際上美方也無法確切估計在中國大陸有多少人在收聽。The President’s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Activities Abroad:Communist China,May 23,1960.“美國之音”每周有100個小時左右的播音,其中中文播音只有不到60小時,普通話播音平均每天為4個多小時,考慮到當時中國的收音機普及率和受干擾情況,以及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shù),美國之音在中國大陸的收聽規(guī)模和成效事實上都是有限的。

1953年以后,美國宣傳重點不再是中國大陸本身,而是轉(zhuǎn)向東南亞華僑和中國周邊國家的受眾,后來擴展到中東、拉美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在中國之外宣傳中國的話題和新聞。美國直接針對中國大陸居民的廣播宣傳活動逐漸萎縮。參見翟韜:《美國在第三世界涉華宣傳研究(1949—1969)》,《世界歷史》,2023年第2期。

二、美國涉華宣傳的目標人群和外文新聞的運用

以上廣播媒介的狀況反映出美國對華宣傳逐漸空心化,以及重點轉(zhuǎn)向中國周邊和東亞以外的第三世界國家涉華宣傳的演變軌跡。1950年代中期美國新聞署和美國在遠東的宣傳部門啟動的“報導中國項目”(China Reporting Program,CRP)是其標志。這種“涉華”宣傳路徑比起上一個階段的對華宣傳路徑,有了三個變化:第一是針對的對象,從中國大陸變?yōu)橹袊苓?、亞洲地區(qū)乃至整個第三世界;第二是宣傳語言,從中文轉(zhuǎn)向運用多種語言宣傳材料;第三是宣傳媒介,從主要以廣播為主轉(zhuǎn)向主要以文字出版物為主。總之,美國宣傳戰(zhàn)重點從針對新中國居民的宣傳滲透,轉(zhuǎn)為向外國輿論宣傳關(guān)于中國的話題。

(一)宣傳機構(gòu)和目標人群

“報導中國項目”仍主要由香港美新處負責。這與香港的傳媒資源密不可分:香港不僅是獲得關(guān)于中國內(nèi)地信息的最佳來源地,也是傳播內(nèi)地消息的傳媒中心。美方評估認為,美國駐港機構(gòu)可以通過內(nèi)地赴港流亡者獲取信息,便利地獲得內(nèi)地出版物,也可以從香港的中國問題專家那里獲取信息,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RG 306,Records of the Office of Research,F(xiàn)oreign Service Despatches,1954-1965,Box 3,NACP.還可以從香港本地的媒體和個人那里得到消息。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August 27,1959,RG 306,Country Plans FY 1960-1963,Box 117,NACP.而且香港專業(yè)媒體人聚集,中外文翻譯人才眾多,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快。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香港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快和最可靠的中共消息來源”。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

香港美新處及其“上級單位”美國駐香港領(lǐng)事館對涉華消息的搜集和加工非?!暗轿弧焙图皶r。領(lǐng)館官員每天更新關(guān)于新中國的消息,據(jù)稱“僅僅領(lǐng)事館就有144個人負責收集、分析并報告中共信息”。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 Lu Xun (呂迅),“The American Cold War in Hong Kong:Intelligence and Propaganda,” in Priscilla Roberts and John M.Carroll,eds.,Hong Kong in the Cold War,pp.123-128; Chi-Kwa Mark,Hong Kong and the Cold War:Anglo-American Relations (1949-1957),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p.194-195.香港美新處下屬的機構(gòu)也負責搜集信息,監(jiān)控和收集中國內(nèi)地的各種媒介,尤其是出版物。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報導中國項目”宣傳針對的目標人群主要是“精英聽眾”,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F(xiàn)ebruary 10,1960,RG 306,Records of the Office of Research,F(xiàn)oreign Service Despatches,1954-1965,Box 3,NACP.“目標聽眾具備大學以上閱讀水平”,主要是“政府官員、教師學生、編輯記者和政治題材作家”。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August 27,1959.選擇這些人群的主要原因是,“知識分子和專業(yè)人士等高階層人士可以影響或決定政府政策,他們的態(tài)度可以決定國家的內(nèi)部模式(domestic pattern)和對外觀念”。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January 24,1961,RG 306,Records of the Office of Research,F(xiàn)oreign Service Despatches,1954-1965,Box 3,NACP.及至后來,報導中國項目開始兼顧大眾受眾,但仍以精英群體為主。美方特別強調(diào)要重點關(guān)注對政治話題和國際政治感興趣的人群。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 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F(xiàn)ebruary 6,1964,RG 306,(Africa/Europe) Country Plans,Box 2,NACP;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August 27,1959.

美方涉華宣傳的主要對象是對中國政治感興趣的外國精英,針對這個目標人群的特點,美方還特別提到了宣傳的技巧和考量:要著眼于長遠宣傳效果,要采取新聞事實式的宣傳形式,要隱蔽美國消息來源。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August 27,1959; 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換言之,美方期待自己的宣傳品能夠呈現(xiàn)出新聞的客觀性特征、有深度、覆蓋對政治感興趣人群,同時隱蔽美國的政治意圖。這種宣傳定位決定了香港美新處的中國報道項目采取的媒介是非常獨特的:時新的新聞消息,深度的、說理性強的新聞評論(政論刊物)和原創(chuàng)“高端”反共題材的書籍。

(二)時政新聞和《中國報道服務》

報導中國項目的首要職能是發(fā)布新聞,向他國媒體和駐其他國家的美國新聞處站點發(fā)布涉華新聞。最初,報導中國項目只是發(fā)布一些零散的新聞和新聞背景,“從1959年6月到12月,共有31篇新聞專論文章和背景介紹(backgrounders)發(fā)布”。這些材料美方準備得很細致,有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各種版本,比如“東南亞版本、拉美版本和非洲版本”。后來這些新聞被匯編成《中國報道》(China Report),由短文章構(gòu)成,發(fā)布給美國新聞總署,被散發(fā)到亞非拉54個國家的美國新聞處傳播。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中國報道》一共出版過9期,所刊文章被香港、緬甸、新西蘭和菲律賓等媒體廣泛轉(zhuǎn)載,香港美新處評估其很成功。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RG 306,Records of the Office of Research,F(xiàn)oreign Service Despatches,1954-1965,Box 2,NACP.

從1961年年底開始,《中國報道》升級為《中國報道服務》(China Report Service,CRS)。一方面,關(guān)于中國的材料獲取不易,因為1960年之后中國禁止一些國內(nèi)報紙(主要是省報)和雜志面向國外發(fā)行,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January 24,1961.另一方面,全球媒體在1961年以后越來越關(guān)注新中國事態(tài)發(fā)展。由于以上兩種形勢造成的巨大新聞缺口,香港美新處決定升級新聞消息發(fā)布這項職能,出版《中國報道服務》?!吨袊鴪蟮婪铡访吭?期,發(fā)布關(guān)于新中國的事實、數(shù)據(jù)和新聞故事,給各個官私媒體提供消息來源。該刊物第一期是中國和蘇聯(lián)關(guān)于阿爾巴尼亞事務的論戰(zhàn),第二期是“反駁北京在欠發(fā)達世界”的宣傳,指責新中國“散發(fā)的小冊子”是“自夸和煽動”。這兩期發(fā)布給了119個美新處站點和161名個人(其中大部分是記者)。據(jù)稱,拉美國家和緬甸對這兩期刊物反饋“良好”。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中國報道服務》旨在反共,“但要避免表現(xiàn)得激烈和富有攻擊性”。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而且該刊物的發(fā)行非常隱蔽,隱去了美國官方媒體的背景。美新處評估因為外國媒體一般不能也不愿意發(fā)表美國新聞處(USIS)帶有明顯反共宣傳色彩的新聞,所以需要隱蔽信息來源(美國政府),讓外國媒體認為消息來源于專業(yè)性新聞報道類刊物——《中國報道服務》。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

到了1964年,《中國報道服務》已發(fā)展得比較完備,包含新聞文章、特寫、評論和圖片幾方面內(nèi)容,以英、法、西、葡、中五種文字發(fā)表。Revised Section V of the Country Plan for Hong Kong,July 15,1966,RG 306,(Africa/Europe) Country Plans,Box 2,NACP.據(jù)美方自己的描述,因為要應對新中國在第三世界的宣傳,所以“在《中國報道項目》之下設置‘亞非新聞’專欄”。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Report for Calendar Year 1965,January 12,1966,RG 306,Records Concerning Exhibits in Foreign Countries,1955-67 (E 1039),Box 12,NACP.而且香港美新處還在1965年試行幾期之后,于1966年正式推出《亞非新聞》月報,這是一份時事通訊,計劃有斯瓦希里語和阿拉伯語兩種版本,美方也在考慮針對拉丁美洲聽眾的西班牙語版本。Revised Section V of the Country Plan for Hong Kong,July 15,1966.這樣,“報導中國項目”就有了《中國報道服務》和《亞非新聞》兩種新聞報刊。到了1967年,《亞非新聞》刊期較為固定,每月出版一次,每期4頁篇幅,主要內(nèi)容是“指摘”新中國對亞非政策存在的“問題”。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Report for Calendar Year 1966,March 9,1967,RG 306,Records Concerning Exhibits in Foreign Countries,1955-67 (E 1039),Box 12,NACP.到1960年代末,《中國報道服務》被散發(fā)給102個國家的約2500個用戶。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Report for Calendar Year 1966,March 9,1967.

新聞服務還有一項“保留節(jié)目”,即為美國之音提供關(guān)于中國大陸的話題。但總體上“報導中國項目”主要采用文字媒介,廣播節(jié)目規(guī)模不大?!皥髮е袊椖俊睍谱?~10分鐘的英文短節(jié)目,發(fā)送給美國之音總部并向全世界播送。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F(xiàn)ebruary 10,1960. 該項目在1959年制作了43個節(jié)目,內(nèi)容包括中國大陸情況、美國在港的社會和慈善活動、流亡者訪談等內(nèi)容。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November 3,1959,RG 306,Records of the Inspection Staff-Inspection Reports and Related Reports,1954-1962,Box 4,NACP.到1962年節(jié)目制作的數(shù)量急劇縮減,僅為兩個。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報導中國項目”還“每周直接給美國之音發(fā)送關(guān)于中共的最新消息”。USIS Hong Kong Country Plan 1962,October 4,1962. 除制作節(jié)目和提供信息之外,香港美新處也給美國之音提供漢語翻譯服務。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F(xiàn)ebruary 6,1964.到“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前后,“報導中國項目”的廣播活動重新活躍起來,美新處為美國之音等提供廣播稿,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Report for Calendar Year 1965,January 12,1966.“制作關(guān)于中共的廣播節(jié)目和其他視頻材料”,“為美國新聞署各個媒介和美國之音制作關(guān)于中共的特別報道”。Revised Section V of the Country Plan for Hong Kong,July 15,1966.

“報導中國項目”除了自身編輯新聞刊物之外,還為其他美新處站點做新聞剪報(clipping service),一是給很多站點發(fā)送新華社的新聞和其他來自新中國媒體的消息;二是摘編非共產(chǎn)黨國家關(guān)于新中國的消息并寄送給其他站點,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January 24,1961.同時發(fā)布關(guān)于新中國外宣旗艦刊物《人民畫報》的簡報。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

三、美國涉華宣傳中對外文書刊的運用及項目整體效果

涉華宣傳的“報道中國項目”除發(fā)布涉華新聞之外,也編輯出版深度新聞評論刊物,并主持翻譯和創(chuàng)作了相當數(shù)量的宣傳書籍,運籌和組織編寫原創(chuàng)性外文書刊是美方涉華宣傳的一大特色。

(一)深度新聞評論和《當前實況》

報導中國項目不僅僅提供新聞,而且也做一些深度新聞評論,該項目在1962年出版了一份前后貫穿1960年代的代表性刊物——《當前實況》(Current Scene)。按照美新處自己的說法,該刊甚至有一些學術(shù)研究色彩:“《當前實況》的定位有些獨特,介于學術(shù)期刊和針對受教育人群的新聞評論之間?!盪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筆者認為這是一份帶有學術(shù)色彩的政論刊物。香港美新處明確表示《當前實況》針對精英人群,最初為兩周一期,后來發(fā)展到每個月2~3期,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屬于“刊載關(guān)于中共信息的高層次期刊”,USIS Hong Kong Country Plan 1962,October 4,1962.刊物主要發(fā)行對象是所謂的“精英”,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F(xiàn)ebruary 6,1964.包括“學者、大學教授、記者和編輯等”,這些獨立用戶能達到約800人,最多時向66個美國駐各國新聞處發(fā)送?!懂斍皩崨r》發(fā)行較多時每期可以達到1100多本,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爆發(fā)之時,該刊物訂戶數(shù)量更是飆升,無需宣傳就有很多用戶訂閱和關(guān)注。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Report for Calendar Year 1966,March 9,1967.《當前實況》在1966年之前有英語和日語版,此后增加了法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版,成為多語種刊物。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Report for Calendar Year 1965,January 12,1966.

《當前實況》的主要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國大陸時事,介紹工農(nóng)業(yè)發(fā)展情況、內(nèi)地赴港流亡者的訪談,以及關(guān)于中國形勢的新書介紹等;第二部分是時事評論,主要是深度新聞評論和帶有學術(shù)色彩的分析文章,這部分內(nèi)容超過刊物的一半篇幅。文章來源是美新處的研究部門撰寫的關(guān)于新中國宣傳和對外文化活動的研究報告,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 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Ⅱ,January 24,1961; 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F(xiàn)ebruary 10,1960.“報導中國項目”的工作內(nèi)容除了制作涉華宣傳材料之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職能是情報搜集和分析。香港美新處是美國宣傳機構(gòu),收集和分析的情報也主要是關(guān)于中國大陸的宣傳和文化外交方面的內(nèi)容。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 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一些代表性的、具有“學術(shù)性質(zhì)”的研究報告題目如下:《人民公社中的生活》《中共的文化交流》《海外華人學生在中共受教育的情況》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November 3,1959.《1958年中共的教育發(fā)展》《中共反日宣傳運動》《評論中共電影〈風箏〉》《風箏》是北京電影制片廠與法國加朗斯影片公司聯(lián)合拍攝的奇幻兒童片,由王家乙、羅吉·比果聯(lián)合執(zhí)導,謝添、張春華、派·特巴爾地納、茜·羅森堡、錢·茲曼斯基等出演,于1958年12月17日在法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法國男孩比埃羅通過一只漂洋過海而來的風箏與中國的小朋友結(jié)下友誼的故事?!吨泄步邮芡鈬L客》《少年先鋒隊》《中國拉美文化交流》《中共在柬埔寨宣傳的幾個方面》。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Ⅱ,F(xiàn)ebruary 10,1960.作為一份深度評論雜志,《當前實況》每期有四分之一篇幅都是上述這類關(guān)于新中國宣傳和文化外交的研究報告,諸如《中共的文化交流》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Ⅱ,January 24,1961.和“中蘇論戰(zhàn)”等。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

通過考察美國新聞署和香港美新處關(guān)于中蘇分歧的系列研究報告,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當前實況》獨特的辦刊品位和風格。關(guān)于中蘇論戰(zhàn)的系列報告主要來自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的《共產(chǎn)黨人》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紅旗》兩份刊物的往還爭論,羅列了從1958年4月到1960年4月這段時間內(nèi)中蘇論戰(zhàn)的時間表,指出論戰(zhàn)的主要話題是蘇共指責中國共產(chǎn)黨是教條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指責蘇共是修正主義。幾份報告甚至還詳細羅列了中蘇爭議的若干重要議題:與資本主義世界的戰(zhàn)爭是否不可避免、是否應該堅持和平共處、對裁軍問題的態(tài)度、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力度、如何對待資產(chǎn)階級民族政府、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理論問題,以及國際共產(chǎn)主義陣線問題等等。報告列出關(guān)于這些議題中蘇兩黨黨媒各自的表述,進而進行分析和解讀。Office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The Sino-Soviet Dispute:A Further Elaboration”,November 3,1960,Records of U.S.Information Agency (USIA),in Vietnam War and American Foreign Policy,1960-1975,ProQuest History Vault (HV); Office of Analysis and Research,“The Sino-Soviet Dispute And The Theory of Revolutions,” November 25,1960,Records of USIA,ProQuest HV; Research and Reference Service,“The Sino-Soviet Controversy:Key Issues and Chronology,” July 25,1961,Records of USIA,ProQuest HV.這些報告被改編之后登載在《當前實況》上,很典型地體現(xiàn)了該刊是帶有學術(shù)色彩的深度政論期刊。這些報告主要來源于俄文和中文兩黨黨報,是鮮活的“一手材料”,而且信息量極大,屬于外界不容易獲取的“獨家新聞”。這些“敏感話題”對當代中國讀者來說耳熟能詳,但是對于當時西方和第三世界對新中國政治、國際共產(chǎn)主義陣營內(nèi)部關(guān)系感興趣的讀者而言,這些信息能夠滿足其對政治的獵奇心理。而且大多數(shù)文章是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的,平鋪直敘地交代了中蘇矛盾的時間線索和議題。這一切都符合對政治感興趣的精英群體的閱讀口味。

據(jù)美方評估,《當前實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些文章廣泛傳播。新加坡的美國新聞處反饋說,美國駐新加坡的華人事務官員和英國一些重要的殖民官員都覺得《當前實況》有價值。斯里蘭卡的科倫坡美國新聞處反映說,斯里蘭卡當?shù)匦睦響?zhàn)官員們覺得這份刊物提供了極為有用的背景材料,可以幫助他們開展心理戰(zhàn)工作。緬甸仰光的美國新聞處也把該刊提供給當?shù)匦睦硇麄鲬?zhàn)刊物《開放心靈》,以及軍隊領(lǐng)導人、意見領(lǐng)袖和政治領(lǐng)袖等。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January 24,1961.甚至遠在歐洲的聯(lián)邦德國伯恩的美國新聞處也把這份刊物散發(fā)給德國主要報紙用作背景資料使用,對方覺得很有價值。就總體效果來說,美方認為,一是看刊物需求量如何,再者要看刊物文章的采納率如何,而《當前實況》在這兩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到1967年,美方評估《當前實況》“已經(jīng)成為關(guān)于中共事務的值得尊敬的評論刊物”。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Report for Calendar Year 1966,March 9,1967.

(二)書籍項目

“報導中國項目”中還有一個“書籍項目”,全部是原創(chuàng)類外文反共書籍,主要分為虛構(gòu)類和非虛構(gòu)類書目。USIS Hong Kong Country Plan 1962,October 4,1962; 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非虛構(gòu)性書籍提供給學者,強調(diào)學理性。虛構(gòu)類書籍針對大眾”,Revised Section V of the Country Plan for Hong Kong,July 15,1966.包括一些“人物故事和小說” 。這些書籍的題材主要是反共。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August 27,1959.

非虛構(gòu)類書籍主要有:《人民公社》《中國的商業(yè)》《中國教育》《土地改革》《中國來信》《伊瑪目的故事》《中國文學》《共產(chǎn)主義在中國》《毛澤東治下的十年》《共產(chǎn)主義在中國:手冊》《中國女性》《中國青年》《分道揚鑣:中蘇的經(jīng)濟分歧》《不平靜的邊境線:中蘇的邊界沖突》《中共教育文選》《中共的科學家》《政治掛帥:中共的對外貿(mào)易和援助》等。書籍名稱除了單獨注釋的之外,來自對多個檔案信息的提取,參見USIS Hong Kong Country Plan 1962,October 4,1962; 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

虛構(gòu)類小說和故事主要有:《愛麗絲在大陸》王梅香:《隱蔽權(quán)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臺港文學(1950—1962)》,博士學位論文,臺灣清華大學,2014年,第176頁?!度绻靵砼R》《荻村傳》《薄霧下的婦女》,以及某部林語堂的作品。當然最著名的是張愛玲的兩部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南宮博的《憤怒的江》及燕歸來的《雨傘花園:紅旗下的學生生活圖景》。王梅香:《隱蔽權(quán)力》,第193頁。

該書籍項目規(guī)模很大?!皶椖渴侵袊鴪蟮理椖恐兄饕?、預算最大的項目,1956年開始……(該項目)就是為了給世界提供關(guān)于中共的閱讀素材。每本書67~365頁不等,通常每本印刷5000冊”。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從1950年代中期一直到1960年代末,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報導中國項目”至少發(fā)行英文書籍約180種,440多萬冊。這里的數(shù)據(jù)來自對于多個檔案信息的提取和綜合,如USIS Hong Kong Country Plan 1962,October 4,1962; 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另據(jù)臺灣學者王梅香統(tǒng)計,“報導中國項目”之下最著名的書籍——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英文小說《秧歌》以漢、日、緬、印地和印尼等20種文字出版發(fā)行,共87 200冊。王梅香:《隱蔽權(quán)力》,第231頁。

各種證據(jù)表明這個項目有一定效果。牙買加美國新聞處反饋的情況是,他們“就是需要不帶感情色彩的、事實調(diào)查性質(zhì)的書籍,用于在當?shù)厝A人中宣傳,這對他們很有影響力”。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F(xiàn)ebruary 10,1960.緬甸的美國新聞處對于書籍項目的評論和反饋是,這些書籍在緬甸大學旁邊書店的銷售量超過社會主義國家在當?shù)貍鞑サ臅?,而且還被緬甸心理戰(zhàn)部門、國防學院與邊疆管理部門閱讀和使用。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January 24,1961.

一些材料反映了比較受歡迎的書籍項目的站點主要是在中國周邊地區(qū)——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北京布魯斯》(Peking Blues)、《睡衣的故事》和《狄村傳》訂單最多,訂閱量最多的站點是馬尼拉、科倫坡和新加坡美新處。新西蘭的惠靈頓美新處訂了2000份《人民公社》,用來反擊當?shù)匾恍﹫罂瘜θ嗣窆绲暮迷u。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F(xiàn)ebruary 10,1960.1961年,12萬余本原創(chuàng)書籍被香港美新處散發(fā)到79個不同站點,主要接收站點是仰光、科倫坡、危地馬拉、首爾和雅加達等美新處。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

香港美新處總結(jié)了書籍項目“影響銷售好壞的三個因素”:中國事態(tài)發(fā)展、書籍外包裝和美新處的努力。在書籍項目方面,“香港美國新聞處做了很多推廣宣傳工作,是美國新聞署系統(tǒng)的優(yōu)秀代表,也得到很多正面評價”。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

對于書籍項目的宣傳技巧,香港美新處和其他國家美新處也有總結(jié)和說明。柬埔寨的美國新聞處表示,小說化的書籍特別有用,有利于達到宣傳目的。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F(xiàn)ebruary 10,1960.小說有利于擴大受眾面,“有些小說和流亡者訪談錄,低層次文化的讀者也可以讀得懂”。美新處還總結(jié)道,“這些方法最有效:(呈現(xiàn))曾經(jīng)生活在大陸的人的一手記錄,沒有明顯偏見的直接敘述,(媒體)主要援引中共自己的材料來源,用小說的方式敘述大陸生活”。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January 24,1961.可以看出,比起新聞報刊,小說類書籍更多地增加了故事性(戲劇性)和個人親歷的一手觀察視角,顯得更加具有可讀性和趣味性,可以說是時政評論的“低配版”或者“(紀實)文學版”。這種媒介形式的選擇總體上未脫離針對喜愛政治話題的精英人士的特點,但是也兼顧了“大眾”目標群體對于政治的興趣。

(三)涉華媒介整體宣傳效果

關(guān)于“報導中國項目”新聞、雜志和書籍三種媒介的整體效果,美方自我評估認為,他們“在把中共信息帶給全世界方面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美方用三個設問句來說明這個問題。第一,“我們的基礎任務是什么?”回答是:“向外界報道中共發(fā)生了什么,報道中共宣傳機器如何塑造有利形象”。第二,“我們有多成功?”回答是:“在紅色中國內(nèi)采集信息很難,(在中國大陸)只有兩家外國通訊社。此外就只能靠香港了……所以香港美新處在把中共信息帶給全世界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世界已經(jīng)接觸了我們的產(chǎn)品,通過我們的努力,很多人知道了紅色中國的事實”。第三,“我們怎么做的?”回答是:“在冷戰(zhàn)新戰(zhàn)場——拉美和非洲,中共宣傳很嫻熟”,“他們(新中國)宣傳自己是亞非拉世界的朋友,進行反美宣傳,并宣揚自身強大,宣傳紅色中國代表可以效仿的發(fā)展模式。中國文化使團影響廣泛”。美新處的應對是“揭露”新中國宣傳信息的反面例子,“我們香港美新處給予了宣傳制衡和宣傳反擊,贏得了許多朋友和支持者”。USIS Hong Kong Assessment for 1961,January 15,1962.總的來說,報導中國項目指出自身是全球報道新中國的媒體中較大的一家,促進和補充了全球官方和民間涉華媒體的傳媒宣傳工作。Assessment Report-USIS Hong Kong-Objectives Ⅰ & Ⅱ,January 24,1961.

對于這種“成績”,美國新聞處上級主管部門的評價和重視程度非常之高。美國新聞署的巡查報告對該項目有一個總體評價:“香港(美新處)報導中國項目的模式在世界傳媒界有一定信譽。”報導中國項目已經(jīng)成為“有信譽的、適當?shù)膫鞑ツJ胶蛯嵺`了,目前主要是隱蔽宣傳,把無關(guān)涉密的消息傳播給亞洲和其他地區(qū)的欠發(fā)達國家”。Inspection Report:USIS Hong Kong,April 10,1962.而且這個項目的級別和受重視程度在美國政府對外工作中也越來越高。1959年,美國駐遠東宣傳官員會議的總結(jié)報告表示,“一致認為香港(美新處)的‘報導中國項目’十分重要,應該強烈支持并持續(xù)加強”。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he Far East Public Affairs Officials’ Conference at Baguio,Philippines,April 27-May 1,1959,RG 306,Records of the Office of Research,F(xiàn)oreign Service Despatches,1954-1965 (E 1047),Box 2,NACP.到1960年,國家安全委員會第6007號文件更是明確地把香港美新處的“報導中國項目”列為國家安全層級的項目。NSC 6007,May 9,1960,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DDRS,CK3100113632.1962年1月,美國新聞署向全世界所有主要美新處站點下發(fā)了重視香港美新處“報導中國計劃”的指令,提請各個站點重視使用該項目提供的宣傳材料。Circular Airgram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to All Principal USIS Posts(69),Washington,January 16,1962

,F(xiàn)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1917-1972,Volume VI,Public Diplomacy,1961-1963,Washington:Department of State,2017

.

結(jié)? 語

冷戰(zhàn)前期(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展開大規(guī)模宣傳攻勢,其媒介的運用主要分為1953年之前和1953年之后兩個階段,前一階段主要針對大陸居民,運用漢語廣播宣傳,后一階段主要針對中國周邊國家,以及中東、非洲和拉美的第三世界國家,運用外文新聞和外文書刊進行宣傳。這貌似是兩種不同的宣傳項目:兩種宣傳的主要媒介不同,針對的目標人群也是一中一外,差異明顯。然而,兩種宣傳實際上是一個整體,是互相配合的“一套”項目。首先,兩者均服務于美國對華的冷戰(zhàn)遏制戰(zhàn)略,一個試圖影響中國內(nèi)部輿論,一個試圖影響中國外部輿論環(huán)境,只不過不同時期側(cè)重點不同。其次,美國針對新中國的兩種宣傳攻勢,盡管媒介選擇限于傳播條件不盡相同,對華宣傳主要是廣播和印刷品郵寄,涉華宣傳是新聞和書刊,但是美方宣傳的目標人群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主要集中在精英階層,這點驚人的一致。這也符合當時美國在亞洲區(qū)域宣傳的目標人群設計:“重點瞄準政府、軍隊和教育界潛在領(lǐng)袖”,說得更具體一點,是“軍隊、青年和學生領(lǐng)袖、勞工領(lǐng)袖及教師教授知識分子整體”,參見The President’s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Activities Abroad (PCIAA):Asia,July 11,1960,CK3100159285, DDRS.也可參見翟韜:《冷戰(zhàn)紙彈:美國宣傳機構(gòu)在香港主辦中文書刊研究》,《史學集刊》2016年第1期。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針對中外精英人士,尤其是對國際政治感興趣的目標人群,美方所制定的配套的宣傳技巧頗堪玩味。首先是新聞式的宣傳,美方要進行“事實輸出型”的宣傳,要“選取準確的,基于事實的,客觀的信息”。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目標人群覺得自己是在閱讀新聞,而不是接受某些特定的政治灌輸。盡管號稱提供的信息是客觀的事實,但美方私下里經(jīng)常說這些信息是“經(jīng)過挑選的材料,目的是影響和教育(目標人群)”。參見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August 27,1959; 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其次是著眼長遠效果和深度。美方設計的意圖是“總體上著眼于長期效果”,而且由于宣傳針對的是對政治感興趣的精英人群,這種宣傳自然要慮及深度。這樣做的目的是有意把美方的宣傳品與膚淺的娛樂傳媒區(qū)分開來,讓讀者認為自己是在進行學理思考。第三是隱蔽性。美方要“隱蔽(信息的)美國來源”,并且“盡可能采用非美媒的觀察和評論,這是增加信譽的手段”。這個設計服務于前面兩個目的,隱藏政治意圖和權(quán)力干涉、“洗白”宣傳品的目的就是把其偽裝成時政新聞、時政書刊及文學作品。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August 27,1959; USIS-Hong Kong Country Plan,September 10,1961.

筆者認為,美方宣傳部門的這種技巧,其本質(zhì)是為針對受過教育的精英人士創(chuàng)設一種智識討論的氛圍,并建構(gòu)一種“知識場域”。美國之音的讀書討論會、深度新聞分析和評論,以及反映社會問題的虛構(gòu)和非虛構(gòu)書籍,這一切都圍繞著為高校師生、中學師生、其他知識分子和關(guān)心時政的人士創(chuàng)設一種學術(shù)研討的情境,以及深度思考的感覺。這個特點與美國在第三世界國家和東南亞華僑宣傳中關(guān)注精英群體和知識分子是一脈相承的。宣傳就這樣被偽裝成了知識研討和閱讀體驗,宣傳對象認為自己是在從事高層次的知識探討甚至是學術(shù)討論,實際上在其背后“看不見的手”早已設定好了議程、方式和答案。美方宣傳機構(gòu)讓“思想鋼印”在宣傳對象頭腦中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成,被宣傳對象“愿者上鉤”,不知不覺沉醉于其中并接受美方的觀念和思維范式。這代表了一種非常隱蔽和“高超”的宣傳技巧,實際也體現(xiàn)了美國對全世界文化精英,尤其是向第三世界政治施加影響力的一種宣傳方式。

香港美國新聞處對華涉華宣傳攻勢中的媒介選擇和實踐操作,也生動地體現(xiàn)了冷戰(zhàn)與傳媒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冷戰(zhàn)的特征就是“冷”,兩大陣營沒有主要訴諸熱戰(zhàn)的方式,而是重點依靠相互威懾和相互宣傳進行交鋒和對抗,因而冷戰(zhàn)本質(zhì)上就是傳媒戰(zhàn)和心理戰(zhàn)。我們從香港美新處對華涉華宣傳中可以看到,美國冷戰(zhàn)政策的執(zhí)行者,不僅需要職業(yè)外交官、國際關(guān)系談判專家和軍事人員等傳統(tǒng)涉外“工種”,也需要傳媒從業(yè)者;美國冷戰(zhàn)的部門機構(gòu)不僅是傳統(tǒng)的涉外機構(gòu)(國務院)、軍事機構(gòu)(國防部),也有美國新聞署(處)這樣的信息傳播機構(gòu)。這其中的原因既有冷戰(zhàn)之“冷”的因素,長遠看來,也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外交向新型外交的轉(zhuǎn)變。新型外交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就是一國對外交往過程中如何適應20世紀以來興起的大眾傳媒社會,相應的職能轉(zhuǎn)變就是在“外交”中越來越多地容納“外宣”的職能和人員。因而,不僅是冷戰(zhàn)和傳媒,國際政治和大眾傳媒在21世紀的今天也是緊密地纏繞和結(jié)合在一起的。

責任編輯:宋? 鷗

The Cold War and the Mass Medias:Target Population and Media Use in the Propaganda of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China in the 1950s and 1960s

ZHAI Tao

(School of History,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

)Abstract:In the first half era of the Cold War of confront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the U.S. government launched a propaganda campaign agains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is offensive is divided into two types. One is aimed at mainland Chinese residents,using Chinese media to “propaganda to China”; the other is to use foreign media to carry out “propaganda on China” in world public opinion. The target group of propaganda to China is mainly the intellectual class and party and government cadres of New China,and the main medium used is radio and mailing presswork; the target group of propaganda on China is foreign social elites and intellectuals,and the main media is news and publications. In general,the target audience of American propaganda to China and on China is the educated elite class,and the choice of propaganda media is correspondingly “intellectual activities” and “knowledge experience”(broadcast reading clubs,current political news and books,and social documentary novels),and the content is mostly carried out around in-depth current political news topics. This is a common propaganda technique used by the United States to target the social elites of the third world,reflect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old War politics and mass media.

Key words: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Hong Kong (USIS-Hong Kong);

propaganda; Voice of America (VOA); China Reporting Program (CRP)

猜你喜歡
對華香港
美行業(yè)協(xié)會眾聲反對白宮新的對華關(guān)稅威脅
商務部:中方歡迎歐盟終止對華光伏雙反措施
繁華背后,是一個念舊的香港
香港之旅
展與拍
我們應該向香港學什么---參加香港工商業(yè)研討班感想
歐盟對華反傾銷現(xiàn)狀、原因及我國對策
香港
勃列日涅夫執(zhí)政初期對華和解政策探析
外商對華項目工程設計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
淮北市| 呼图壁县| 烟台市| 陆川县| 孟州市| 吉首市| 奈曼旗| 重庆市| 慈溪市| 玉门市| 盱眙县| 三原县| 怀来县| 海宁市| 临江市| 云霄县| 秭归县| 吉首市| 罗平县| 昭平县| 贺州市| 泸定县| 盐边县| 云安县| 临湘市| 海宁市| 曲周县| 高清| 景洪市| 临沂市| 肥东县| 巴马| 九台市| 揭阳市| 阿合奇县| 丹巴县| 紫云| 高邑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东兴市| 滁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