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東
日常生活中,人們主要通過語言進行交流。懂得基本的言談禮儀,會使交流更順暢更愉快。今天的禮儀課,我們就來說說“言談禮”。
場景再現(xiàn):
課堂上,正在講縮句的老師放下課本,將目光投向正在走神的小新:“小新!”
小新歪頭道:“什么事?”
老師和藹地說:“小新,句子中謂語動詞后面的‘著‘了‘過表示時態(tài),縮句時一般是刪去還是保留呢?”
小新皺著眉,低著頭,用手摳了摳桌面,沒有說話。
老師親切地說:“小新同學(xué),請你站起來回答問題?!?/p>
看著歪著身子緩慢起身的小新,旁邊的同學(xué)忍不住笑了起來……
《孝經(jīng)》中“曾子避席”的故事廣為流傳。曾子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提了一個問題讓曾子回答。曾子聽后,從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說:“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痹谶@里,曾子不僅用謙虛誠懇的語言向老師求教,還用了無聲的語言——“避席”這一行為表達對老師的尊重。曾子尊師重禮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古人還十分注重使用尊稱。在稱呼長輩、平輩時,極少直接使用“汝、爾、若、乃”這些表示“你”的詞語,而是用特定的稱謂:比如對老師尊稱“師、夫子、先生”;對長輩尊稱“父老、父(母)親大人”;對平輩則常稱對方的字以表尊敬。
在古代,下級同上級或晚輩同長輩交談時,常常要“始視面”“中視抱”。“始視面”就是在說話前注視對方,觀察對方神情,判斷自己是否可以開口。自己說完后需“中視抱”,就是把目光下移,落在對方胸前,“容其思之”。稍等片刻后,再看向?qū)Ψ剑犎Ψ揭庖姟?/p>
《禮記》中有“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币馑际歉赣H召喚,老師召喚,不要應(yīng)答“諾”,應(yīng)該在應(yīng)答“唯”的同時,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立即起身聽候吩咐(用“唯”比用“諾”更恭敬)。這樣的言談之禮,今天看來仍有現(xiàn)實意義。
除了神情舉止之外,在與人談話時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比如聲音不宜過大,尤其是在教室、會場等公共場所;請對方先講,認真傾聽,不要打斷;不要滔滔不絕地說,不管他人的反應(yīng);不要指手畫腳……
良好的言談禮儀,既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又能體現(xiàn)自己的素質(zhì)。豆苗兒們,讓我們做一個懂言談禮儀、會溝通的人吧!
言談禮儀歌
言語交流不簡單,待人有空再交談。
開口先把尊稱叫,禮貌謙虛人喜歡。
別人問話先微笑,和顏悅色來相告。
對方說話別打斷,認真聽完再開言。
和聲細語莫喧嘩,談吐有禮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