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超
遙控潛水器,英文縮寫為“ROV”。因為海洋油氣工程作業(yè)潛水員的潛水極限為300米,而遙控潛水器可以潛入幾千米的深海,所以它成了海洋油氣開發(fā)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相關技術得以迅速發(fā)展。不僅如此,它還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
目前,遙控潛水器最常被應用于勘探、開發(fā)海洋石油和天然氣。主要用途包括鉆井支持、水下設施安裝支持、水下生產(chǎn)設施檢測與維修三大類。
遙控潛水器可以取代傳統(tǒng)蛙人進行高危水下搜救工作,它搭載的聲吶及其他載荷,可以更快地找到落水人員,提高工作效率和協(xié)同性,大大提升人員的生還概率。
遙控潛水器可檢查橋梁、防洪壩、蓄水池、水庫等設施水中部位的狀態(tài),清理其上的附著物。它搭載的高精傳感器可以檢測居民飲用水、收集水下數(shù)據(jù),為政府決策提供幫助。
遙控潛水器可攜帶專用工具進行水下考古、水下生物觀測、海洋樣品收集、海洋水文考察、海洋地質研究、深海測量、海床剖面測繪、深水礦藏勘探等一系列水下科研工作。
遙控潛水器與母船之間連有一根電纜,操作人員在海面上發(fā)出的指令便通過這根電纜傳至水下。聽起來像是操控一輛有線遙控玩具車,但操作人員需要同時觀察9塊顯示器屏幕和聲吶、定位、油位、油壓等各種傳感器的數(shù)據(jù),這需要操作人員具備良好的空間想象力和方位辨識能力。
一套完整的遙控潛水器系統(tǒng)包括水上控制系統(tǒng)、收放系統(tǒng)及遙控潛水器本體,總共有上萬個部件,涉及電子、液壓、通信、機械等多門學科的技術,操作人員需要對它的每一個細小部件了如指掌,才能讓遙控潛水器在海底“自由翱翔”。
它配備基本的聲吶、攝像頭和導航設備,作業(yè)水深一般不超過1000米。沒有作業(yè)級遙控潛水器那樣的動力和負重能力,所以主要用來執(zhí)行水下觀察類任務,比如檢查、測量、打撈水下結構物、收集樣品等,被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領域。
它配備了完整的聲吶、攝像頭及導航設備,有2只多功能機械手,能夠完成包括切割、打磨、掃描、連接、供壓等各種作業(yè)任務。作業(yè)水深在1000米以上。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推力可達1000千克,機械手負載能力在400千克左右。主要應用于海洋油氣開發(fā)領域。
又稱遙控潛水器式挖溝機,主要配置與常規(guī)遙控潛水器相同,但為了滿足在海床上的挖溝作業(yè)需求,增加了雙側履帶和2只用于沖刷海床上目標點的高壓力、高流量噴射臂。最大作業(yè)水深可達幾千米,主要對海底鋪設的電纜和管道等進行挖溝掩埋保護工作。
進入水下,遙控潛水器與母船之間便僅靠電纜相連。這根電纜被稱為臍帶纜,是遙控潛水器的特別之處。臍帶纜分為鎧甲纜和軟纜兩種,鎧甲纜的外層一般會被編織、纏繞2~3層用于承重的鋼絲,因此在水中較重,最大可承受83噸左右的重量。而軟纜的外層則為一種熱塑性橡膠材料,內(nèi)部鋪設凱夫拉材料(一種纖維材料),因此在水中很輕,承重力也較弱,最大可承受13噸左右的重量。
兩種電纜內(nèi)里都包裹了多條用于輸送電力的芯線和一組用于通信的光纖,這組光纖可以將水上控制室的操控指令實時傳遞到水下,并將水下ROV的攝像頭影像、聲吶掃描影像和所有數(shù)據(jù)信息傳送至水面上的控制室。
遙控潛水器正推動著世界海洋事業(yè)向更遠、更深、更智能的方向發(fā)展。它幫助我們認識海洋,了解海洋生態(tài),探索海洋蘊藏的寶藏。神秘的海洋深處還藏著些什么?我們一定會知曉。
軟纜中繼管理器
按照不同的電纜連接模式,油氣行業(yè)通常將遙控潛水器分為“自泳式”和“TMS(軟纜中繼管理器,Tether Manage System)式”兩種。
直接用鎧甲纜進行釋放和回收的是自泳式遙控潛水器。因為鎧甲纜的重量限制了遙控潛水器在水中的活動范圍,因此自泳式遙控潛水器通常在淺水區(qū)域進行水下作業(yè),且作業(yè)的區(qū)域半徑較小。
大型的深水工作級遙控潛水器上均配備軟纜中繼管理器,使用鎧甲纜和軟纜兩種電纜。軟纜中繼管理器會鎖在遙控潛水器的頂部,和它一同入水。抵達指定水深后,軟纜中繼管理器放開底部鎖著的遙控潛水器,讓它前往作業(yè)區(qū)域,二者之間用較輕的軟纜相連。它就像一個水下風箏滾輪,可以控制軟纜的收放。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