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歷史上,歐洲國家之間的戰(zhàn)事不斷,戰(zhàn)爭需求推動了槍械的發(fā)展,因此歐洲也涌現(xiàn)出許多著名的槍械公司。這些槍械公司有的一直發(fā)展到現(xiàn)在,有的則退出了歷史舞臺,本文聚焦已關(guān)閉的3 家西班牙槍械公司:阿斯特拉、星牌及拉瑪公司。上篇介紹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
對槍械感興趣的讀者朋友,一定對歐洲大陸的眾多老牌武器公司耳熟能詳,比如意大利的伯萊塔(Beretta),比利時的FN 赫斯塔爾(FN Herstal),瑞士的西格(SIG),德國的西格-紹爾(SIG SAUER)、瓦爾特(Walter)、黑克勒-科赫(Heckler &Koch),捷克的CZ 等。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位于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世界上最早的日不落帝國、老牌殖民主義國家西班牙,在歷史上同樣也曾經(jīng)以高質(zhì)量的槍械制作而名動天下,擁有不少知名的槍械制造商,留下諸多經(jīng)典名槍,而且和舊中國還有很深厚的淵源。這里就讓我們撥開歷史的面紗,翻開塵封的往事,帶您領(lǐng)略西班牙巴斯克地區(qū)的三大老牌槍械制造商:阿斯特拉(Astra)、星牌(Star)和拉瑪(Llama)公司。
說來也巧,這3 家百年老店有很多相似之處:首先三者都位于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qū)。巴斯克在歷史上就一直尋求獨立自治,巴斯克分離運動的極端分子曾經(jīng)在上世紀制造多起恐怖事件,把西班牙國內(nèi)鬧得不可開交,不知道巴斯克地區(qū)的動蕩是否反而成為槍械生產(chǎn)的催化劑。其次,這3 家公司都誕生于20世紀初。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都在歐洲,雖然歐洲人民因為戰(zhàn)爭遭受了深重的災難,但這3 家槍械制造商憑借天時地利,大發(fā)了一筆戰(zhàn)爭財,并借機開拓海外市場,其產(chǎn)品甚至遠銷東方的中國。最后,到20 世紀末,由于各種原因,三者都輝煌不再,盡管政府和企業(yè)都采取了包括聯(lián)合、并購等各種挽救措施,最后都宣告失敗,只得黯然退場。
本期先介紹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Astra-Unceta y Cía S.A.)。
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創(chuàng)辦人Juan Esperanza Salvador(左)和Juan Pedro Unceta(右)
早期型M1913 9mm 坎波吉羅手槍,圖中可見彈匣卡筍位于握把和扳機護圈之間
M1913-16 9mm 坎波吉羅手槍,圖中可見彈匣卡筍位于握把下方
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 年。當時來自西班牙槍械制造中心埃瓦爾市的機械師Juan Esperanza Salvador(1860~1951 年)和五金商人Juan Pedro Unceta(1854~1934 年)共同創(chuàng)辦了一家名為“Pedro Unceta y Juan Esperanza” 的小公司。Esperanza Salvador 是一位專門從事武器制造的機械工程師,1902 年就開辦了一家加工小作坊;Pedro Unceta 則以商業(yè)見長,他早在1874 年就開設了一家理發(fā)用品店,銷售剃須刀和刀片,然后又擴大到各種五金工具,最后干脆關(guān)閉理發(fā)用品店專門從事五金批發(fā)生意。他們公司成立初期主要銷售各種機床,也加工制造小型槍械零件,供給當?shù)氐臉屝抵圃鞆S商。
1908 年7 月17 日,在原有公司的基礎(chǔ)上,Esperanza y Unceta 公司在埃瓦爾成立,注冊資本43000西班牙比塞塔,初期業(yè)務范圍只是銷售各類機械和配件,Esperanza Salvador 負責生產(chǎn),Pedro Unceta 負責銷售。剛成立時公司只有6 名員工,兩年后增加到10 人。1914年,公司又更名為Juan Esperanza y Pedro Unceta(為便于敘事,下文統(tǒng)一使用“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
1912 年,西班牙退役中校,坎波吉羅伯爵唐·韋南西奧·洛佩斯·德·塞巴洛斯·阿吉雷設計成功的一款新型手槍被西班牙軍隊采用,新槍被正式命名為Pistola Campo-Giro de 9mm Modelo 1912(意為:M1912 9mm 坎波吉羅手槍),但通常以其發(fā)明者的名字稱為Campo-Giro 手槍。
M1912 手槍正式生產(chǎn)一段時間后,西班牙軍隊發(fā)現(xiàn)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出品的改進型性能超過原槍,于是軍方對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改進型再次定型,命名為Pistola Campo-Giro de 9mm Modelo 1913(M1913 9mm 坎波吉羅手槍),由該公司制造生產(chǎn)。1914 年,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總共生產(chǎn)1300支M1913 手槍,之后停產(chǎn)以進行新的改進。
M1913 坎波吉羅手槍采用半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這在使用大威力軍用彈的制式手槍中并不多見。該槍用強力復進簧緩沖9mm Largo彈的后坐力,在槍管下方還設有一個較小的彈簧作為緩沖以延遲槍機開鎖。該槍擊錘外露,拋殼窗位于槍身正上方。一個獨特而奇葩的設計是其桿式彈匣卡筍位于握把和橢圓形扳機護圈之間,向右側(cè)按壓彈匣卡筍,彈匣可自動彈出(后期型號將彈匣卡筍改到握把下部)。槍機通過套筒后部的橫向楔子固定在套筒上。M1913 坎波吉羅手槍全長225mm,空槍質(zhì)量約0.9kg,彈匣容彈量8 發(fā)。槍管長達165mm,因此其配用的9mm Largo 彈可以達到更高的初速。全槍制作精良,射擊準確,但缺點是質(zhì)量較大,結(jié)構(gòu)復雜,不方便分解結(jié)合,人機工效較差,這些都是那個年代軍用手槍的通病。
幾種不同的9mm 手槍彈,分別為9×23mm Largo 彈 (左)、9×19mm 巴拉貝魯姆彈 (中)、9×17mm 勃朗寧短彈 (.380 ACP)
勃朗寧柯爾特 M1903 手槍
阿斯特拉維多利亞.32 手槍
1911 年,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工程師、西班牙著名槍械設計師Pedro Careaga 在勃朗寧柯爾特M1903.32 ACP 手槍的基礎(chǔ)上進行幾項改進,諸如摒棄握把保險而在扳機護圈后上方安裝保險;在套筒后方加工防滑紋等。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將這款改進后的手槍命名為“維多利亞”(Victoria),公司也因此獲得了幾項改進專利,并開始大規(guī)模生產(chǎn)。
隨著公司業(yè)務的逐步發(fā)展,各種問題也露出水面。首先是和當?shù)匦袝M織“埃瓦爾槍械工人聯(lián)盟”的矛盾。“埃瓦爾槍械工人聯(lián)盟”在當?shù)赜绊懞艽?,其因循守舊,要求維持傳統(tǒng)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強調(diào)個人技術(shù)和專業(yè)化。而生產(chǎn)負責人Esperanza Salvador 則希望減少對槍匠個人的依賴,通過引進機器設備實現(xiàn)生產(chǎn)的現(xiàn)代化和規(guī)?;4送?,從技術(shù)保密和生產(chǎn)流程方面考慮,管理者也希望異地生產(chǎn)以避免和當?shù)赝械膼盒愿偁?。?jīng)過和政府、社區(qū)、工會及工人之間的一番博弈,最后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將新廠址選在格爾尼卡市。1913 年7 月,新廠開始正式投產(chǎn)。
法國軍隊裝備的紅寶石手槍
1914 年,另一家位于巴斯克的槍械制造商拉瑪公司(Llama-Gabilondo y Cia S.A.)又在維多利亞手槍的基礎(chǔ)上做一些小改進,比如將彈匣容彈量增加到9 發(fā)(M1903 手槍彈匣容彈量8 發(fā)),并在握把底部安裝軍用風格的掛繩環(huán)。1915 年初,拉瑪公司向法國軍隊提供手槍樣品,并于同年5 月完成測試。法國軍隊后來決定裝備該槍,并命名為紅寶石自動手槍(Pistolet Automatique,Type Ruby)。起初生產(chǎn)合同只給了拉瑪公司及另外8 家合作廠商,后來由于手槍采購總數(shù)達到95 萬支之巨,最后有40 多家西班牙武器制造商參與生產(chǎn),其中包括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一戰(zhàn)期間,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向參戰(zhàn)各國出售大約150000支紅寶石手槍。
不同時期的ASTRA 商標銘文,1926 年之前(左);1926~1947年(中);1947 年后(右)
一戰(zhàn)讓歐洲的武器制造商賺得盆滿缽滿,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也不例外。1914~1918 年間,公司僅向法國和意大利就出售了10 多萬支手槍,此外還有供應給西班牙軍隊的13000 多支坎波吉羅手槍。公司開始在槍身上刻制“ASTRA”商標銘文,后來商標銘文出現(xiàn)在公司的所有產(chǎn)品上。1919 年,Pedro Unceta 正式將他的股份轉(zhuǎn)讓給兒子Rufino。Pedro Unceta 交班之后專注于經(jīng)營自己的五金店Ferretería Unceta,它后來成為西班牙最大的工業(yè)用品銷售公司之一。
在裝備M1913 坎波吉羅手槍后,西班牙軍隊發(fā)現(xiàn)該槍存在不少缺點,比如使用壽命不及預期,拆卸分解太過麻煩,于是開始尋找新的軍用手槍。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適時提交了由Pedro Careaga 領(lǐng)銜設計的阿斯特拉M400 手槍。相關(guān)試驗于1920 年進行,包括800 發(fā)可靠性測試和惡劣條件測試,還特意使用減裝藥彈和強裝藥彈以測試其可靠性,并在發(fā)射1000 發(fā)彈后檢查手槍槍膛和其他零部件的磨損情況。1921 年9 月,阿斯特拉M400 手槍被西班牙軍方正式命名為Pistola de 9mm Modelo 1921(M1921 9mm 手槍)。
當時西班牙軍方要求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提供兩個版本:標準型M400 裝備陸軍、憲兵和邊防部隊,較小尺寸版本的M300 則裝備海軍和空軍軍官,這個系列很快成為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象征。兩種型號成為公司的常青樹,分別持續(xù)生產(chǎn)到1967 年和1946 年。歐洲各國和許多拉美國家都采購了M400/M300 系列手槍,舊中國的國民黨軍隊也是該槍的用戶之一。
另外,M400 系列中還有9mm巴拉貝魯姆口徑的M600 手槍,該槍尺寸介于M400 與M300 之間,主要銷往德國。
阿斯特拉M400/M300 系列手槍,自上至下依次為M400、M600 和M300
1925 年,Esperanza 家族離開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Esperanza Salvador 另起爐灶二次創(chuàng)業(yè)成立“Esperanza y Cía”公司,主要生產(chǎn)手槍、沖鋒槍和各型迫擊炮。同時Rufino 的堂兄Canuto Unceta 進入公司管理層,公司更名為“Unceta y Cía”。這一系列變化讓Unceta 家族成為控股股東,Rufino 也開始負責生產(chǎn)和技術(shù)方面的管理。
一戰(zhàn)的結(jié)束給歐洲各國的槍械制造商帶來巨大危機,沒有了政府的軍火訂單,龐大的生產(chǎn)設備一夜之間閑置下來。萬幸的是,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依靠拳頭產(chǎn)品 M400 系列手槍和其他產(chǎn)品艱難度過了危機,而且還在遙遠的東方——處于內(nèi)戰(zhàn)動亂中的中國找到了巨大商機。
1896 年,德國毛瑟公司的C96自動手槍問世,其在本國銷量平平,卻在舊中國受到了高度追捧。由于該槍射程遠、威力大、火力猛,不論政府軍隊、軍閥勢力,還是豪強地主,都大量購進用以擴充實力、看家護院??吹矫緩闹袊松砩腺嵉门铦M缽滿,西班牙同行也躍躍欲試,覬覦這一藍海市場。自1920 年代開始,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就獲得C96 手槍的生產(chǎn)許可權(quán),并將自己的產(chǎn)品命名為阿斯特拉M900 手槍,不論在口徑、容彈量和配用槍套方面,都與毛瑟C96相同。1931 年,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在上海設立分公司,借助毛瑟手槍打下的品牌基礎(chǔ),向中國市場銷售名為“阿斯特拉中國公司”的武器,其主要產(chǎn)品就是C96 手槍仿制型和各種改進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到1937 年中國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終止銷售,中國是M900 系列手槍的最大銷售市場,總銷量達3 萬多支。
1936 年7 月17 日,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爆發(fā)。槍械制造重鎮(zhèn)埃瓦爾正好位于交戰(zhàn)前線,許多武器制造廠將生產(chǎn)設施搬遷到畢爾巴鄂和格爾尼卡。1937 年春,佛朗哥叛軍突破前線,占領(lǐng)了整個比斯開省。1937 年4 月26 日,格爾尼卡遭到支持佛朗哥的德國納粹空軍狂轟濫炸,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地毯式轟炸,城市淪為一片廢墟,居民死傷慘重。西班牙著名的印象派畫家畢加索為此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油畫《格爾尼卡》,以揭露納粹的暴行。幸運的是,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設施卻沒有遭到嚴重毀壞,以至于被佛朗哥叛軍占領(lǐng)時,很快就開始為其生產(chǎn)武器,前后共制造了近3 萬支手槍、34 萬件機槍零部件和大量其他戰(zhàn)爭物資。不久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佛朗哥上臺并和德、意法西斯結(jié)成聯(lián)盟,這些國家都成為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市場。
二戰(zhàn)之后,西班牙由于戰(zhàn)時勾結(jié)納粹的劣跡而被歐洲各國孤立,對外貿(mào)易受到很大影響,只能依靠國內(nèi)市場。1946 年西班牙軍隊對手槍采購進行招標,獲勝者是“星牌”手槍,這使得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武器銷售受到巨大打擊,公司不得不通過民用產(chǎn)品諸如紡織機械和氣動工具零件來尋求業(yè)務多樣化。當?shù)氐纳虡I(yè)銀行也進行幾次增資,收購了大量公司股份。同時Unceta 家族繼續(xù)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quán),Rufino 仍然擔任公司總裁,兩個兒子JoséLuis 和Augusto Unceta擔任公司高管,負責不同業(yè)務。Augusto Unceta 后來還出任過各種公職,1977 年10 月,他在擔任比斯開省議會主席和格爾尼卡市市長時,被巴斯克分離主義恐怖組織埃塔(ETA)暗殺。
自上至下、自左至右依次為阿斯特拉A-70、阿斯特拉A-80、阿斯特拉A-90、阿斯特拉A-100 手槍
1953 年,公司最終改成后來享譽全球的名字Astra Unceta y Compa?ía S.A.(阿斯特拉-溫塞塔有限公司)。隨著西班牙融入歐洲“大家庭”和政府的出口扶持,公司開始恢復手槍生產(chǎn)并不斷推出新型號,比如1958 年的阿斯特拉M800 Condor,1980 年代的阿斯特拉A-70、阿斯特拉A-80、阿斯特拉A-90、阿斯特拉A-100 等。公司還仿制生產(chǎn)美國柯爾特、魯格、史密斯-韋森等公司的經(jīng)典型號,在歐美武器愛好者中享有盛譽,并成為巴斯克軍火工業(yè)的驕傲。
1960 年代,公司對外出口再次滑坡,但由于政府提供的出口補貼,銷售仍然得以維持。1970 年代,業(yè)績再次明顯下降,原來的主要出口市場美國的競爭日益激烈,公司遭遇產(chǎn)量下降、勞動力流失的困境。同時由于國際國內(nèi)各種爭端造成的社會動蕩,阻礙了本已困難重重的商業(yè)和經(jīng)濟發(fā)展。
1986 年1 月,西班牙加入歐洲經(jīng)濟共同體,面對歐洲大市場,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經(jīng)營舉步維艱,員工人數(shù)也不斷減少,從1970 年的438 人減少到1982 年的355 人,到1990 年只剩下230 人。同時,公司推出新產(chǎn)品的努力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改革股權(quán)、重新命名的方案也因為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而未能如愿。1990 年代,西班牙巴斯克政府試圖推動合并該地區(qū)的3 家著名手槍制造公司阿斯特拉、星牌和拉瑪,當時這3 家公司均處于岌岌可危的境地,但最終并未完成。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最終于1997年5 月27 日正式清盤。1998 年,通過巴斯克政府提出的手槍廠商重組計劃,星牌公司保留其專利,并和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合并成立了ASTAR(ASTAR=Astra+sTAR)公司,但新公司運營不到一年又壽終正寢。
Astra Defense S.A.公司使用的新商標
2008 年,在公司成立100 周年之際,意大利商人Massimo Garbarino 購買了阿斯特拉-溫塞塔公司的專利,并在瑞士瓦萊州的錫永市創(chuàng)建Astra Defense S.A.公司,以“Astra Arms”品牌銷售其產(chǎn)品。成立之初,公司設立M1911 手槍和AR-15 步槍的生產(chǎn)流水線,希望打入美國產(chǎn)品沒有進入的民用市場。目前,Astra Defense S.A.的產(chǎn)品主要是各種主流口徑的AR-15 步槍(STG4 MKIII 系列)、機槍、榴彈發(fā)射器,主要銷往歐洲民用市場以及中美洲、南美、亞洲和非洲的軍用市場,同時也提供手槍、突擊步槍和機槍的維修、保養(yǎng)、更新、咨詢和培訓等服務。
阿斯特拉M900 系列手槍采用槍管短后坐自動方式,槍機橫截面為方形,安裝在槍管/機匣組件后部空間內(nèi),通過位于槍機下方的閉鎖卡鐵實現(xiàn)閉鎖。所有型號都配備可調(diào)式照門,理論射程達1000m,但有效射程仍然為50~100m。
M900 手槍左視圖,可見其“旁開門”側(cè)板。取下固定銷后,用工具頂住側(cè)板后部的凹坑并向后推,即可將側(cè)板取下
M900手槍的右側(cè)可見7 顆銷釘
阿斯特拉M901 手槍,圖中可見快慢機單連發(fā)標識“1”和“10”
M900 手槍是該系列的基本型,1927~1941 年的總產(chǎn)量為21000支,主要銷往中國、拉美國家政府、西班牙共和軍和德國國防軍。其與毛瑟C96 一樣,也是7.63mm 口徑,10 發(fā)固定彈倉,槍管長140mm,半自動發(fā)射。所有阿斯特拉系列的駁殼槍,從外形看都有兩大特征與毛瑟駁殼槍區(qū)分開來。一是為便于拆卸維護,其機匣左側(cè)板可以打開,所以在當時有“旁開門盒子炮”的俗稱。二是為簡化工序、降低生產(chǎn)成本,M900 手槍大量使用銷釘結(jié)合內(nèi)部機件,在槍身右側(cè)還有7 顆銷釘暴露在外,因此在舊中國又有“七釘盒子”的俗稱。
阿斯特拉M901 在1928 年生產(chǎn)1655 支,全部運往中國。該槍同樣采用10 發(fā)固定彈倉,槍管長140mm,但裝有快慢機,可以選擇半自動和全自動發(fā)射。與毛瑟手槍不同的是,其快慢機在槍身右側(cè),而不是像毛瑟手槍那樣置于槍身左側(cè),單、連發(fā)標識也不是毛瑟的“N”與“R”,而是“1”與“10”,當快慢機撥向“1”時為單發(fā),撥向“10”時為連發(fā)。
阿斯特拉M902 手槍
阿斯特拉M902 手槍1928~1933年期間生產(chǎn)了7075 支,主要銷售給舊中國政府和德國國防軍。該槍配有20 發(fā)固定彈倉,槍管長有140mm和180mm 兩種,快慢機的位置及形狀與M901 手槍一樣,也在槍身右側(cè),有“1”與“20”兩個檔位。我國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和馬本齋都使用過這型手槍。
阿斯特拉M903 手槍1932~1934年期間生產(chǎn)了3082 支,其客戶也是舊中國和德國國防軍。該槍的供彈具改為可卸式彈匣,同樣有快慢機,快慢機的位置與形狀與M901、M902 手槍相同,彈匣容彈量有10發(fā)、20 發(fā)兩種,槍管長160mm。因其位于槍身中部的彈匣座外凸,俗稱“西班牙大腰鼓”。
阿斯特拉M903手槍快慢機特寫
阿斯特拉F/900 手槍
阿斯特拉F/900 手槍在1936 年生產(chǎn)了1126 支,供應西班牙國民警衛(wèi)隊。這型手槍有幾個特點,一是使用9mm 口徑Largo 手槍彈;二是在握把處安裝有減速裝置,可以將射速從900 發(fā)/分降低到350 發(fā)/分以提高精度;三是快慢機分為A與T 兩檔,當撥向T 時為單發(fā),撥向A 時為減速的連發(fā)。
部分阿斯特拉M900 系列手槍的槍身上,有用漢字刻印的“日國制”3 個字。這是因為清末民初國人把西班牙稱作“日斯巴尼亞”(Espana),所以這個“日國制”,其實就是“日斯巴尼亞制造”的簡稱。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在中國市場銷售時,和其他廠家或者中國各地兵工廠仿造的產(chǎn)品區(qū)分開來。(待續(xù))
阿斯特拉F/900 型手槍銘文特寫,括號中為西班牙舊稱Espana
阿斯特拉M900 手槍銘文部分的中文“日國制”,但括號中又使用了Spain,而非Espana
阿斯特拉M900 系列手槍主要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