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電影《長安三萬里》刷屏朋友圈,不少人仰慕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放不羈;也有不少人為李白命途多舛的坎坷經(jīng)歷意難平。于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也走進影院,想親身感受這場打破時空的“唐代詩友會”。
然而,直到電影落幕,人流散去,我仍坐在座位上,陷入沉思,久久無法自拔。電影讓我產生共鳴的,并不是“大明星”李白,而是整部電影故事的敘述者——高適。
高適本是將門之后,不幸父親早逝,家道中落,一度只能靠乞討維持生計。后來他勤修武藝,躊躇滿志來到繁華長安,想要一展抱負,并為了得到引薦機會討好玉真公主,淪為戲子賣藝供人賞樂,無果后只能退守老家梁園。
我不禁聯(lián)想到了自己:在今年大學畢業(yè)面對人生選擇時,我選擇了參加選調生考試,在過了筆試和面試的兩輪大關后,本以為勝券在握,卻在考察階段被拒之門外。我竟一時不知該如何面對,如何面對自己辛勤付出的汗水,如何面對自己曾寫下的豪言壯語,如何面對對我寄以厚望的父親母親,我該怎么辦?接著期盼上岸,考取“功名”嗎?
看完《長安三萬里》,我仿佛有了答案。
有人說“長安三萬里,步步意難平”,身處何去何從的人生岔路口,我該做出何種選擇?我的回答便是,愿做當今時代下的“高適”。
在家道中落,家徒四壁時,他沒有一蹶不振,而是勤學苦練想要上陣殺敵、保家衛(wèi)國,讓高家槍法名揚天下。在失意長安,難得賞識時,他沒有放棄希望,回家繼續(xù)磨煉武藝,學習寫詩,一練就是十年。在南下?lián)P州,赴約李白時,他沒有和李白一樣沉醉于廣陵的紙醉金迷,藕花深處。高適對李白說“你是謫仙人,而我是世間人”后,便離開了揚州,繼續(xù)尋找贏取功名的機會。在哥舒翰邀請他去軍隊做文官時,盡管和他上陣殺敵的理想相悖,卻仍然選擇前往,一過就是十年。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高適融不進那長安的夜色,卻在邊塞闖出了自己的一番天地。
在高適身上,我似乎找到前進的方向:無論現(xiàn)實生活給你多少打擊,你都要去接受它,面對它,挑戰(zhàn)它,戰(zhàn)勝它。“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币溃畈豢赡芟衲阆胂蟮媚敲春?,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么糟。也許咬咬牙堅持下去,載著你我的那一葉扁舟,便早已駛過萬重山。
(江蘇吳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