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逸詩
在浩瀚的古詩詞中,有許多飛鳥的身影:催播的布谷,春來的鴻雁,鳴翠柳的黃鸝,上青天的白鷺……
古詩里的明星鳥
鳳凰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百禽之皇,萬鳥之祖。雄鳥叫“鳳”,雌鳥叫“凰”。鳳凰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杜鵑也叫“子規(guī)”,它發(fā)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古詩中多用杜鵑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唐·李商隱《錦瑟》
鴻雁體色呈淺灰褐色,常成群活動,特別是在遷徙季節(jié)。古人常用鴻雁來指代書信。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宋·王安石《明妃曲》
鶴性情高雅,形態(tài)美麗,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常常與神仙隱士一同出場。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黃鸝又被稱為“黃鶯”“黃鳥”,羽色鮮黃可愛,鳴聲清亮婉轉(zhuǎn),可營造輕松、喜悅的氛圍。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唐·杜甫《絕句》
鷓鴣體形似雞而比雞小,叫聲嘶啞,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在古詩詞中,常作為離愁的象征。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唐·李白《越中覽古》
鳥兒為何博得古人青睞
古人愛鳥,首先當(dāng)然是愛它們婉轉(zhuǎn)動聽的叫聲。古代不像現(xiàn)在,隨處可聽各種音樂,因此聽鳥兒的“歌聲”就成了古人的一種消遣。在這里要分享一個冷知識:鳥兒并不用喉嚨發(fā)聲,它們的叫聲是由胸腔中的一個叫“鳴管”的發(fā)聲器官發(fā)出的。而且特別奇妙的是,鳥兒的鳴管在吸氣和呼氣時都能發(fā)聲,這讓它們的“歌聲”更顯婉轉(zhuǎn)優(yōu)美。
古人愛鳥,更愛鳥兒背后的“文化”。不同的鳥兒往往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除了上文提到的鳥兒外,鳳凰、鴛鴦、比翼鳥等被視為堅貞不渝的“愛情鳥”;孔雀開屏被看成祥瑞之兆;大鵬鳥象征遠大的抱負(fù);白鷺意味著自由、高潔與悠閑自得……
古人愛鳥美談
古人愛鳥不僅體現(xiàn)在詩詞畫卷里,也體現(xiàn)在行動中,因此留下了不少佳話美談。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睎|晉詩人陶淵明覺得鳥兒和人一樣,都渴望一個安居之地,于是便在房屋前后栽種了樹木,孟夏時節(jié)草木茂盛,鳥兒筑巢其中,與他相鄰而居。
北宋文學(xué)家蘇東坡平生熱愛花木,珍愛禽鳥。一次,友人贈給他一只珍禽,紅頜藍脯、秀麗非常,他愛不釋手,可又不由得想:將鳥兒留在自己家里,它會因為離群而郁郁寡歡。將它放走吧,它恐怕又會落入惡鳥之口。幾經(jīng)猶豫,蘇東坡還是忍痛割愛,將鳥兒放歸叢林。
難怪古人多愛鳥!鳥兒以其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含義,在古詩詞中閃耀著無盡的光輝。豆苗兒們,你還知道哪些藏在古詩詞中的鳥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