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安永
“螢火蟲,打燈籠,飛到東來飛到西,晚上不用怕,螢火蟲送回家……”時至今日,有關螢火蟲的這首童謠還一直留存在我的腦海;兒時的夏夜與小伙伴一起夜捉螢火蟲的場景也歷歷在目。
螢火蟲又叫“亮火蟲”,記憶中每個夏日的夜晚,螢火蟲就三三兩兩一起,忽前忽后,時高時低在房前屋后、小路邊、籬笆旁、水溝邊四處飛舞,這些小精靈是那么輕巧,又那么飄逸,好像提著藍瑩瑩的燈籠,在無際的黑夜里來回穿梭,那美妙的形象和色彩,無不誘惑著兒時調(diào)皮的我們。
夏夜,每當夜幕降臨,分散在田間地頭的小伙伴就像一只只歸巢的小鳥,披著星光火急火燎地趕回家,草草地吃完碗中的飯,便急急忙忙跑到廣袤的田野去捕捉螢火蟲。
夏夜的小伙伴披著如水的月色,來到稻田里、草叢中、小樹旁、溪溝邊……螢火蟲上下飛舞,猶如天女散花一樣彌漫在黑夜里,望著翻飛的螢火蟲,小伙伴們有的張牙舞爪地試圖想捉住螢火蟲;有的像磁鐵一樣,呆呆地望著飛舞的螢火蟲;有的大聲呼喊,稚嫩的聲音響徹整個山村,最后消失在山的那一邊。
兒時我最感興趣的一項游戲活動就是捉螢火蟲比賽。
現(xiàn)在我還清楚地記得捉螢火蟲比賽的規(guī)則:誰捉到的螢火蟲最多就被伙伴們視為“皇帝”,捉得最少的人就被稱為“奴仆”。捉得最少的伙伴也就心甘情愿俯下身子充當“馬兒”,讓“皇帝”在馬背上任意折騰。無論“皇帝”在背上怎樣折騰,“馬兒”都毫無怨言,直到“皇帝”盡興為止。
玩累了之后,伙伴們盡情地躺在草地上,仰望翩躚飛舞的螢火蟲,相互發(fā)出疑問:螢火蟲到底是一種什么動物呢?為什么螢火蟲的尾部會發(fā)出如此幽幽的熒光?螢火蟲到底對人類有益還是無益?我們的疑問都被涼絲絲的晚風卷走,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
直到上了中學后,我們才從書本中獲得了一些有關螢火蟲的知識,再加上生物老師的講解,我們終于弄清楚了螢火蟲夜晚發(fā)光的原因。其實螢火蟲尾部發(fā)光的主要原因就是靠自己體內(nèi)一種被稱作熒光素酶的化學物質(zhì)與氧氣的相互作用,從而產(chǎn)生的一抹光亮;也弄清楚了螢火蟲是益蟲,它能捕食蝸牛,是蝸牛的天敵;還知道螢火蟲是一種生態(tài)指示昆蟲,它對環(huán)境變化極為敏感,螢火蟲數(shù)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當?shù)丨h(huán)境質(zhì)量狀況的好與壞。因此,它又隨時提醒著人們應該去保護環(huán)境,愛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螢火蟲是人類的好伙伴和好幫手,不少文人騷客給予了它贊頌。
《詩經(jīng)》中就有“町疃鹿場,熠耀宵行”的描述。清代詩人查慎行的詩句“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也贊美了螢火蟲的崇高。唐朝詩人周繇的詩句“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亂飛同曳火,成聚卻無煙。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舊曾書案上,頻把作囊懸”,更是對螢火蟲無私奉獻精神的褒揚。唐代大詩人杜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币辉姡墙栉灮鹣x把人間的悲歡離合寫成了千古絕唱。
老師為了激勵我們從小奮發(fā)圖強,還常常給我們講晉代車胤勵志的故事。車胤自幼聰穎好學,但因家境貧寒,常常沒有油點燈,他為了能多讀書,夏夜就去捕捉大量的螢火蟲,用布袋裝著用以照明夜讀。日積月累,他的學識與日俱增,最終成了知名天下的大學者。
出于好奇,我也嘗試過在螢火蟲光下學習的荒唐故事。我找來塑料袋,小心翼翼地將一只只螢火蟲裝進袋內(nèi)掛在墻上,然后熄滅油燈,像模像樣地拿出書本翻閱著。只可惜,不到一會兒的工夫,那微弱的亮光就相繼熄滅了。
后來老師告訴我:“螢火蟲的光其實可以亮很久的,是你把塑料袋口扎緊了,螢火蟲因缺氧窒息而亡?!爆F(xiàn)在想來,我真是對不起那些無辜的螢火蟲。
我離開家鄉(xiāng)已有些年了,兒時的伙伴也難得聚到一起。有一年春節(jié),因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兒時的伙伴大都沒能按預期的時間去上班,相聚的日子也就相對多點,伙伴們也自然聊到兒時夜捉螢火蟲的話題,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希望能找回兒時夜捉螢火蟲的快樂與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