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瀟
海明威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是美國“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都表現(xiàn)出了對人生、對世界,以及對社會的迷惘和彷徨。許多人說他大男子主義,對女性有輕視的傾向,因此,外界對他的評價頗為爭議。果真如此嗎?其實只要多閱讀他的一些書籍,就會發(fā)現(xiàn)他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慢慢變得清晰、豐富、個性鮮明。他塑造女性形象的思維方式之所以發(fā)生改變,是因為與他自身所處的時代、經(jīng)歷息息相關。他開始支持和同情一些有自己思想的女性,從他刻畫的追求愛情的傳統(tǒng)女性—《喪鐘為誰而鳴》中的瑪麗亞,放蕩的新女性—《太陽照常升起》中的勃萊特,以及反叛的新女性—《伊甸園》中的凱瑟琳,可以看出他關注的焦點不再限制于男性。即使這些女性形象在以男性為主的作品中的占比是微乎其微的,但給整個作品帶來的是畫龍點睛般的效果。本文將淺析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女性形象的產(chǎn)生
20世紀初,海明威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思維方式和道德觀念受到了當時女權主義的影響,使其作品久而久之也發(fā)生了變化,女性形象不斷突顯出來。他的作品從單一的英雄主義慢慢地加入了女性形象,這也跟他經(jīng)歷過四次失敗的婚姻有關,他的每一任伴侶都是留著短發(fā)又具有獨立精神的女性,這使得他開始關注女性。成長環(huán)境也給海明威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父母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他的母親性格強悍而父親軟弱,父母之間的不和與爭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內(nèi)心。在他晚年作品的中,我們能體會到他的孤獨和對伴侶的渴望。也正因此,他開始從不同角度、從女性立場出發(fā),去感受她們的內(nèi)心。
二、從作品賞析女性形象
(一)追求愛情的傳統(tǒng)女性—瑪麗亞
《喪鐘為誰而鳴》中的女主人公瑪麗亞本應該是一個擁有幸福生活的天真無邪的女孩兒,誰能預料到厄運會悄然發(fā)生在她的身上—在一場戰(zhàn)爭中,她失去了親人,后來又遭受敵人的凌辱,這對于任何一個女性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何況已經(jīng)是家破人亡的她。幸運的是,瑪麗亞遇到了在西班牙執(zhí)行任務的美國志愿者羅伯特·喬丹和其他游擊隊隊員,在他們的關懷和愛護下讓她活了下來,也是他們讓瑪麗亞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在比拉爾的幾次撮合下,瑪麗亞鼓起勇氣,大膽向喬丹表白,兩人互生情愫。愛情的力量使瑪麗亞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受到創(chuàng)傷之后的她每天身邊都會帶一把剪刀,用來防身;遇到喬丹后,她放下了心里的芥蒂。他們在一個小帳篷里組建了一個小家,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喬丹從一個不善與人接觸、沉默寡言的角色,變得有熱血,有責任感,對瑪麗亞更是體貼入微。喬丹希望能帶瑪麗亞去馬德里度假,到意大利的海邊吹海風,帶瑪麗亞去蒙大拿,到自己教書的大學看一看;而瑪麗亞也在努力做一個好妻子,給喬丹營造一個溫暖幸福的家,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喬丹。他們在彼此的眼里是最美麗、最英俊的,他們一同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愛感化了對方。他們的生活從迷茫疲倦變得積極向上。
在小說中,瑪麗亞是一個傳統(tǒng)、細膩、善良、溫柔的女性,她用自己的愛融化了喬丹的情感世界,使喬丹對生活有了新希望;而喬丹用關懷備至、溫柔體貼的實際行動撫平了瑪麗亞的心靈創(chuàng)傷。在海明威的筆下,瑪麗亞有著迷人的外表,可以深深吸引男性的目光。她從當時家破人亡的孤立無援,變得對生活充滿信心,變得堅強,面對敵人時也無畏無懼。她雖然柔弱,但也沒有整天小鳥依人般纏著、黏著喬丹,她也有自立自強的一面,她與喬丹雖為一體,但又獨立于喬丹。瑪麗亞渴望著救贖,渴望著被關愛,渴望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喬丹和瑪麗亞的心靠得更近,他們毫無顧忌地信任對方?,旣悂喸诿鎸ι罆r,也從以前的害怕慢慢變得淡然,也許對于不幸的她來說,死亡也沒有比之前被凌辱的經(jīng)歷更可怕。在目睹了瑪麗亞對待生死的態(tài)度后,喬丹才有了擔當,有了責任感,在最后執(zhí)行炸橋任務中,他毅然決然地犧牲自己,拯救隊友。喬丹本是個徹底的孤膽英雄,但有了瑪麗亞這個女性角色的映照,他才有了為正義獻身的理想,才有了責任感和保護欲。海明威在描述男性英雄主義時,滲透和穿插了一些典型的女性主義和女性形象,使小說更加豐滿和精彩。于是,像瑪麗亞這樣的女性形象,在作品中變得尤為重要。
(二)極具魅力的新女性—勃萊特
在《太陽照常升起》中,有這樣一段畸形的愛情故事。勃萊特,一位極具魅力的女性,在那個時局動蕩的年代,她當過護士,救助過傷員,對目睹過戰(zhàn)爭的她來說,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即使最終改變不了殘酷的戰(zhàn)爭所造成的慘烈結局。在戰(zhàn)爭中,勃萊特失去了她的第一個戀人,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隨著時間的流逝,勃萊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杰克;但老天依然沒有眷顧她,這位第二任丈夫又成為她人生中的陰影。杰克由于在戰(zhàn)爭中受到刺激,每天都會在身上帶一把上了子彈的手槍,并且不讓勃萊特睡在床上,而是讓她睡在地上。這種神經(jīng)質般且無性的生活讓她瀕臨崩潰,為了撫平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和擺脫這種痛苦的生活,她開始了反抗。勃萊特過起了放蕩、叛逆的生活,她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穿梭于各種公共場所,她的出現(xiàn)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吸引了無數(shù)男性的目光。很快這種及時享樂的快感,讓她的生活糜爛不堪。她在酒吧里公然酗酒、調情。后來在斗牛節(jié)上,她遇到了一位年輕的斗牛士羅梅羅,并愛上了他。當兩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后,勃萊特很快認識到,他們之間懸殊的年齡差距給她帶來的困擾。這段戀情之所以沒有維持多久,是因為勃萊特害怕自己影響到羅梅羅的前程,才選擇了分手。這段感情最后以失敗告終。而這里面有一個隱藏的男主人公,那就是為了愛情,放任勃萊特跟他人胡作非為的杰克。在羅梅羅面前,杰克就對勃萊特表達過愛意,但是被勃萊特拒絕了。杰克在戰(zhàn)爭中受了傷,失去了性能力,但他依然愛著勃萊特。為了愛,杰克只能無視、容忍勃萊特在別的男人面前尋歡作樂。對勃萊特“愛之入骨”的杰克,滿足勃萊特的一切任性、無理要求,甚至還撮合勃萊特跟別的男人來往。這種畸形的愛情,卻得到了回應—勃萊特最終選擇了與杰克廝守終生。
勃萊特容貌艷麗,是男性心儀的對象,她散發(fā)的女性魅力也吸引男性的目光。勃萊特勇敢而叛逆,她在小說中第一次露面時,“穿著一件針織緊身套衫和一件蘇格蘭粗呢裙子,頭發(fā)向后梳,像個男孩兒”,她每天穿著暴露,行為舉止就像男人一樣,她與男性打情罵俏,用自己的美色換取主動權。有她的地方都會成為焦點,必定會被他人謾罵。她的生活糜爛不堪,經(jīng)常出入酒吧,酗酒,調情,她把倫理拋之腦后。她放蕩不羈的生活也為她自己招來了“壞女人”的罵名,而她不在乎這些,她把自己感情的選擇權掌控在自己手中。被她所迷惑的男性,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管是在和斗牛士羅梅羅的感情中,還是在與杰克的感情中,都是勃萊特自己在作選擇,都由她來主導,而不是那些男性。男主人公杰克毫無保留地表達對勃萊特的愛。但對于性無能的杰克,她拒絕了,她本來就希望性自由,更何況杰克滿足不了她的性需求呢?杰克也并沒有因此放棄她。到后來,即使她接受了杰克,她也沒有改變她的生活方式,甚至還得到杰克的支持,這也體現(xiàn)了勃萊特不是逆來順受的。在與杰克的愛情中,她也沒有放棄她放蕩的生活,她生活在一個男權至上的時代,渴望有所改變,不愿屈服當時的社會秩序,不愿生活在男性的光輝下。以上種種說明勃萊特希望能擁有與男性一樣的社會地位和隨性的生活。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為她在酒吧的所作所為,很大程度上是對她所受痛苦的報復,其實不然。她的行為讓很多人不解,更何況在當時那個女性地位不高,相對保守的時代,都會被人瞧不起。雖然她的私生活混亂,但她的良知并沒有喪失,從她把她自己打扮得男性化就說明,她雖是女性,但她有著男子漢般強悍的氣魄。從杰克對她死心塌地的程度來看,她不光有誘人和獨具的魅力,更在杰克心中有無法撼動的地位。
在杰克和勃萊特的故事中,有很多海明威生活的影子,他經(jīng)歷過四次失敗的婚姻,他選擇的四位女性伴侶與勃萊特一樣,都是有著男子漢特征的敢于反抗的獨立女性。
(三)勇敢反叛的新女性—凱瑟琳
《伊甸園》中的凱瑟琳在她生活的那個年代,是不同于常人的。她和她的丈夫—美國青年作家戴維,到法國南部地中海海濱度蜜月,他們沉醉在浪漫的生活中。戴維想繼續(xù)他的寫作事業(yè),而凱瑟琳只想及時行樂,他們因此產(chǎn)生了分歧。凱瑟琳請來發(fā)型師,把頭發(fā)剪短,對丈夫漠不關心,對一切不管不顧,而丈夫也對她不聞不問。矛盾爆發(fā)的導火索,是凱瑟琳偶遇并結識的外國姑娘瑪麗塔,凱瑟琳為了尋求刺激,甚至讓瑪麗塔去勾引、誘惑戴維。后來凱瑟琳變本加厲,變態(tài)的心理導致她與瑪麗塔共享丈夫。凱瑟琳這種不顧后果的做法,釀成了無法挽回的局面。戴維在瑪麗塔的熱情攻勢下,兩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對戴維而言,自己因凱瑟琳而空虛的內(nèi)心,在瑪麗塔這里得到了慰藉,兩人的情投意合,倒顯得凱瑟琳是多余的,但此時的凱瑟琳已經(jīng)來不及后悔了?,旣愃]有像凱瑟琳那樣對戴維的寫作事業(yè)不聞不問,而是給予戴維大力支持,這種現(xiàn)象讓凱瑟琳很不滿,導致凱瑟琳因妒生恨,把戴維的手稿付之一炬后留信出走。而這并沒有給戴維帶來任何影響,他反而在瑪麗塔的悉心照顧下,事業(yè)蒸蒸日上?,旣愃痛骶S都有所收獲,而凱瑟琳最終一無所有。
凱瑟琳聰明、漂亮,擁有一頭短發(fā)的她很懂得享受生活。然而,她始終以一種迷茫的態(tài)度追逐生活,這只能換來孤獨。這種生活過得久了,就會變得無味,甚至厭倦,凱瑟琳就想要尋求新的刺激。在凱瑟琳和馬德里的一段對話中,就表現(xiàn)出了她的創(chuàng)造力和強烈的欲望。后來,她對大衛(wèi)說的關于畫畫的一席話,就可以看出她內(nèi)心是蠢蠢欲動的,但又害怕失敗,所以止步不前。在對待丈夫上,她讓外國姑娘插足她和丈夫的生活,導致她丈夫跟瑪麗塔好上,而她只能獨自離開。她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都想試一試。在凱瑟琳勇敢反抗不合理的傳統(tǒng)時,她并沒有得到支持,反而起到反作用,失去丈夫的愛,甚至一無所有。凱瑟琳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選擇方式與常人不同,但這一勇敢反叛的女性形象是受到海明威支持和賞識的。
三、反思與討論
在海明威的筆下,瑪麗亞是傳統(tǒng)女性,勃萊特和凱瑟琳是新女性,她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她們都剪了短發(fā)?,旣悂喯M幸粋€新的開始,勃萊特是為了追求性自由,凱瑟琳是為尋求刺激。她們都有各自的魅力,都吸引男性的目光,都渴望自由平等。無論是男性化的勃萊特,還是對任何事情都有嘗試想法的凱瑟琳,她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發(fā)泄著心中的壓抑,她們的精神是崩潰的,隨時都有可能爆發(fā)。為了解放,為了有屬于自己的話語權,她們把自己打扮得非男非女,走向極端,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她們希望擺脫男性的束縛,得到人格尊嚴。海明威對于女性形象的寫作類型大致可以分為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和反抗男性的新女性形象?,旣悂喚褪莻鹘y(tǒng)的女性形象,她具備了傳統(tǒng)女性的溫柔、善良;凱瑟琳和勃萊特就屬于反抗男性的新女性這一類型,她們具備了傳統(tǒng)女性的溫柔善良,又具備了像男性一樣的經(jīng)濟獨立、堅強和勇敢。勃萊特對待感情的做法體現(xiàn)了新女性對傳統(tǒng)模式的挑戰(zhàn)。女性雖是弱勢群體,但她們的女權意識正在逐漸覺醒,她們懂得如何捍衛(wèi)主權。
《喪鐘為誰而鳴》中的瑪麗亞的悲慘命運得到救贖,她依賴喬丹卻又獨立于他;《太陽照常升起》中的勃萊特,向讀者展示了“迷惘的一代”的女性在男性為主的社會中艱辛的生活現(xiàn)狀;《伊甸園》中的凱瑟琳,她按照自己對女權的理解,反抗傳統(tǒng)不合理的男權,被海明威塑造成了反抗男性的“妖婦”形象,對于凱瑟琳的行為他反而持有寬容的態(tài)度。在父權意識下,女性受到欺壓,她們用極端的發(fā)泄方式麻痹自己,訴說著命運的不公。海明威同情這些女性在反抗時面臨的悲慘境遇,希望社會不再歧視女性。盡管她們選擇的方式有些極端,但這種態(tài)度是海明威支持的。
綜上所述,即使海明威在作品中以男性視角去觀照這些女性形象,但是他仍將這些女性的性格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并且有了女性意識的萌芽。通過分析海明威三部作品中的三位女性角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她們的形象在慢慢變得高大,海明威開始有意識地去欣賞并支持這些有理想的女性。海明威筆下的女性形象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fā)生變化。海明威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的不足也會在今后的眾多文學作品中得到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