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
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以及一些傳統(tǒng)民居中,經(jīng)常能見到一種曲線優(yōu)美的建筑構件——美人靠。
美人靠是欄桿的變形。在需要裝欄桿的地方,可以做更美觀而且實用的廊凳,在廊凳的基礎上加上靠欄,就成了美人靠。
傳說美人靠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王夫差與西施趴在欄桿上觀賞池中的游魚,差點兒一頭栽進水里,于是夫差(另有一說是西施)命工匠在池塘邊建造了這種帶靠欄的長凳。西施常常坐在那里,這種帶靠欄的長凳由此得名美人靠,也叫吳王靠。
除了吳王靠,美人靠還有廊椅、飛來椅等別稱。清代《揚州畫舫錄》里說:“廊貴有欄。廊之有欄,如美人服半背(半背即坎肩),腰為之細。其上置板為飛來椅,亦名美人靠?!?/p>
美人靠多出現(xiàn)于明清時期的徽式建筑中?;帐浇ㄖピ禾炀苓叺臉巧显O有走廊,走廊邊上的美人靠與雕梁畫棟、藻井花窗共同構成樓閣之美。按照舊時風俗,待字閨中的年輕女子不宜拋頭露面,只能倚在閨房門前的美人靠上遙想外面的世界,這也許是美人靠名字真正的由來。
因探出的靠欄外形酷似鵝彎曲的脖子,所以美人靠又稱鵝頸椅。其實這種樣式是根據(jù)人體脊椎的特點設計的,貼合人體輪廓,靠坐上去十分舒適。
史籍中沒有對美人靠和吳王靠之說的記載,飛來椅、鵝頸椅等別稱也是清代以后才出現(xiàn)的。不過,宋明時期的古畫中就有了美人靠的影子,明代畫家仇英的名作《漢宮春曉圖》中就有兩處出現(xiàn)了美人靠。
美人靠作為一種別具匠心的設計,集美觀和實用于一身,既起到了分隔空間的作用,又承擔了家具的功能,讓人能夠倚坐休息,還給建筑的外觀增添了變化,使其更具審美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