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羅燕
衡東縣融合“鄉(xiāng)村振興”“人居環(huán)境整治”等工作,整治河湖亂象,持續(xù)修復濕地,迎來水清岸綠的美麗河湖。
金秋十月,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依然生機盎然。河岸邊高大的香樟樹吐著芬芳,垂柳在風中搖曳,綠茵茵的草地上點綴著金黃色的野菊花。濕地公園吸引了很多游客,也是附近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這是湖南省衡東縣持續(xù)改善水生態(tài)的成果之一。近年來,衡東縣融合“鄉(xiāng)村振興”“人居環(huán)境整治”等工作,整治河湖亂象,持續(xù)修復濕地,迎來水清岸綠的美麗河湖。
洣水流經衡東縣8個鄉(xiāng)鎮(zhèn),灌溉農田13萬畝,也是衡東重要的飲用水源,被稱為衡東人民的“母親河”。
現在的洣水清澈見底,風景如畫,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卻不是這樣的。衡東縣甘溪水輪泵水電站副站長賓洪文在洣水河上工作了20多年,對此深有感觸,“過去洣水河道中有很多采砂船,把河水攪得渾濁不堪,再加上亂倒亂放等問題,造成水環(huán)境很差”。
那時的洣水河河岸砂場、碼頭林立,亂采濫挖禁而不止,河道坑坑洼洼,整日機器轟鳴,給河岸的百姓生活也帶來很大的困擾。
再加上兩岸垃圾亂倒、污水亂排、違建亂建、河道淤積等問題,洣水水生生物急劇減少,珍稀鳥類遷徙而去。
賓洪文在洣水河道上負責保潔工作,經常劃著船,拿著耙子去打撈垃圾和“水葫蘆”,卻收效甚微。
轉機出現在2017年,衡東縣全面推行河長制,縣委書記、縣長擔任總河長,開始聚焦“盛水的盆”,護好“盆中的水”。
衡東縣專門成立了“清四亂”專項行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河湖“四亂”清單,持續(xù)開展整治非法采砂等專項行動。
經過兩年的努力,2019 年9月,洣水實現全線禁采,共清理非法砂場、碼頭24 處,整治“四亂”63處,拆除各類私搭亂建28處,恢復水域岸線4000余米。同時,高標準建成7處防洪保護圈,并對河堤薄弱地段進行了修復,筑牢了洣水防洪岸線。
洣水水域中曾經有不少長期停航的船舶,被稱為“僵尸船”,也給河面帶來一定危害。衡東縣根據“一船一檔”,逐個重點突破,讓船舶業(yè)主認識到長期停航船舶存在的安全風險,自行拆解脫檢船舶,對拒不配合拆解的船只采取強制拆解措施,最終洣水水域118艘“僵尸船”全面清理。
河道防污染不能僅僅關注河道。衡東縣結合“人居環(huán)境整治”等工作,從污染源頭開始整治。近年來,洣水沿線8個鄉(xiāng)鎮(zhèn)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管網逐步完善,有效保障了集鎮(zhèn)區(qū)截污納管。此外,洣水沿線清退畜牧養(yǎng)殖場5處,做到應退盡退,農業(yè)面源污染有效控制,排污口規(guī)范整治,垃圾集中收集處置,污染防治能力進一步增強。
據衡陽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局衡東分局綜合業(yè)務室主任鄧志峰介紹,近幾年,通過開展禁采、規(guī)范整治排污口等舉措,洣水水質長期穩(wěn)定在國家Ⅱ類標準以上。
要守護“一江碧水”,河道的保潔工作也是重中之重。
衡東縣根據屬地管理原則,實行分級分段管理,全縣共聘請河道保潔員278名,負責河道的日常保潔。
“水葫蘆”曾經在洣水肆虐,由于它極強的繁殖能力,造成洣水“一片汪洋皆不見”?!八J是外來物種,沒有天敵,溫度越高,生長越快,給水生態(tài)帶來嚴重的危害,每到夏季,就是我們打撈任務最繁重的時候,為了確保洣水水面潔凈,我們每天都會進行打撈,今年8月份打撈了3000余噸,最多的一天打撈了39船,近200噸。” 衡東縣甘溪水輪泵水電站河道保潔隊隊長廖俊輝說。
衡東縣專門配備了4艘專業(yè)打撈船只,專業(yè)保潔隊伍每天開展常態(tài)化打撈作業(yè)?!坝蒙洗驌拼?,我們的保潔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辟e洪文說。
衡東縣將河道保潔工作制度化,出臺了《河道保潔工作實施意見》、《水電站、中型水庫河道保潔工作考核辦法》等相關制度,并要求相關單位年初簽訂《河道保潔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實行“一月一巡查,一季一考核”,并將考核通報結果納入各單位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工作,嚴格獎懲,有效提高了河道保潔工作的積極性。
近年來,不論酷暑嚴寒,都能看到河道保潔人員堅持在漂浮垃圾打撈第一線。據統計,除各鄉(xiāng)鎮(zhèn)常態(tài)化打撈外,4 條打撈船年均作業(yè)1000余次,打撈漂浮垃圾17000 余噸,確保漂浮垃圾不下泄。
近年來,在河道治理的同時,衡東縣也在積極開展?jié)竦厣鷳B(tài)修復。
加強外來物種防控,實行水體生物凈化,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加快水源涵養(yǎng)林建設與退耕還林還濕建設……衡東縣通過多種措施不斷提升濕地管理保護能力。
濕地生態(tài)修復成效初顯。2017年,湖南衡東洣水國家濕地公園正式通過驗收評估。2018年,洣水獲評“湖南省美麗河湖”。
“這幾年,洣水兩岸山漂亮了,水也清了,每年11月份左右都會有很多鳥飛過來,一直住到來年4月份,其中最多的是紅冠子鳥(鴛鴦),還有天鵝、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保護動物?!?衡東縣賀家橋村村民胡春根說,他是洣水河畔的一名義務護鳥人。
素有“中國官鴨”之稱的鴛鴦已經成為洣水的“??汀?,最多一次監(jiān)測發(fā)現66只,洣水潭江口村段設立的“鴛鴦保護基地”成了鳥類愛好者的聚集地。
衡東縣還修建了洣水濕地科普宣教館,積極開展?jié)竦乜破罩R宣傳。現在這個科普宣教館已經成為“衡陽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基地”。
“這幾年縣域水系環(huán)境明顯改善,現在河長制工作進入全面強化、標本兼治階段?!焙鈻|縣人民政府縣長、總河長蔣崇華表示,衡東縣將始終把“打好碧水保衛(wèi)戰(zhàn)”作為“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到2025年,將全面建成“河暢、水清、岸線、景美、人和”的河湖生態(tài)安全體系。逐步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主要河湖水質達到或優(yōu)于Ⅱ類。實現更高標準的防洪安全、飲水用水安全,河湖生態(tài)安全,邁入智慧管水、科學治水、精準用水、人水和諧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