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寒寒,高喬喬,王亞紅,袁貝貝,張同英,孫飛雪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省護理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鄭州 450000)
肝癌是臨床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相關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肝癌的發(fā)病率約為25.7/1萬,僅次于胃癌和肺癌[1]。針對肝癌的發(fā)病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有調查資料證實,在肝癌患者中有90%患者存在乙型肝炎的感染背景[2]。由于肝臟的痛感神經(jīng)敏感度低,臨床確診時,絕大部分肝癌患者已發(fā)展至晚期,錯失最佳手術治療時機,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有文獻報道,80%肝癌患者伴有肝硬化現(xiàn)象,肝硬化常繼發(fā)門靜脈高壓、脾功能亢進等并發(fā)癥,直接影響肝癌的治療,因此,及時的診斷和治療極為重要[3-4]。由于肝癌確診時大多已至臨床晚期,錯失手術時機,因此放化療、靶向免疫等綜合治療為該類患者的有效方案[5-6]。隨訪研究顯示,該類患者進行的臨床治療一定程度上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對于患者的疼痛、腹脹等問題卻無法根治性解決[7-8]。為進一步解決患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相應問題,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我們對肝癌合并肝硬化的綜合性干預管理方案進行了優(yōu)化,旨在研究綜合性干預模式在肝癌合并肝硬化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8名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案不同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干預)50 例和觀察組(綜合性干預)58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原發(fā)性肝癌規(guī)范化病理診斷指南(2015 年版)》[9]中肝癌及《肝硬化診治指南》中肝硬化的診斷標準[10];②首次進行化療且評估可完成3 次以上化療者;年齡>18 歲;③能完成所有調查問卷填寫并可獨立作答;④臨床資料齊全;⑤所有患者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除肝癌外無其他組織器官惡性腫瘤;②存在精神問題不能進行溝通,不能對調查問卷量表進行獨立填寫作答;③不能完成所有療程干預者。本研究經(jīng)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號:20191025)。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干預,詳細記錄患者臨床治療期間各表現(xiàn),遵醫(yī)囑給予患者治療和緩解疼痛的藥物,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述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飲食方面的宣教與指導。
觀察組:給予綜合性干預。①健康宣教:利用健康手冊、知識講座、建立微信群科普等多種宣教方式向患者講述所患疾病相關知識,減輕心理負擔,提高醫(yī)患配合度,讓患者意識到嚴格遵循醫(yī)囑的重要性;②心理干預:包括心理宣泄和激勵鼓勵。責任護士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護患信任后引導并幫助患者將心中負面情緒宣泄出來,宣泄過程中,重點在于鼓勵和引導患者說出更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進行阻止,幫助患者將其心中不滿或負性情緒發(fā)泄出來。在激勵鼓勵部分:責任護士在患者情緒發(fā)泄完以后,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個體化的心理疏導,給患者講述抗癌成功的真實案例,提高說服力,以此來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③疼痛干預:在患者入院安排床位時,將年齡相仿同樣性別的安排在同一病房中,引導患者之間多溝通交流,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針對性格較為內向/偏執(zhí)者,護士可參與聊天中,引導并鼓勵患者積極發(fā)言。若遇到患者疼痛難忍時,可采用中醫(yī)針灸或穴位貼敷的方式進行止痛,在止痛的同時,可播放音樂轉移注意力;④生活干預:對每一個病房的患者進行集體性的生活指導,給患者制定并指導其進行個性規(guī)律的作息方案;同時,還可以在病房展開一些有益身體的鍛煉活動,如太極或比較平緩的健身操,這樣,針對部分不愛運動的患者,也可增加其運動鍛煉的積極性及趣味性,從而提高身體免疫力。干預過程中,及時關注患者的各類表現(xiàn)及反應,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要及時終止運動。兩組患者均連續(xù)干預4周。
1.3.1 對比兩組遵醫(yī)囑行為 包括按時服藥(根據(jù)出院時醫(yī)生出院記錄醫(yī)囑執(zhí)行)、定期復查、合理飲食(一日三餐正常食用,低鹽低脂飲食)、戒煙戒酒及規(guī)律作息(晚10點前入睡,早9點前起床)。
1.3.2 對比兩組心理狀態(tài)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1]及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各量表總分均為100,最終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狀態(tài)越差。
1.3.3 對比兩組疼痛情況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13]評定。護士在紙上畫一條長度為10 cm的直線,線上0 cm和10 cm處刻度分別對應0~10分,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高,評定期間患者根據(jù)疼痛情況,在線上進行標識評分。
1.3.4 對比兩組自護能力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14]評估自我護理能力,包括護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健康知識水平4 個維度共43 個條目,按照0~4 分劃分為5個等級,對應0~ 4 分,得分越高,說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3.5 社會支持度 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15]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含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三各個維度共14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照0~4分評定,總分5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社會支持度越高。
1.3.6 評估滿意度 采用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干預模式滿意度,最高分為100,其中不滿意:<60 分,基本滿意:60~ 70 分,滿意:71~ 90 分,特別滿意:>90分。總滿意率=(總人數(shù)-不滿意人數(shù))/總人數(shù)×100%。
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干預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腫瘤直徑、病灶位置及Child-Pugh分級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干預后,觀察組按時服藥、定期復查、合理飲食、戒煙戒酒及規(guī)律作息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遵醫(yī)囑行為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behavior of following the doctor's advi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n(%)]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兩組SAS、SDS及VA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SAS、SDS及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兩組ESCA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ESCA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兩組SSR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SSR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干預后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82,P=0.014),見表6。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及VAS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SDS and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core)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及VAS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AS,SDS and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core)
注:a與干預前相比,P<0.05。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self-care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core)
注:a與干預前比較,P<0.05。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支持度比較(,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core)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社會支持度比較(,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social suppor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core)
注:a與干預前比較,P<0.05。
表6 兩組患者干預后滿意度比較[n(%)]Table 6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n(%)]
根據(jù)流行病學資料調查顯示:長期食用霉變食物、過度飲酒、病毒性肝炎及全身疾病與遺傳因素等均為肝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16-17]。原發(fā)性肝癌病情隱匿,進展較快,絕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處于腫瘤晚期,瘤體巨大,錯失手術根治切除機會,尤其大部分患者伴有肝硬化,加大了臨床治療和管理的難度,治療效果及預后和生活質量較差[18-20]。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醫(yī)護水平要求的提高,臨床治療期間各類管理干預模式均被逐漸發(fā)掘,其中綜合性干預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逐漸普及[21-22]。綜合性干預模式的核心主要是通過不斷優(yōu)化肝癌伴肝硬化患者臨床治療期間的各項管理措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醫(yī)患護配合度,降低患者的心理創(chuàng)傷與生理疼痛[23]。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綜合性干預模式的肝癌伴肝硬化患者遵醫(yī)行為率、自護能力及社會支持度均高于常規(guī)模式干預者,而SAS、SDS及VAS評分低于常規(guī)干預者。分析原因為:綜合性干預模式主要由心理、疼痛管理及生活指導三部分組成。肝癌患者長期受疾病影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負性情緒,尤其是對肝硬化肝癌患者,其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更重,而實施心理干預,在幫助患者進行負性情緒及壓力宣泄的同時,指導并幫助患者建立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tài),從而加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及提高社會支持度[24-25]。對于晚期肝癌患者,疼痛藥物的使用不可缺少,但隨著用藥時間和頻率的增加,藥物止痛效果逐漸減弱[26-27]。本研究實施的疼痛感干預,通過心理上轉移患者注意力,生理上通過穴位貼敷的方式,在藥物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此外,治療期間的生活指導,從根本上幫助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規(guī)律作息,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遵醫(yī)囑行為率,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從而起到改善生活質量的效果。除此之外,本研究對患者及家屬針對綜合性干預模式的接受度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采用綜合性干預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guī)干預患者,由此提示,綜合性干預模式更易被患者接納與認同。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綜合性干預可改善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焦慮抑郁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遵醫(yī)囑率、自護能力及社會支持度,易被患者及家屬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