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biāo)格過于詩。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碧拼娙藯罹粗驗檫@首《贈項斯》頗負(fù)盛名,人們甚至把它當(dāng)成了楊敬之的代表作。詩的最后一句后來演變?yōu)槌烧Z“逢人說項”,慢慢生出了貶義,比喻到處為某人某事吹噓,說好話,這大概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其實“逢人說項”原來是個好詞,“ 到處逢人說項斯”是一種修養(yǎng)和美德。詩人楊敬之很欣賞項斯這位年輕后生的詩作,于是就寫了這首《贈項斯》。他在詩中坦言:多次讀到你的詩篇都覺得詩寫得好,當(dāng)我看到你本人的風(fēng)采,覺得比詩更好。我平生不懂得掩蓋別人的優(yōu)點,到處逢人就稱贊項斯。
楊敬之頗有名望,官至工部尚書兼國子祭酒,因其獎掖后輩、揚人之善的事,一時被傳為美談,也因為這首《贈項斯》,留下了一個令后人為之叫好不迭的“說項”典故,而楊敬之也成為歷代文人識賢薦賢的榜樣。當(dāng)時在唐代的名利場上,知名度很重要,許多青年才俊都是靠有名望的大人物的賞識和推介才為人所知的。青年詩人項斯正是以他橫溢的才華得到了楊敬之的賞識和推薦,才很快脫穎而出。一首詩能讓作者和吟詠的對象都出了名,真是皆大歡喜的事。有道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