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良 張冰瓊 吳 驍
(佛山復星禪誠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31)
開顱手術屬于臨床神經(jīng)外科常用治療顱內占位病變、顱腦損傷的方法[1]。相關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患者在開顱手術后容易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一少部分會出現(xiàn)劇烈疼痛,開顱手術后疼痛會提高應激反應發(fā)生,使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炎癥因子釋放增多,同時提高腦出血發(fā)生風險[2]。另外,還會引發(fā)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患者的認知產生影響,這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非常不利[3]。因此,本研究對瑞馬唑侖聯(lián)合選擇性頭皮神經(jīng)阻滯在開顱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為臨床更好的進行麻醉鎮(zhèn)痛開顱手術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開顱手術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數(shù)字隨機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0例。納入標準:①在佛山復星禪誠醫(yī)院進行開顱手術的患者;②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分級(ASA)在 Ⅱ~Ⅲ 級之間;③心肝腎功能正常;④神志清楚,意識清楚,配合度較高;⑤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愿意參加研究。排除標準:①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②合并嚴重的認知障礙,無法正常交流;③存在顱腦手術史;④合并有惡性腫瘤疾?。虎菀蚋鞣N原因無法繼續(xù)參與而中途退出的患者。本研究經(jīng)佛山復星禪誠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均常規(guī)禁食禁水,進入手術室后監(jiān)測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腦電雙頻譜指數(shù)(BIS)、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IAP)、脈搏氧飽和度(SpO2)、心電圖(ECG)、心率(HR),建立右上肢靜脈通路。
對照組采用丙泊酚聯(lián)合選擇性頭皮神經(jīng)阻滯。2 mg/kg丙泊酚(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120171277,得普利麻),同時聯(lián)合0.3 μg/kg舒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54171,宜昌人福藥業(yè)),0.15 mg/kg順阿曲庫銨(國藥準字H120060869,江蘇恒瑞醫(yī)藥),等到BIS<60,并達到氣管插管條件后進行氣管插管。麻醉維持:4~8 mg/(kg·h)的丙泊酚與0.1~0.2 μg/(kg·min)的瑞芬太尼(國藥準字 H20123423,宜昌人福藥業(yè));維持BIS在40~60,術中間斷為患者追加0.05 mg/kg的順阿曲庫銨,將呼吸參數(shù)進行調節(jié),使PETCO2維持在30~35 mmHg。手術結束后等到患者達到拔管指征,比如球囊放氣試驗無喉頭水腫、可自主咳痰、血氣結果基本恢復、可自主呼吸、意識清醒、肌力恢復等,可以將氣管導管拔除將患者送回病房。全身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前進行選擇性頭皮神經(jīng)阻滯:①枕大神經(jīng)、枕小神經(jīng):上項線枕外粗隆旁4 cm與7 cm處各推注3~5 ml羅哌卡因(0.4%,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40764,阿斯利康)。②耳顳神經(jīng):患者仰臥位下在耳屏前1.5 cm處避開動脈進針0.5 cm,并推注3~5 ml羅哌卡因。③滑車上神經(jīng):眶上切跡旁1~1.5 cm處并沿著沿眶壁上緣緊貼骨壁進針1.5~2 cm,并推注1~2 ml羅哌卡因。④眶上神經(jīng):患者仰臥位下在眶上緣內1/3處至眉中間觸及眶上切跡進針,并推注1~2 ml羅哌卡因。
觀察組采用瑞馬唑侖聯(lián)合選擇性頭皮神經(jīng)阻滯。0.3 mg/kg瑞馬唑侖(國藥準字H20190034,江蘇恒瑞醫(yī)藥)與0.3 μg/kg舒芬太尼,0.15 mg/kg順阿曲庫銨,其他條件與對照組相同。全身麻醉插管后手術開始前進行選擇性頭皮神經(jīng)阻滯方法與對照組完全相同。兩組患者所有神經(jīng)阻滯均由同一位麻醉醫(yī)師進行。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以下指標:
(1)不同時間點疼痛情況:術后2 h、8 h、16 h、24 h使用視覺疼痛模擬評分表(VAS)對疼痛情況評估,分值在0~10分之間,無痛:0分;輕度:<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
(2)中樞神經(jīng)特異蛋白(S100-β)、血漿皮質醇水平:S100-β是腦損傷早期標志物,測定血漿皮質醇水平是評價機體應激反應情況。術后2 h、8 h、16 h、24 h采集患者4 ml外周靜脈血,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S100-β水平,化學發(fā)光免疫法檢測血漿皮質醇。
(3)蘇醒時間及患者情緒:記錄患者從停藥到恢復自主意識的時間?;颊咔榫w評價:①不能喚醒:1分;②非常鎮(zhèn)靜:2分;③鎮(zhèn)靜:3分;④安靜合作:4分;⑤躁動:5分;⑥非常躁動:6分;⑦危險躁動:7分。≥5分就為存在躁動。
(4)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主要有惡心、嘔吐、寒戰(zhàn)、嗜睡、呼吸抑制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資料均納入SPSS 26.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分別采用t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30例,男11例(3 6.6 7%),平均年齡(4 9.3 2±2.2 3)歲,平均體重(65.12±3.31)kg,ASA分級:Ⅱ級16例(53.33%)、Ⅲ級14例(46.67%),格拉斯哥昏迷評分(13.31±1.12)分,平均手術時間(182.23±4.71)min,平均術中出血量(313.14±21.33)ml。觀察組30例,男12例(40.00%),平均年齡(49.54±2.22)歲,平均體重(65.23±3.31)kg,ASA分 級:Ⅱ級1 7 例(5 6.6 7%)、Ⅲ級1 3 例(43.33%),格拉斯哥昏迷評分(13.44±1.12)分,平均手術時間(182.44±4.72)min,平均術中出血量(313.33±21.31)ml。各項資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均P>0.05)。
2.1 兩組不同時間點VAS疼痛評分比較 對照組疼痛評分術后2 h為(0.73±0.11)分,術后8 h為(1.76±0.13)分,術后16 h為(2.33±0.34)分,術后24 h為(2.62±0.41)分;觀察組疼痛評分術后2 h為(0.74±0.12)分,術后8 h為(1.75±0.15)分,術后16 h為(2.28±0.36)分,術后24 h為(2.65±0.42)分。兩組不同時間點疼痛情況無明顯差異(均P>0.05)。
2.2 兩組血漿S100-β、皮質醇水平比較 觀察組術后2 h、8 h、16 h的S100-β水平更低(P<0.05),觀察組術后8 h、16 h、24 h的血漿皮質醇水平更低(P<0.05),兩組術后24 h的S100-β水平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術后2 h的血漿皮質醇水平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S100-β及皮質醇水平比較
2.3 兩組平均蘇醒時間、情緒評分比較 對照組平均蘇醒時間為(19.52±1.54)min,情緒評分(2.99±0.32)分;觀察組平均蘇醒時間(17.32±1.21)min,情緒評分(2.68±0.12)分。觀察組平均蘇醒時間和情緒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反應患者3例(10.00%);寒戰(zhàn)反應3例(10.00%);嗜睡4例(13.33%);呼吸抑制3例(10.00%);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43.33%。觀察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寒戰(zhàn)、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患者數(shù)均是1例(3.33%),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3.32%。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4.760,P<0.05)。
開顱手術是臨床治療顱內疾病的重要方法,雖然現(xiàn)今外科技術手段發(fā)展進步很大,但是很多手術難度依然較大,常容易導致出血量較大,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引起腦組織損傷。麻醉方法不合適會進一步加重顱腦損傷,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4-5]。因此,在開顱手術中尋找更合適的麻醉方法,減少圍手術期并發(fā)癥,更好地輔助手術治療,對加快患者術后恢復非常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同時間點疼痛評分相比,無明顯差異(均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更少(P<0.05),提示瑞馬唑侖的鎮(zhèn)痛作用較好,不良反應較少。瑞馬唑侖主要通過體內經(jīng)酯酶代謝,對患者的中樞抑制作用比較小,在治療安全性與作用療效性上比丙泊酚更有優(yōu)勢。隨著頭皮神經(jīng)阻滯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麻醉醫(yī)師逐漸將其應用到開顱手術患者術后鎮(zhèn)痛中,既往研究及本研究均證實了頭皮神經(jīng)阻滯聯(lián)合瑞馬唑侖鎮(zhèn)痛的效果更佳,在外科手術麻醉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6]。
有研究顯示,高濃度的瑞馬唑侖會明顯改善小鼠腦損傷,減少腦電圖癲癇波,降低腦損傷早期標志物S100-β水平[7]。還有研究顯示,應用丙泊酚后,腦損傷患者術后S100-β水平降低[8-9]。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頭皮神經(jīng)阻滯聯(lián)合瑞馬唑侖的觀察組術后2 h、8 h、16 h的S100-β水平更低(P<0.05),觀察組術后8 h、16 h、24 h的血漿皮質醇水平更低(P<0.05),觀察組蘇醒時間更早(P<0.05),觀察組情緒評分更低(P<0.05)。結果提示瑞馬唑侖對腦損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其與頭皮神經(jīng)阻滯聯(lián)合,效果優(yōu)于丙泊酚。同時,二者聯(lián)合可以降低患者血漿皮質醇水平來抑制應激反應,加快患者術后蘇醒[10]。
綜上所述,瑞馬唑侖聯(lián)合選擇性頭皮神經(jīng)阻滯在開顱手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較好,減輕腦損傷,減輕手術應激反應,加快患者術后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