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橋梁看中國、中國橋梁看貴州”。壩陵河大橋,曾榮獲中國建筑行業(yè)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是“世界首座山區(qū)跨千米級的鋼桁梁懸索橋”,貴州世界級橋梁的“開山之作”,也是貴州唯一可以進入橋體內部旅游觀光的超級大橋。
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始建于2015年,2019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全國最大、貴州省內唯一以橋梁科技為主題的科技博物館,展陳面積為6350平方米。其先后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國公路科普教育基地”“全國2022交旅融合創(chuàng)新項目”“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貴州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為了深挖貴州作為“世界橋梁博物館”的資源,貴州高速集團依托壩陵河大橋、橋梁博物館二者“橋館合一”的地理優(yōu)勢,打造集“科普教育、研學實踐”為一體的中國峽谷大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目前正在努力申報國家級的研學教育基地,打造交旅融合發(fā)展新名片。
中國峽谷大橋研學實踐教育基位于貴州安順市黃果樹風景名勝管理區(qū),距省會貴陽車程約1.6小時,距安順高鐵站、關嶺高鐵站約40分鐘,距紅崖天書3.2公里、徐霞客茶馬古道2.8公里、黃果樹瀑布景區(qū)約12公里。良好的地理位置為其科普工作開展提供了優(yōu)勢。
為保證科普工作優(yōu)質開展,橋梁博物館還組建了一支質量過硬的教培導師隊伍,其中全職培訓導師46人(主要以高級橋梁工程師為代表)、兼職專家老師120余人。導師楊健為貴州省交堪院總工程師,榮獲各級科技類獎項共20余項,取得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曾榮獲“杰出基礎設施獎”、“貴州省省長質量獎提名獎”;導師劉豪為花江特大橋總工程師,先后參與了貴州10余座超級工程大橋的建設,曾獲得14項國家專利,7項科技進步獎;導師向一鳴為正高級工程師,先后主持或參與交通運輸部及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11項,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3項。
如何向公眾科普3萬余座橋梁將貴州從“山地高原”變成“高速平原”的偉大建橋歷史?壩陵河橋梁博物館花了不少心思。
與貴州省交通廳、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科協(xié)、共青團貴州省委、貴州廣播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國之重器·橋梁工程”主題科普活動,先后到100余所開展公益講座,共計10萬余名師生參與;與貴陽市教育局、貴陽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國之重器·橋梁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活動,共計300余所學校,6000余學生參加,并對相關賽事作品進行展覽。此外,近年來壩陵河橋梁博物館還開展“國之重器·大國工匠”線下研學實踐活動300余場,累計30000余名學生參加。此外還有以橋梁工程師精神教育為主題的“小小橋梁講解員”活動,“山地英雄匯·橋見未來”科普活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一場場鮮活的科普活動中,橋梁科學家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被傳開,被贊賞,被崇拜。
為讓橋梁工程科學家精神進一步在校園傳播,壩陵河橋梁博物館投資60余萬元,設計開發(fā)了27節(jié)橋梁系列的STEAM科普課程。
課程安排了造橋技術人員作為導師講解指導,針對不同學齡階段推出“橋遇科技、橋遇自然、橋遇人文”等校園科普讀本,專門比照大橋構件縮小制作科普教具,讓學生在橋梁設計互動游戲、橋梁施工動畫演示、親自動手實踐搭橋中,真正收獲知識成果。
自此,貴州橋梁建設故事于校園“安家”,在學生與“橋梁科學家精神”之間,也成功架起了一座傳承的橋梁。
“我們將面向全省88個縣(區(qū))開展‘國之重器·橋梁工程’科普主題活動,預計將有40余萬師生參加?!辟F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長趙雄表示。
面向未來,貴州省壩陵河橋梁博物館將繼續(xù)依托自身資源優(yōu)勢,擴大開展各式科普活動。同時,趙雄還表示,希望能夠借由貴州省首屆科技節(jié)平臺,結識更多的機構,一同策劃策橋梁科技科普相關的活動。
“我們希望能打造系列貴州橋梁品牌科普活動,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橋梁發(fā)展史與橋梁科技取得的創(chuàng)新成就,增強對貴州的認同感、歸屬感及自豪感?!壁w雄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