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博主“打工仔小張”因拍攝《如何》系列科普短視頻粉絲暴漲,被網(wǎng)友戲稱為“社會生存學頂流”;開辟熱門筆記分享新模式的小紅書得益于其內容的強需屬性,成了新的流量高地;洪恩識字、毛豆愛古詩、火火兔、斑馬思維等花樣頻出、形式豐富的少兒科普認知軟件和學習工具也因深諳兒童成長需求、興趣所向和家長育兒心理而在市面熱賣……這些與科普沾親帶故的熱點、爆品在腦子里不斷晃悠,似乎每一樣都出現(xiàn)得那么恰到好處,不偏不倚,和匹配相稱的機遇正面相逢,相扶相攜,闖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
仔細想來,他們的發(fā)力點不就在我們不斷前行但尚未抵達的最后一公里嗎?他們只是讓尋常的思維轉了個彎、給普通的視角做了下拉伸,不得不說,效果很驚艷。
“科普”二字,尋常不過,普通到足以被大眾遺忘;“科普”一詞,至為關鍵,生活里雞零狗碎、瑣事紛擾處處與它沾邊,科普報刊影像、科普視頻解說、科普產品延伸,琳瑯滿目、包羅萬象,只可惜,排得上號、叫得出名的鳳毛麟角。
作為一名科普雜志從業(yè)者,多年沉浸式體驗,深知耕耘不易,唯有深挖厚積,才能攢足“破圈”的力量。
被忽視的值得被看見那些淹沒在塵埃里的微視角,擦抹干凈,未必不是一個好選題??破毡旧肀闶菍ι顥l分縷析的科學解讀,在人們容易忽視的細枝末節(jié)上下功夫,集腋成裘、以微知著,剩下的交給時間;擯棄掉象牙塔里的苦思冥想,讓剎那迸發(fā)的靈感照進現(xiàn)實,并且落實落細,機遇和市場往往潛藏在有準備的嘗試與無數(shù)次探索前行的勇氣中。
看得見的應該更耀眼微時代,信息速成,一網(wǎng)通天下,科普話題入目即是,科普解讀泛濫成災,這樣的環(huán)境里,做一塊能被看見的鋪路石容易,想要成為那顆璀璨的啟明星就難了。于雜志而言,在熟悉的版塊里推陳出新,讓內容自帶光環(huán),能夠在一眾同質條目里更吸睛、更引目、更出類拔萃,需要走出去領略百家鋒芒,需要洞察力敏銳且獨具慧眼,更需要一支素質過硬、執(zhí)行力強,擰成一股繩、勁兒往一處使的編輯隊伍。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未來之路可期,《科學之友》踏浪前行,逐夢依舊,為科普“破圈”蓄力,讓科學點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