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贏
文學和音樂的關系,是一個說之不盡的話題。我們知道詩歌和音樂本身同源,不管是中國的《詩經》,還是古希臘的《荷馬史詩》,人類文明早期的詩歌都和音樂密不可分。雖然在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詩歌和音樂彼此分離,獲得了自己獨立的地位和特點,但是這一對姐妹藝術,卻始終分分合合,藕斷絲連,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引人遐想的愛怨情仇。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文學和音樂中一對有著奇妙姻緣的藝術體裁:十四行詩和奏鳴曲。
孔子說,必也正乎名,名正則言順。我們先來看看十四行詩和奏鳴曲的名字,這兩個詞語看中文看不出任何的關聯(lián),但是十四行詩的英文叫sonnet,奏鳴曲叫sonata。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個詞在詞根上就有相似之處。兩個詞都有拉丁文的詞根son ,這個詞根來源于印歐語系的詞根swen ,意思是to sound,即“發(fā)出聲響”。這個意思,也和詩歌與音樂的本質相通,即兩者都是關乎聲音的藝術。
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兩種藝術體裁的特點。
Sonnet,十四行詩,有的翻譯叫商籟體。這個詞源出普羅旺斯語sonet,一開始指的是用歌唱和樂器演奏的短詩。西西里詩派的詩人雅科波·達·萊蒂尼第一個采用這種形式并將格律嚴謹化。這種詩體的格式一般是:4433、4442……每行通常11 個音節(jié),以抑揚格五音步寫成。十四行詩也有不同的形式,根據(jù)韻律和詩行的不同,有彼得拉克體、莎士比亞體等不同的詩體。
奏鳴曲則是十七世紀晚期在意大利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可以一件樂器獨奏或與鋼琴重奏,一般由三四個相互對比的樂章組成。有意思的是,它最早的形式和十四行詩相當相似,它可分為三個部分:呈示部(exposition)、發(fā)展部(development)、再現(xiàn)部(recapitulation),以及可能靈活出現(xiàn)的尾聲。到了古典時期,奏鳴曲的曲式基本固定成三個樂章。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十四行詩和奏鳴曲無論從詞源還是形式特點,都有著極其相似之處,都是詩歌和音樂領域杰出的代表。我們可以遙想,在人類文化史的發(fā)展過程中,這兩者的相似之處不是一種巧合,而是不同的藝術門類彼此發(fā)展、相互借鑒、共同前進的成果。只不過,在兩種藝術形式成熟之后,大家逐漸忘記了它們之間這種奇妙的聯(lián)系。
但是藝術的發(fā)展從來不是單線程的,而是像復調音樂一樣彼此糾纏。就算是它們彼此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被人遺忘,但是,奏鳴曲和文學,十四行詩和音樂,依然在文化史的發(fā)展中產生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聯(lián)結。
貝多芬的學生兼秘書安東·辛德勒曾經問貝多芬,《暴風雨奏鳴曲》的內容是什么?貝多芬回答是:“你去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
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暴風雨奏鳴曲》時,正是他聽覺衰退、精神瀕臨崩潰的時候,他在“海里根士脫遺囑”中說自己“六年以來我的身體何等惡劣……可是我不能對人說:‘大聲些,我是聾子’……這感官在我是應該特別比別人優(yōu)越……我不致自殺是因為藝術留住了我。在我尚未把我感到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覺得不能離開這個世界?!蔽覀冎?,最終貝多芬克服了自己的精神危機。那么在這一首《暴風雨奏鳴曲》中,我們能窺見貝多芬心靈中的什么奧秘呢?我們可能真的要去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中去尋找。
莎劇《暴風雨》說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該劇講述米蘭公爵普洛斯彼羅被弟弟安東尼奧篡奪了爵位,只身攜帶襁褓中的獨生女米蘭達逃到一個荒島,并依靠魔法成了島的主人。后來,他制造了一場暴風雨,把經過附近的那不勒斯國王和王子斐迪南及陪同的安東尼奧等人的船只弄到荒島,又用魔法促成了王子與米蘭達的婚姻。結局是普洛斯彼羅恢復了爵位,寬恕了敵人,返回家園?!保ò俣劝倏疲┰趹騽∽詈蟮氖請鲈娭?,普洛斯彼羅說:
現(xiàn)在我已把我的魔法盡行拋棄,
剩余微弱的力量都屬于我自己;
橫在我面前的分明有兩條道路,
不是終身被符箓把我在此幽錮,
便是憑藉你們的力量重返故郭。
既然我現(xiàn)今已把我的舊權重握,
饒恕了迫害我的仇人,請再不要
把我永遠錮閉在這寂寞的荒島!
求你們解脫了我靈魂上的系鎖,
賴著你們善意殷勤的鼓掌相助;
再煩你們?yōu)槲掖祰u出一口和風,
好讓我們的船只一起鼓滿帆篷。
否則我的計劃便落空。我再沒有
魔法迷人,再沒有精靈為我奔走;
我的結局將要變成不幸的絕望,
除非依托著萬能的祈禱的力量,
它能把慈悲的神明的中心刺徹,
赦免了可憐的下民的一切過失。
你們有罪過希望別人不再追究,
愿你們也格外寬大,給我以自由!
我們可以看到,《暴風雨》這個故事不僅關乎復仇與寬恕,也是主人公與自己內心和解的一個過程。作為莎士比亞晚期的戲劇,在第一對開本中,《暴風雨》被列為第一篇,這里也蘊含著莎士比亞晚年的沉思:“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薄斑@里蘊含著一種自我拯救、自我寬解、自我救贖的意味?!必惗喾铱赡茉谶@部戲劇中,找到了內心和解的力量,接納了自己作為一個音樂家卻喪失了最寶貴的聽力的這一殘酷事實。就像這部奏鳴曲的名字“暴風雨”一般,在疾風驟雨的命運打擊之后,終究是會有雨過天晴的平靜,而《暴風雨奏鳴曲》展現(xiàn)的正是這樣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