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霞媛,樸勇洙,霍佳敏,陳翠萍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哈爾濱 150040)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常見的血管變應性出血性疾病,臨床表現多見皮膚紫癜,可伴有腹痛、胃腸出血、腎炎、關節(jié)炎或關節(jié)痛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1]。本病主要侵犯下肢,以小腿伸側為主,嚴重者可累及上肢、軀干等部位。本病好發(fā)于兒童及青少年,大多發(fā)病1~2 個月后恢復,少數可因反復發(fā)作而遷延不愈。然而目前本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感染、食物、藥物、花粉及蟲咬引起的過敏等有關。西醫(yī)治療主要以糖皮質激素、抗凝藥物為主,但西藥治療易損傷肝、腎功能,副反應多。近年來,對中藥治療過敏性紫癜的相關報道越來越多,顯示出中醫(yī)藥在治療紫癜方面具備的優(yōu)勢。
盧芳教授,擅長治療風濕免疫系統疾病。現將盧芳教授以清熱利濕,涼血化瘀為治法,運用自擬抑免湯治療濕熱血瘀型過敏性紫癜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中醫(yī)古籍中沒有關于紫癜病名的論述,但根據其癥狀和體征,可將其歸屬于中醫(yī)“紫斑”、“肌衄”、“發(fā)斑”、“斑毒”、“血證”等疾病范疇。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描述了皮膚出現瘀斑癥狀的疾病“陰陽毒”:“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边@可能是有關紫癜的最早記載。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曰:“斑毒之病,是熱氣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熱挾毒蘊積于胃,毒氣熏發(fā)于肌肉,赤斑起”,提出本病與熱毒相關?!妒備洝で鍩衢T》中述其病因“此因風濕挾熱邪,客在膜理,營衛(wèi)壅滯……蘊瘀皮膚,故令色紫”。《景岳全書·血證》曰:“動者多因火,火盛則迫血妄行;損者多因氣,氣傷則血無以存。”《證治匯補》里記載“熱極沸騰發(fā)為斑……熱傷血,血熱不散,表虛里實,出于皮膚而發(fā)斑?!标悓嵐υ凇锻饪普凇て咸岩摺分忻枋觥捌咸岩?,其患多生小兒,感覺四時不正之氣,郁于皮膚不散,結成大小青紫點,色若葡萄”。通過整理古籍發(fā)現,古代醫(yī)家多認為過敏性紫癜的主要病因病機為“風、熱、瘀、虛”。近現代醫(yī)家多認為過敏性紫癜與先天不足、外感六淫、飲食不節(jié)、瘀血阻滯等有關,血液不循經脈運行,逸于脈外而形成皮膚瘀斑。周仲瑛教授從“三熱論”論治,認為風熱與瘀熱、濕熱交爭,瘀熱相搏貫穿疾病始終,以祛風化濕,涼血化瘀為治療大法[2]。朱明芳教授認為紫癜的發(fā)病以氣陰兩虛為本,外感風濕熱邪為標,瘀血、痰濕貫穿疾病始終,應用清消補三法治療,以“清”涼血化斑,以“消”化瘀除濕消斑,以“補”扶正止血退斑[3]。刁娟娟教授從少陽理論醫(yī)治過敏性紫癜,認為樞機不利,三焦氣機不暢,常兼夾它邪,或與它經同病是本病反復發(fā)作的特點,治療上以和解少陽,疏利三焦為本,配以清利濕熱、活血化瘀、宣陽透表等治法,臨床中以柴胡劑加減治療[4]。
盧芳教授總結各家經驗,認為過敏性紫癜的病因離不開內外兩方面,外因為風寒濕熱等六淫邪氣侵襲肌膚,內因為濕熱瘀毒阻滯經絡,氣血瘀滯肌膚,或脈絡受損,血液外溢,滲于肌膚,發(fā)為紫癜。盧芳教授提倡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即西醫(yī)診斷與中醫(yī)辨證相結合。辨病就是運用現代醫(yī)學的方法,對疾病進行明確診斷,即確診;辨證就是運用中醫(yī)基礎理論,辨明疾病證型,即分型[5]。例如過敏性紫癜,雖是西醫(yī)診斷,但能用中醫(yī)辨證施治的方法,根據過敏性紫癜的臨床表現,總結出此病的病因病機,確立清熱利濕,涼血化瘀的療法,充分發(fā)揮了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在過敏性紫癜病程中,濕熱二邪尤為重要,血瘀亦貫穿疾病始終。濕為陰邪,易損傷脾陽,濕邪黏滯重著,故本病遷延難愈;熱為陽邪,易傷津耗氣,易生風動血,火熱邪氣入血,迫血妄行或損傷血絡,引起各種出血證;濕邪阻礙血行,熱邪煎熬津液,血行不暢則瘀阻肌膚,發(fā)為紫斑。
盧芳教授通過總結多年臨證經驗,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醫(yī)學研究成果,自擬抑免湯[6]。抑免湯由生地、連翹、牡丹皮、赤芍、土大黃、虎杖、黃芩、徐長卿、土黃芪9 味藥組成。
方中以生地、連翹為君藥。生地味甘性寒,清熱涼血,常用于溫熱病熱入營血,兼能養(yǎng)陰生津,固護正氣,《本草述鉤元》謂其能“治熱積成斑”,《神農本草經》曰:“逐血痹……作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边B翹味苦性微寒,清熱解毒透邪,并善清心火、解瘡毒,前人稱之為“瘡家圣藥”,《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曰:“能透表解肌,清熱逐風……拖毒外出,又為發(fā)表疹癮要藥”,且能透熱轉氣,使營分之熱透出氣分而解。牡丹皮、赤芍、土大黃、虎杖共為臣藥。牡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二者相須為用,涼血活血之效倍增,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牡丹皮、赤芍具有鎮(zhèn)痛、抗過敏、調節(jié)免疫、保肝等作用[7]。土大黃亦名羊蹄根,性味苦寒,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清熱瀉下,解毒殺蟲,劉紅淼等[8]通過研究土大黃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證明土大黃具有抗菌、抗腫瘤、止血等作用,多被用于治療皮膚病、出血癥、紫癜、腮腺炎等病;梅國強教授[9]自擬四土湯治療皮膚外科疾?。ㄈ缱像?、帶狀皰疹、皮肌炎、神經性皮炎等)、泌尿生殖系統疾?。ㄈ缏阅I炎、前列腺炎等)、代謝疾病(如痛風等),其中也選用了土大黃這味藥。虎杖味苦性寒,苦寒之性能清濕熱、解熱毒,入血分散血瘀,為皮膚科濕毒瘀毒病機的常用藥,又是清熱利濕之良藥,兼能瀉下通便,使?jié)駸嶂皬亩愣?,《本草綱目》 曰:“主瘡癤癰毒,破風毒結氣?!蓖链簏S與虎杖相伍,既活血止血,一散一收,止血而不留瘀。君臣相配,甘寒與苦寒并用,清熱而滋陰,祛邪扶正。黃芩、徐長卿、土黃芪三藥共為佐使。黃芩性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祛氣分邪熱、濕熱之良藥,亦能協助血熱的清除。徐長卿味辛性溫,祛風化濕、止痛止癢,《神農本草經》言:“主鬼物百精,蠱毒之疫疾,邪惡氣,溫瘧?!苯┑萚10]研究顯示,徐長卿具有抗過敏、抑制免疫和抗炎的作用。土黃芪性辛甘,味平,行氣利濕,解毒消腫。諸藥合用,共成清熱解毒、涼血利濕之功,全方君臣有序,用藥如用兵。
盧芳教授認為臨床須靈活選方用藥,師古而不為古之陳規(guī)所限,在自擬方的基礎上調整用藥,使方藥更加切合臨床實際。如紫癜性腎炎加黃芪、玄參、茜草;若出血量大加龜板膠、鹿角膠;若關節(jié)腫痛、屈伸不利者加雞血藤、青風藤、木瓜以通經活絡;若腹痛者加橘核、烏藥;若發(fā)熱咳嗽加桑葉、黃芩;若伴失眠、心悸、氣短加酸棗仁、薏苡仁、茯苓;若心煩易怒、舌尖紅赤加柴胡、蓮子心、淡竹葉清瀉心火;若伴皮膚瘙癢則加冬瓜皮、絲瓜絡、馬齒莧;若全身乏力則酌情加仙鶴草、黨參、玉竹;若見舌質紫暗、有瘀斑瘀點加三棱、莪術以活血化瘀;若腰背部疼痛、無法屈伸,加土鱉蟲、狗脊、澤蘭;若腹脹、嘔吐者加木香、竹茹、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