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
雖然孟老夫子說過“口之于味有同嗜焉”的話,但每個人的口味輕重還是有差別的,故昔人又有“眾口難調(diào)”的感慨。
既然“眾口難調(diào)”,那何不讓食客根據(jù)各自的口味來點(diǎn)自助式的“添油加醋”?因此從前四川小面館的桌子上總是擺放著一高一矮兩個陶壺或玻璃瓶子,高的那個裝著醋,矮的那個裝著醬油,以便需要者自行添加。于是便有了“高醋矮醬油”這個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
那么,“高醋矮醬油”這個講究形成的依據(jù)是什么呢?一說是食客中喜歡添加醋的人相對多一些,喜歡添加醬油的人相對少一些,醋的消耗量也就大一些,醬油的消耗量則少一些,所以面館老板要用高的容器來裝醋,矮的容器裝醬油。另一說是小面館桌上擺放的矮壺或矮瓶內(nèi)的醬油是加了咸鹽的,一方面是方便口味重的食客在添加醬油時增重咸味,一方面也為館子的主人節(jié)約醬油。高,有多的意思,譬如喝酒過量,叫“喝高了”;反之,矮,則有低的意思、少的意思,意在提醒你醬油要少放,放多了就太咸了。
今人飲食主張低鹽,鹽攝入多了有害健康。醋可以多吃一點(diǎn),鹽則不妨少吃一點(diǎn)。因此,到館子里吃面食,醬油可不要多放。
(無雙摘自《科教新報》202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