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永見
在談《山藏在山里》之前,請允許我概略地談一下雪峰的詩歌創(chuàng)作歷程。
我與雪峰,既是生活中的兄弟,又是創(chuàng)作中的摯友??梢哉f,他創(chuàng)作上的每一點成績,都讓我發(fā)自肺腑地高興和自豪。這么多年來,他在創(chuàng)作上一路風(fēng)雨一路歌——從處女詩集《琴房》到《那么多黃金,夢和老虎》,到《錦書》《從此以后》《月光推門》,再到《山藏在山里》,一本比一本厚重,一本比一本耐讀。詩歌已成為他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方式。用著名詩人、《星星》主編龔學(xué)敏的話說,“蔣雪峰努力想把自己活成漢語詩歌中,具體地說是李白故里江油這片土地上一個鮮活的詩歌意象。這一點從他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藝術(shù)辨識度來說,他已經(jīng)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笔Y雪峰因此成為江油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當(dāng)代詩人,以他為重要成員而命名的“江油三劍客”(楊牧語)和他作為主要推動者的“江油詩群”也因此聲名遠播,已經(jīng)并還將繼續(xù)為李白故里增輝添彩。
從創(chuàng)作角度講,蔣雪峰早年及前期側(cè)重于抒情詩和意象詩,語言干凈內(nèi)斂,意象通透清晰,情感飽滿結(jié)實,既有一種“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唯美、寧靜與落寞,又有一種直抵人心的溫潤與光芒。后期及近年他的詩傾向于口語化,語言干練簡潔,意蘊深長。這種變化,與其說是語言風(fēng)格的變化,不如說是生命形態(tài)的轉(zhuǎn)型,是生命經(jīng)磨歷難之后的沉淀與升華。
他以他賴以生存的土地和天空為觸角和視角,對世間萬物和人間煙火進行入木三分的呈現(xiàn)與揭示。細致入微的觀察,別致獨到的想象,高超熟練的文字駕馭能力和事實剪裁能力,使他近年的詩歌充滿“非我莫屬”的獨特氣質(zhì),呈現(xiàn)鮮明的個人標識——幽默與沉重兼?zhèn)?,諷喻與睿智并蓄,意趣和抒情相融,生命體驗如影隨行,萬千氣象撲面而來。讀后讓人感同身受,讓人酣暢淋漓,讓人回味無窮!比如“鳥鳴”系列,比如《月光推門》,比如這本《山藏在山里》。
接下來我談?wù)劇渡讲卦谏嚼铩?。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本向自然萬物致敬的詩集,而我分明看見的是一本以自然萬物透視和觀照生存本質(zhì)和生命苦難的詩集,分明看見了一種悲憫情懷和一種看似輕松實則沉重的疼痛感,先來看看作為詩集名字的這首詩:
山藏在山里
小溪藏在山腳下
花草樹木苔蘚
蝴蝶螞蟻知了
靠山吃山
它們與世隔絕
也不操心壽命
更不會計算 一只鳥飛過時
整個森林
細微的顫動
它們自生自滅
尸骨上新的生物繁衍
有時候是一只蘑菇
一只木耳
一滴露珠
有時是一只蜜蜂在吮吸
殘存的花蜜
還是山的一點一滴
一絲一縷
山藏在山里,看著花草、樹木、蝴蝶、螞蟻們,慢慢蠶食自己,然后它們自生自滅,“尸骨上新的生物繁衍”,變成蘑菇、露珠……又回歸山中,還是山的一點一滴。但山還是那座山,還是那座永恒的山。
《山藏在山里》,是“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禪意與慨嘆。
《山藏在山里》,是“人在山里,山在人里”的交錯與變幻。
《山藏在山里》,是對世間萬物的悲憫與歌吟。
《山藏在山里》,是對無奈現(xiàn)實與苦短人生的濃縮與聚焦。
《山藏在山里》,是存在與時間,剎那與永恒的形象述說。
《山藏在山里》,“是歲月漸老之后生命境界自然而宏闊的展開”(阿一語)。
詩人用心良苦,似乎想以這部詩集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天地蒼茫,“月光如被”,人如浮塵,命若螻蟻,只有面對真實的存在,我們才會深深感到在時間的長河里,在山一般的永恒中,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是剎那,就像 “推著一粒砂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的螻蟻,隨時都有可能消失和毀滅在“無意間踩下去的腳”下(《螻蟻之命》),所以,我們要抓住“唯一發(fā)聲的機會”(《夏日蟬鳴》),我們要“把一塊石頭推上山/讓它鎮(zhèn)住我的絕望/我對人世間全部的動搖”(《鎮(zhèn)》)。
如果要說意義,我以為這就是蔣雪峰這部詩集的意義。
縱觀整部詩集,雖以山水為鏡,但卻充滿了生命的悲劇意識、苦難意識和自我覺醒,冷靜,真誠,一心一意讓自己的每一字、每一行,都指向山水和它圍罩的世界,以至于使筆下的星空和明月、山川和草木、蟬聲和鳥鳴……無不承載著曠遠的孤獨與苦難、宏闊的悲憫與憂思,以及由此帶來的詩人對生存本質(zhì)和生命密碼深入探索之后的峰回路轉(zhuǎn)和豁然開朗。來看幾首詩吧:
月光如被/大被同眠/蓋過李白王維蘇東坡……/從六五年十一月十四日/開始蓋我——《月光如被》
地球上的山/大都屬于某個山系/比如安第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 秦嶺龍門山脈/一座一座山/有名的無名的/相互攙扶著/你知道不知道名字/它們不在眼前/就在天邊 但每一座峰/都是孤立無援的——《孤峰》
我們是林子里的鳥/有一天走了/林子就安靜了//我們是河里的石頭/有一天走了/河水就歡暢了//我們是天上的云/有一天走了/月亮就出來了//我們是四季風(fēng)啊/有一天走了/萬物都不用點頭了//我們是人山人海啊/有一天走了/青草就長出來了——《走了》
2022 年/烏鴉和所有發(fā)生的事情相比/變白了//變白了的烏鴉/憂心忡忡/看著人世間/像一部默片/浸泡在苦海里/不發(fā)出一點聲音//看著看著/烏鴉大叫起來/變得更白了——《烏鴉》
沒有觀眾的音樂會/沒有觀眾的足球比賽/沒有觀眾的現(xiàn)場直播/沒有學(xué)生的畢業(yè)典禮/沒有一個香客的寺院/沒有主辦地的晚會/沒有原告也沒有被告的審判//大陸分割為孤島/人人自危的孤島/他人即地獄/七十五億個活地獄//接著會不會是——/沒有蜜蜂的春天/沒有閻王的閻王殿/沒有上帝的天堂……//地球空無一人/回到造物主手中/蒸熏/消毒/殺菌/像一粒骰子/被重新擲回茫茫太空——《被重新擲回茫茫太空》
現(xiàn)實的無奈和詩人經(jīng)歷的病痛和折磨,加深了詩人對生存的體悟和對生命與死亡的思索。這種體悟和思索是發(fā)自肺腑的,是刻苦銘心的,是精神甚至靈魂意義上的。加之質(zhì)樸、簡潔、節(jié)制乃至白描的語調(diào),對修飾、形容的剔除所達到的詩的質(zhì)地的具體,使得他的詩歌在當(dāng)今新時代的語境下更具活性,更具張力,從而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的品相和先鋒的品質(zhì)。
我前面談到蔣雪峰近些年的詩歌具有明顯的口語化風(fēng)格,這里我無意去比較抒情詩、意象詩與口語詩的優(yōu)劣,也并不是說口語的就是現(xiàn)代的、先鋒的,但口語作為語言建設(shè)的指向,它顯然具有明確而自覺的現(xiàn)代意義和先鋒意義。我想說的是,除了這一點外,衡量一個詩人的詩歌(或者說一首詩)是否具有現(xiàn)代的品相和先鋒的品質(zhì),一是看是否具有智性的審視事物的眼光;二是看是否將簡潔作為最高的美學(xué)追求;三是看是否將宏大的思考和情懷凝煉在語言之中;四是看是否有基于語言的感覺所形成的詩感;五是看是否有基于事物及基于人與事物的關(guān)系所形成的詩性。也就是說,詩應(yīng)“被濃縮在具體而可把握的事物之中”,通過語言的張力,形成一條詩意通道。(以上觀點分別源自徐江、沈浩波相關(guān)文章)
蔣雪峰的這本詩集,不,是他這些年呈井噴狀態(tài)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詩歌,都呈現(xiàn)出這樣的特質(zhì)——及人、及物、在場、具體,詩性、詩意比任何隔靴搔癢、裝腔作勢、故弄玄虛的空洞感嘆,空泛的抒情都來得真實、率性和接地氣。世間豐富的痛苦、生命無常的感嘆、人生復(fù)雜的況味在“大道至簡” 中淋漓呈現(xiàn),苦難意識與悲憫情懷在節(jié)制與冷靜的言說中力透紙背,可謂 “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
坦率地講,我的詩歌審美趣味是比較多樣化的,也可以說是博愛的,我認為好的詩歌,無論什么風(fēng)格,我都會喜歡。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的審美趣味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在不斷地修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相對更喜歡一些華麗、唯美乃至深奧的詩歌,比如意象派、浪漫主義、象征意義的詩歌,四五十歲以后,我就相對更喜歡質(zhì)樸的、坦率的、及人及物的詩歌,比如口語化風(fēng)格的詩歌,我近年的創(chuàng)作實踐也呈現(xiàn)出這一傾向,那些質(zhì)樸的光輝,“事實的詩意”(伊沙語),時常沁入我的內(nèi)心,讓我顯得更加內(nèi)斂、清澈與透明。再說一下,我無意比較它們之間的高下與優(yōu)劣,只想說明坦率、真實、無私、無畏既是通往詩歌之路,也是通往人生之路的。好了,扯遠了,再來看幾首詩吧。
活著。她的頭發(fā)和米一樣白/和面粉一樣白/和鹽一樣白/和沒漿染的布一樣白/和豬一樣白/和雪一樣白/和蘆花一樣白/死后,和月亮一樣白——《外婆》
從不在一起飛/也不在一塊兒覓食/更不會一起合唱/保持著眼不見為凈的距離/在昌明河上/白鷺飛過去飛過來/不見一只灰鷺/灰鷺飛過去飛過來時/也不見一只白鷺——《白鷺和灰鷺》
如果一只鳥站在天上不動/看著人間一聲不吭/會不會把地上的人/嚇得/全部飛起來——《一只鳥站在天上不動》空、山與水、人與物,并接連不斷地把這些痛苦與苦難和流逝的時間融為一體,同頻共振,用憂傷而堅定的血液浸透生命的秘密,讓大悲“止于一滴朝露/止息于你”(《大悲》),讓“整個世界/蜷縮在你的腳下/不發(fā)出一點聲音”(《書房》)。這是怎樣的悲憫與鎮(zhèn)定,又需要怎樣的情懷與堅韌!
突然想起牛放兄曾在不久前的一次飯局上說過,蔣雪峰的寫作是“靈魂寫作”,我當(dāng)時沒來得及請教他“靈魂寫作” 的內(nèi)涵和意義,自己也無力詮釋,但我敢肯定地說,一個沒有靈魂高度的詩人是無法洞悉生命的本質(zhì)的。蔣雪峰,用他一生所經(jīng)歷的痛苦經(jīng)驗和體味到的生命的苦難來感念時與
此刻,已夜深人靜,萬籟俱寂
我看見無邊的黑
籠罩著周遭的一切
我聽見那憂傷而苦難的靈魂
在遠處,在那高高的山上
長鳴不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