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昊
餐桌上,許多食物被賦予神奇的效果?!岸喑渣c枸杞,明目的!”“多吃苦瓜降血糖,還有洋蔥通血管。”“多喝蜂蜜水可以美容。”……
它們真的這么神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一種叫鞣酸的物質有很強的收斂作用,可以將糞便結成干硬糞便,從而導致便秘。香蕉中就含有鞣酸,尤其是未熟的香蕉,更含有大量的鞣酸。熟透的香蕉也并非預防便秘的上等選擇,高膳食纖維食物才是通便的“利器”,比如燕麥、紅薯、蔬菜、玉米等。
豬蹄富含膠原蛋白,確實沒錯,口感也很誘人。但是膠原蛋白吃下去,會被消化液分解成單個的氨基酸,然后才能被吸收進入血液,因此吃膠原蛋白最多只能增加氨基酸的供應,并不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此外,膠原蛋白本身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不是很高,并且豬蹄中含有超高脂肪和膽固醇,一個豬蹄就可以讓一天的膽固醇飽和。同樣雞爪、鴨爪雖然口感不錯,但是美容效果也差強人意,因為膠原蛋白不能被吸收。
銀耳湯黏糊糊的,好像非常潤。傳言中也經常把它跟潤肺聯系在一起。其實銀耳的口感只是因為銀耳多糖而已,屬于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是一種健康食物。不僅僅是銀耳,靠吃東西清肺都是不現實的。
菠菜補鐵的概念最早源于動畫片《大力水手》。實際上,菠菜含鐵量并不最高,也不能補血。菠菜中還含有草酸,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不能被人體所利用,真正補鐵的是動物的內臟、瘦肉等。但以菠菜為代表的綠色蔬菜提供許多其他的人體必需元素,最典型的是維生素K1。
由于紅棗的顏色和高含鐵量,很多人認為它是補血佳品。但是紅棗中本身所含的鐵和其他植物源性鐵一樣,屬于“非血紅素鐵”,這種鐵含量雖然尚可,但是吸收率低,所以紅棗的補鐵效果也不理想。
紅棗中的維生素C含量的確很高,可以促進鐵的吸收,但最主要的是提供了每日需要的維生素C。
喝茶容易餓得更快,所以讓人有了喝茶減肥的錯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茶堿和可可堿等復雜成分,能顯著刺激胃酸分泌,促進胃動力,使胃酸分泌增加,有助于食物消化,喝完茶或許可以很快地從油膩食物中恢復過來。不過“消脂解膩”或“餓得更快”的感覺并不能減肥,因為,我們吃進去的能量并沒有因為喝茶而損耗掉,由此來說,“喝茶減肥”的說法不成立。
不管是婚宴上、坐月子、手術之后,雞湯一直是中國人的滋補良藥。有人認為雞在被長時間熬煮之后,“精華”就在一碗湯里。其實,唯一能被溶到湯里的,就是油脂,還有少量的微量元素。雞湯大補,那是在物質生活不太好的年代,人們油脂攝入普遍不足。這時候富含油脂的雞湯成為提供外源性脂肪的最好渠道。其實蛋白質這種更健康的營養(yǎng)物質還是集中在雞肉里。如果你還在大口地喝著所謂“滋補雞湯”,那就離高血壓和高血脂不遠了。
苦瓜雖然含糖量很低,但是吃苦瓜并不能降低血糖。枸杞富含維生素A,只是偶爾喝點枸杞泡茶,也達不到明目的效果。食物最主要的功效還是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