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魯迅作品中“藥” 的意象、 審美與哲理

2023-12-25 22:40李梓雯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46期
關鍵詞:魯迅作品意象

【摘要】魯迅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現(xiàn)代作家之一,迄今都因其杰出的藝術(shù)成就而受到人們的尊敬?!八帯钡囊庀笫囚斞缸髌分幸活惇毺厍彝怀龅拿缹W意象,相關內(nèi)容在魯迅的作品中多次出現(xiàn)。中藥是魯迅父親療救的希望,五石散是對文化的反諷,而人血饅頭則是當時國民愚昧的象征。實物之藥引起魯迅對中醫(yī)的反思,文字之藥是先生對民族療救的寄托?!八帯币庀筇N含著魯迅追尋“弟兄”的悲劇人生哲學以及等待“明天”的荒誕美學。

【關鍵詞】魯迅作品;“藥”意象;審美意象;哲理蘊含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6-0008-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6.002

在魯迅的作品中,“藥”是一個很普遍的意象。魯迅的很多作品都與“藥”有著密切的關系,像發(fā)表于“五四運動”期間的《藥》、“五四運動”之后的《明天》。從中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魯迅對于“藥”必然是“治病良藥”的認知;更多的時間里,他用尖銳的語言來諷刺中醫(yī)神秘的治療方式。當前,關于魯迅“藥”意象的研究尚有廣闊空間,筆者先探索“藥”意象在魯迅作品中的邏輯展開,中藥是魯迅父親療救的希望,五石散是對文化的反諷,而人血饅頭則是當時國民愚昧的象征。實物之藥引起魯迅對中醫(yī)的反思,文字之藥是先生對民族療救的寄托。明確這些意象的內(nèi)在動機和聯(lián)系,探索“藥”意象的哲理內(nèi)涵具有美學價值。

一、“藥”意象的邏輯展開

魯迅父親的健康每況愈下,中藥成為魯迅父親療救的希望,但在現(xiàn)實中也讓魯迅失望了。1926年10月,魯迅在《父親的病》中表達了對紹興名醫(yī)“陳蓮河”的痛恨?!瓣惿徍印庇眯┰S奇怪難尋的藥物,比如成對的原配的蟋蟀、十株平地木、敗鼓皮丸,未能救治魯迅的父親。昂貴的醫(yī)藥費,特殊的藥材,使魯迅年幼的時候很為難,可是他的父親卻醫(yī)治無效,在病痛的折磨下去世了,魯迅也因此對“陳蓮河”產(chǎn)生了怨念。據(jù)史料記載,“陳蓮河”即紹興名醫(yī)何廉臣。此外,《明天》這篇小說里也有個叫“何小仙”的醫(yī)生;在《狂人日記》中,給“我”看病的大夫,就是“何先生”。這些大夫都是中醫(yī)醫(yī)師,并且在魯迅的筆下,他們都是說不出所以然,又喜歡故弄玄虛的,巧妙的是都姓“何”。證明魯迅對中藥、對中醫(yī),著實是失望了。

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中,魯迅寫到晉人服用一種藥,名為“五石散”。據(jù)史書記載,此藥極佳,服之可化虛為強,還可使人的肌膚吹彈可破。由何晏開始吃起,所有人都跟著吃了起來,這藥很麻煩,窮人是不能吃的,若是不小心,就會中毒而亡。服下藥后,不能休息,必須步行,行走的時候,身上的氣息就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的“散”。魯迅先生以為,晉人穿著寬松的衣裳,是因為服用五石散后,皮膚會變得很燙,很容易被劃破?!皶x人輕裘緩帶寬衣,不鞋而屐,世人以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飄逸的了,其實他心里都是很苦的。”普通人理解不了這些魏晉名士為什么要吃五石散,并且穿得寬大飄逸,這也是魯迅對啟蒙思想的反思,與魯迅對啟蒙者命運的思考相契合。魯迅很早就意識到啟蒙者與大眾的關系是疏離的,中間有一層厚屏障。1925年5月,魯迅在《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者自敘傳略》中指出,“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在中國實在算一件難事”,因為“人人之間各有一道高墻,將各個分離,使大家的心無從相印”。

“魏晉時所謂崇奉禮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過偶然崇奉,如曹操殺孔融,司馬懿殺嵇康,都是因為他們和不孝有關,但實在曹操司馬懿何嘗是著名的孝子,不過將這個名義,加罪于反對自己的人罷了。于是老實人以為如此利用,褻瀆了禮教,不平之極,無計可施,激而變成不談禮教,不信禮教,甚至于反對禮教。——但其實不過是態(tài)度,至于他們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禮教,當作寶貝,比曹操司馬懿們要迂執(zhí)得多。”魯迅認為那些大談禮教、提倡孝道的人,內(nèi)心不一定真的想維護禮教,他們僅僅用禮教來為自己的篡位和爭權(quán)奪利找出一個合乎情理的理由,甚至有人用禮教來清除異己,是打著儒家的名號,做著見不得人的勾當罷了。魏晉名士阮籍、嵇康等人,他們都是信仰禮教,崇尚禮教的。但在那個禮教被有心人惡意利用的時代,他們必須堅守本心,表現(xiàn)出憤怒的批評。他們要批判的是當時社會不合規(guī)矩的虛偽禮教,不是我們所認為的儒家精神。后世因循“道統(tǒng)”說,僅見其所作之事,便覺得他們吃五石散、衣冠不整,放浪形骸之外,如果不深入了解,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中國以儒家為中心的精神和文化傳統(tǒng),雖然幾千年來一直延續(xù)著,但在今天的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歷史背景下,仍然顯示出它的獨特的思想和社會價值。但因其特定的歷史階段和特定的情況,其所表現(xiàn)出的具體風貌與思想形態(tài)并不完全相同。對于魏晉名士嵇康、阮籍等人所提出的“非湯武而薄周孔”,一直被視為儒家傳統(tǒng)以外的一種異端。然而,從歷史的角度對魏晉社會政治氣氛進行深度分析,對像嵇阮這樣的當時思想家的內(nèi)心世界進行分析,則有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結(jié)論。魯迅寫晉人服用“五石散”這一藥物,在當時中國錯綜復雜的背景下進行了重新設置和轉(zhuǎn)換,看似荒誕、滑稽的歷史細節(jié)背后,隱藏著一種深深的無力和歷史的失落。

以“人血饅頭”為“藥”,是當時國人愚昧的象征?!端帯纷鳛轸斞缸钪男≌f之一,“藥”字只留存于標題之中。小說中,小栓一出場,便是十分虛弱的,伴隨著陣陣咳嗽。為了救治小栓,華老栓買了“人血饅頭”, 華大媽燒了給小栓吃,小栓很仔細地拗開了饅頭,吃了下去?!叭搜z頭”是治病的“藥”,似乎是小說中的人物約定俗成的。當時很多民眾都相信“人血饅頭”是“藥”,竟沒有一個人提出質(zhì)疑,可見當時人們的愚昧無知。

他們把能得到“人血饅頭”的人作為幸運兒,革命家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意義被沖淡了。魯迅在文中沒有專門突出革命英雄的勇敢與堅韌,也沒有強調(diào)他們的缺點和局限,而是展現(xiàn)了革命者、啟蒙者,也就是這些先鋒,被包圍、迫害、犧牲后被人踩在腳下的悲慘命運。魯迅對于人民對待革命先覺者的態(tài)度,始終存在著一種強烈的悲憤。在魯迅作品中,愚昧的民眾拒絕啟蒙者和革命者的建議和“療救”,甚至對他們采取敵對的態(tài)度。而對于偽醫(yī)、江湖郎中,愚昧的民眾不僅承認他們的身份,對他們有一種盲目的崇拜,接受他們的醫(yī)治,甚至不惜以金錢和性命為代價。在魯迅的《藥》中,華老栓一家,還有他身邊的人,都對康大叔畢恭畢敬,奉若神明,深信不疑。但小說以華小栓服藥后的無用和最后的死亡為“反諷”敘述,“證偽”了康大叔的假醫(yī)師身份和藥品的無效用,從而還原了他的真正身份和把“人血饅頭”作為“藥”的荒誕。而這些“偽醫(yī)”,卻能肆無忌憚地行醫(yī),而且還得到了百姓的認可,可想而知,當時的華夏中國是何等的悲慘,那時的百姓是多么的愚昧無知。

二、“藥”意象的美學象征

魯迅少時父親患病、治療、死亡,家庭衰敗和社會的歧視,導致魯迅“少年老成”的個性和長子的責任感的形成,也是造成他對中醫(yī)產(chǎn)生懷疑和憎恨以及后面棄醫(yī)從文的主要原因。在魯迅的作品中,存在著一種“醫(yī)生”,他們行醫(yī)多年,但是他們的醫(yī)術(shù)、醫(yī)患關系以及治療的結(jié)果,具有虛偽性與荒唐性。魯迅的小說中,這種大夫的形象大多是“中醫(yī)”?!睹魈臁芬晃闹?,寡婦單四嫂子帶著自己的孩子去找何小仙看病,“何小仙伸開兩個手指頭按脈,指甲有四寸多長,單四嫂子暗自納罕,心里計算:寶兒該有活命了。但總免不了著急,便局局促促地說:‘先生,——我家的寶兒什么病呀?’‘他中焦塞著(指其消化不良)?!环潦聠??他……’‘先去吃兩貼。’‘他喘不過氣來,連鼻子都扇著呢。’‘這是火克金。’何小仙說了半句話,便閉上眼睛;單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問?!痹谶@幕對話和治療過程中,何小仙古怪的名字、四寸長的指甲、不問對象、不問病情、隨時隨地都能用含糊不清的語言、聽著玄之又玄的專業(yè)術(shù)語“偽證”了何小仙“名醫(yī)”的身份和醫(yī)術(shù),而孩子就診后的迅速死亡,更是進一步證明了他“庸醫(yī)”的本質(zhì)。魯迅的另外一部小說作品《弟兄》,也描述了中醫(yī)誤診之事。中醫(yī)白問山?jīng)]有何小仙那么冷漠、高高在上,但他卻把靖甫診成了猩紅熱。對“中醫(yī)”的諷刺描述,反映出魯迅一貫對于中醫(yī)批判否定的態(tài)度——欺世盜名和涂炭民生;從接受美學的角度看,這種諷刺描述有利于激發(fā)讀者的無限想象,在某種程度上使形式與內(nèi)涵完美統(tǒng)一,揭示更深層的意蘊——對傳統(tǒng),包括中醫(yī)在內(nèi)的傳統(tǒng)予以批判、否定,表達與封建傳統(tǒng)徹底對立的文化立場與態(tài)度。

“藥”之與魯迅,是魯迅生命中不可抽離的一部分。魯迅的一生,都在尋“藥”。首先,魯迅的父親在魯迅年幼時便生病了,魯迅也因此從小就接觸到了中醫(yī),認識了許多“名中醫(yī)”,像陳蓮河。魯迅從中醫(yī)陳蓮河那里拿藥,他總要在百草園里找一些奇怪的、無厘頭的藥材,比如原配的蟋蟀??上В斞父赣H的身體非但并未好轉(zhuǎn),在1896年秋天的一個深夜里撒手人寰,年僅36歲。兩年后,家道中落且認清現(xiàn)實的魯迅來到了江南水師學堂。在那里,魯迅學習了《化學衛(wèi)生論》,“便漸漸悟得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對中醫(yī)徹底失望。后來,魯迅遠赴日本學習西醫(yī)?!拔业膲艉苊罎M,預備卒業(yè)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倍螅斔陔娪吧峡吹嚼淠?、迂腐的中國人圍觀自己的同胞被殺之時,他的希望破滅了。魯迅明白了,靠西醫(yī)來救治國人這條路是行不通的,他把對藥的尋找轉(zhuǎn)向了“文藝”。他認為當下最重要的,是在改變國民的精神,喚醒民眾,這才是求“藥”,所以當時很多革命者和啟蒙者都在提倡文化運動。在這個追尋救治國民的精神之“藥”的過程中,魯迅希望又失望,再希望再失望,又一次希望,最后依舊失望。在魯迅的人生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藥”的象征意義的變化與滑行,從中藥——西藥——文字之藥的過程,藥物由“中藥”到“文字”的轉(zhuǎn)變。最終文字之藥的救治效果是怎么樣的呢?那個時候,《新生》還沒有誕生,就已經(jīng)流產(chǎn)了。顯然,魯迅想用文藝改變國民精神面貌的最初嘗試是不成功的。而后,魯迅就陷入了無盡的悲傷和孤獨的審美態(tài)度之中。當然,“魯迅常說自己所想的與所說的不一致,實際上就是他的‘內(nèi)面世界’與‘外面世界’之間存在著矛盾”,而“藥”意象雖不能完全勾勒出魯迅的“心理世界的輪廓”,但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魯迅心理世界的深層思想感情”。

三、“藥”意象的哲理蘊含

“藥”意象蘊含著魯迅追尋“弟兄”的悲劇人性?!兜苄帧肥顷P于物質(zhì)生活的真實敘述,即在物質(zhì)環(huán)境的約束下,親情的“虛弱”。與《傷逝》相比,《弟兄》的敘事方式更直接,開門見山。魯迅急切地想把親屬關系放到物質(zhì)世界中做實驗,想在這個場域中證實最親密的血緣關系也擋不住物質(zhì)的誘惑。

故事開頭,秦益堂滔滔不絕抱怨著兩個兒子從堂屋到門前爭搶錢財,甚至動起手來,而當?shù)臒o論怎樣都控制不了局面。從中,我們能輕易看出對于他們兄弟來說手足之親和金錢之道孰輕孰重。但張沛君在這里,他自豪地說:“我們就是不計較,彼此都一樣。我們就將錢財兩字不放在心上。這么一來,什么事也沒有了。”這就讓人覺得秦家兩兄弟會因為錢財打架可能是個例外。特別是沛君一聽弟弟靖甫極有可能得了不治之癥,急得坐立不安,更覺兄弟之間的感情不是由物質(zhì)所能摧毀的。但事情接下來就有些微妙了,當?shù)艿芫父Ρ恢嗅t(yī)白問山誤診為猩紅熱時,沛君守著病人不由得顧慮家計怎么去支持,他自己一個人鐵定是不行的,沛君自己有三個孩子,弟弟有兩個孩子, 養(yǎng)活他們尚且艱難,如何讓他們都去學校接受教育呢? 如果讓一兩個孩子去學堂讀書,自己的兒子康兒自然是最聰明的,到時候,大家一定要責怪他對弟弟靖甫的孩子不公平……小說前半部分有一個細節(jié)容易被大家所忽視,那就是靖甫一周的功課和作文非常多,十分忙碌。這里有兩點值得我們關注,首先是靖甫在家庭經(jīng)濟中的重要性,靖甫要努力工作,和沛君一起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其次是此刻雖不能說失業(yè),但收入?yún)s是暫時少了一些,所以靖甫的生病,或者不幸去世,就意味著整個家的破碎,一根支柱倒了。因為這巨大的生存壓力,沛君就不得已把自己置身于與弟弟靖甫的深厚手足之情與物質(zhì)壓力相沖突的漩渦中。在這樣的巨大壓力下,沛君在日復一日的擔憂中,竟做了一場夢,夢見靖甫病死后,他獨自一人維持家庭生計。讓自己的孩子進學校,而沒有讓弟弟的兩個孩子去上學。虐待侄兒荷生,用“鐵鑄似的”手掌,打得他滿臉是血。這一場夢,讓沛君渾身都是冷汗,惶恐不安,根本無法面對自己在夢里的樣子。夢的描述,是由瞬間的沖動,倏忽的情感以及零碎的思想,表現(xiàn)出人類心靈的黑暗。這場夢就像一只無形的大手,把沛君拉進了他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潛意識里,這些夢境總是在沛君的腦海里一閃一閃,揮之不去,它無情地摧毀了沛君的信仰,摧毀了他身為靖甫哥哥引以為豪的道德標準,把他那自詡為榜樣的形象打翻。因此,在小說的最后,沛君聽著別人對他的贊美,沛君心虛,無言以對。小說向世人傳遞了一個信息:在物質(zhì)的世界里,不管是理想還是現(xiàn)實,都是一個“錢”字;在現(xiàn)實生活中,“錢”一旦與物質(zhì)發(fā)生對立,結(jié)果就并不樂觀。這是現(xiàn)實存在的,金錢支配下的悲劇人性。

“藥”意象蘊含著等待“明天”的荒誕美學。魯迅小說中《明天》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及巧妙,其故事場景的設置是對照的,咸亨酒店與單四嫂子家對照。有論者認為這種設置意味著“原來死住在生的隔壁”。這是一種很好的解釋,但“死”和“生”之間,卻只有一層薄薄的隔板,更是暗示著“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這也是魯迅對當時國民劣根性的批判。從其美學意蘊上看,也蘊藏著魯迅對國家演變的深切憂慮。而最直接的、最具體的,就是“明天”二字。“明天”二字在這部小說里,無疑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并且是帶著荒誕性的。它既具有組織題材、形成線索的功能,又具有意蘊的主題、增強其內(nèi)涵的價值,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荒誕的、悖謬的審美體驗。

“明天”一詞在小說中出現(xiàn)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寶兒病危之時,小說原文是“寶兒也許是日輕夜重,到了明天,太陽一出,熱也會退,氣喘也會平的?!边@里飽含著單四嫂子的希望,她一邊擔憂著,一邊期待著奇跡的發(fā)生?!懊魈臁倍衷俅纬霈F(xiàn)是寶兒去世之后,悲痛欲絕的單四嫂子幻想著“這些事都是夢。明天醒過來,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寶兒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邊。”這位悲慘的母親開始欺騙自己。不過天亮之后,棺材鋪的人送了棺材來。讓她不得不接受寶兒已經(jīng)死了這個事實。當單四嫂子把寶兒安葬好后,“明天”一詞再一次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單四嫂子早睡著了,老拱們也走了,咸亨也關上了門了。這時的魯鎮(zhèn),便完全落在寂靜里。只有那暗夜為想變成明天,卻仍在這寂靜里奔波……”暗示單四嫂子內(nèi)心已經(jīng)絕望了。

“明天”第一次和第二次出現(xiàn),都給處于困頓中的單四嫂子帶來了“希望”。但是這渺小的“希望”在明天到來之后,全部是失望,轉(zhuǎn)頭一場空。寶兒的呼吸越來越弱,越來越緩慢,小說中描述寶兒的呼吸“幾乎長過一年”。寶兒吃了藥之后與魯迅的父親一樣,非但沒有好轉(zhuǎn)反,反而病情加重了,最終寶兒還是去世了。明天到了,裝寶兒的棺材也送來了?!懊魈臁北臼且粋€客觀的時間詞,但它存著一點單四嫂子對未來的念想,不過最終它還是掐滅了單四嫂子心中僅存的微弱的希望的燭光。前兩次出現(xiàn)的“明天” 不但是推動故事發(fā)展的時間線索,而且強化了作品的悲劇意蘊,使作品富有張力,原來明天之后是巨大的失望,乃至絕望,給人以荒誕的審美體驗。

“明天”第三次出現(xiàn),是以自然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它并沒有寄托單四嫂子的念想。但我們可以探賾這時魯鎮(zhèn)的世界,都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看不到希望和光明的未來。

以上所說的“明天”,僅從“明天”的話語結(jié)構(gòu)與作品內(nèi)涵的關聯(lián)層面來闡釋。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它,就必須使它與魯迅的整體思想、創(chuàng)作有更大的聯(lián)系和交流。小說中有一處非常值得讀者探賾索隱,那就是作者對單四嫂子“粗笨”的反復言說,似乎是提醒我們這其中別有深意。小說中對“粗笨”一詞的描寫和對“明天”的敘述,一共是三次。第一次,她還指望著“明天”的寶兒能好起來,可惜單四嫂子是個粗笨的女人,根本不知道“但”這個字有多恐怖。她對“明天”充滿了期待,“但”寶兒的病情在第二天就惡化了。第二次,她抱著寶兒去找何小仙看病,雖然她粗笨,但也明白,自己家、何家、濟世老店的路線連起來就是一個三角形,當然買好藥再回去路費更便宜。雖然她“粗笨”,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她也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與前面的提到的“粗笨”形成對比。第三次對她粗笨的描寫是在寶兒下葬后,她雖然粗笨,但也明白還魂是不可能的,她已經(jīng)絕望了,也漸漸接受寶兒離去的事實。三次出現(xiàn)的“粗笨”構(gòu)成一個整體,也代表著單四嫂子必須要接受自己兒子的死亡。

在劇情發(fā)展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勾勒并強調(diào)“粗笨”的單四嫂子似乎沒有什么價值,這看起來像是對“客觀偶然”的再現(xiàn)。從對話語境的角度來看,應該是指向讀者,并且是帶有諷刺意味的。諷刺是一種很微妙的手法,在進行語言交流時,說話者總是有意無意、給出或明或暗的提示,以便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因作者隱晦的表達,讀者需要將這些隱藏含義進行碎片化的拼接,局外人未必能夠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小說中單四嫂子是“粗笨”的,借此諷喻讀者應當是“聰明”的。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對羅蘭·巴特提出的“作者之死”的例證,文本的含義只有在文本間性中才能得到確定,而讀者的任務就是在閱讀時補全這個文本間性。因此,對單四嫂子“粗笨”的反復描寫,轉(zhuǎn)化為對讀者的“反諷”與警示。諷刺具有貶抑和否定的指向。小說中敘述者的貶抑指向并非是話語交流語境之外的單四嫂子,而是與敘述者進行溝通的“聽話人”,即敘述的接受者(讀者)。從文本的特定敘述角度來看,對單四嫂的“粗笨”的反復表達,可以說是敘述者有意構(gòu)建的諷刺話語。

再來看看“反諷”的語境,大部分都是在理解“明天”之前才出現(xiàn)的,也就是說,它的潛臺詞應該是在讀者對“明天”的理解上。在小說中,單四嫂子的“明天”是對“寶兒”活下去的期望,而在文本之外,它所隱喻的應該是對“明天”“希望”的理解與期待。單四嫂子對“明天”的希望,一次接一次地破滅,那種痛苦,讓這個“粗笨”的女人變得渾渾噩噩。但是,單四嫂子最后也只能接受自己的兒子已經(jīng)死亡這個事實,并放棄了對“明天”的幻想。小說中單四嫂子的“明天”與黑暗、尸體、死亡的形象聯(lián)系,即“希望”的丟失,也可以說是作家自身“悲觀”與“絕望”的一種情緒傳達與表現(xiàn)。給讀者呈現(xiàn)出等待“明天”的荒誕美學,營造一個自我安慰的虛擬世界,在其中消解并超越悲憤。

綜上所述,“藥”意象在魯迅作品之中,被賦予了獨特的美學意蘊。魯迅是自覺的啟蒙者,他以一支筆為武器、用“藥”來療救國民的疾患,魯迅自身的疾病文化心理也對其文學的審美趣味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并最終在作品中得以顯現(xiàn)。魯迅是思想的巨人和偉大的文學家,魯迅最具個性精神的思想無疑是為人民求“藥”。近代以來的思想家,沒有一個像魯迅這樣,將為人民求“藥”作為畢生的理想追求??梢哉f,魯迅終其一生是一位醫(yī)者,一位致力于“國民性改造”的特殊醫(yī)者。取材“病態(tài)社會”“揭出病苦 ”“引起療救的注意”就是魯迅作為社會病醫(yī)生也是作為文學家思考社會人生的方式。借助于“藥”意象,探尋國人“明天”的出路,在一次次的希望和失望中,對社會發(fā)出強烈的吶喊。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30.

[2]魯迅.魯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83.

[3]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35.

[4]張岱年主編.中國哲學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183.

[5]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74.

[6]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75.

[7]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38.

[8]崔紹懷.世紀轉(zhuǎn)型時期《野草》研究綜論[J].齊魯學刊,2015,(02):142-148.

[9]魯迅.魯迅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35.

[10](美)帕特里克·韓南.魯迅小說的技巧[M].張隆溪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312.

[11]張麗華.“原來死住在生的隔壁”——從夏目漱石《虞美人草》的角度閱讀魯迅小說《明天》[J].文學評論,2015,(01):76-87.

[12]魯迅.魯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555.

[13]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77.

[14]魯迅.魯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479.

作者簡介:

李梓雯,女,廣東潮州人,華南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魯迅作品、文藝美學。

猜你喜歡
魯迅作品意象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一場細雨,攜著意象而來
意象、形神
如何使孩子讀懂魯迅作品
今天我們需要從魯迅作品的教學中獲取什么
淺析魯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學語文教學中魯迅作品的溫情解讀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