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任冠青
讓婚禮少一些金錢的參與和功利的計算,多一些簡單的、真摯的祝福,才是更多年輕人期待的婚禮模樣。
每逢小長假,便是婚禮扎堆舉辦的高峰期,也是很多人直呼“錢包告急”的時刻。在這場婚禮“遭遇戰(zhàn)”中,似乎沒有絕對的贏家,每一方都仿佛各有苦衷。
譬如,對收到喜帖的人來說,隨不隨份子、隨多少,都要頗費一番思量。剛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尤其容易陷入兩難:若是份子隨少了,怕親友關系變得尷尬;可若是次次往高了給,又是一筆不菲的開銷,難免要囊中羞澀。因此,很多時候,水漲船高的禮金不僅會造成經濟壓力,還成為一種情緒負擔。
而另一邊,新人及其父母也各自有著難言之隱。很多新人雖不喜繁文縟節(jié),卻礙于風俗禮儀無從置喙,最后索性全權交給父母操辦。對父母來說,按老規(guī)矩操辦雖然耗神費力,可這畢竟是維系多年人情往來的一環(huán),也能就此收回此前送出的份子錢。
必須承認,婚禮風俗牽涉到代際差異、地域之別,不免會有傳統(tǒng)風俗與現代觀念之間的碰撞,移風易俗絕非一日之功??墒?,這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改變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在籌備婚禮時,不妨讓年輕人擁有更多主導權和話語權,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實現傳統(tǒng)與現代觀念的融合。
浙江杭州一對小兩口的創(chuàng)意就頗具啟發(fā)意義。為了減輕關系要好的未婚朋友的經濟壓力,又考慮到大家空手來參加婚禮會不好意思,他們便設計出了“禮金互免卡”,朋友來他們的婚禮可以免交禮金,以后他們參加朋友的婚禮也享有“禮金豁免權”,被網友稱為“一股清流”。這一創(chuàng)意也開啟了年輕人小圈子里的婚俗新模式。
其實,在前來祝賀的親友中,本來就有不同的關系模式。父母一輩身處熟人社會中,彼此走動、互相捧場是很自然的現象,多年來形成了相對固定的交往模式?!耙坏肚小钡匾笏麄兺V顾投Y金等延續(xù)多年的傳統(tǒng)婚俗,未免有些不近人情。而年輕人的社會流動性強,個人生活選擇更加多元,很多人也不愿將婚禮與金錢過度綁定,期待更加輕量、清爽、個性化的婚禮。
正視這種代際觀念的差異,是妥善處理分歧的第一步。相較于由父母全權操辦婚禮,年輕一代受歷史性或家族因素的束縛較少,也更能理解同齡人收到“紅包炸彈”時的尷尬感受,放手讓他們去策劃屬于自己的婚禮,可以在創(chuàng)新婚俗、兼顧父母需求與子女偏好上有更多作為。
比如,既然兩代人交往方式有別,就不妨對來賓進行合理“分流”:老一輩可以延續(xù)傳統(tǒng)的禮金風俗,年輕一代則可以開始制定他們自己的規(guī)則,比如推行“禮金互免卡”,不收禮金、只將紅包一角撕掉表示心意收到等。一旦這些“清流”婚俗推行開來,就可以在年輕人的朋友圈內形成良性循環(huán),使人們不必再背負過于沉重的“人情枷鎖”。
其實,邀請來賓參加婚禮的本意,就是希望獲得親友對新人的祝福。讓婚禮少一些金錢的參與和功利的計算,多一些簡單的、真摯的祝福,才是更多年輕人期待的婚禮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