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牟美嵐
王某在某購物平臺內衣店購買了一件內衣,交易價格26 元。收到貨后王某以質量問題為由申請僅退款不退貨,該內衣店讓王某提供質量問題的憑證,王某未提供,內衣店要求王某將退貨申請改為退款退貨,王某拒絕,內衣店也因此拒絕了王某僅退款不退貨的申請。
雙方發(fā)生爭議后王某通過購物平臺極速退款規(guī)則申請僅退款成功,購物平臺返還王某17 元。
內衣店多次聯系并要求王某退回貨款17 元,但王某拒不退還。于是,該內衣店委托律師查得王某身份、經常居住地等基本信息后將王某訴至法院,請求王某退還貨款17 元,賠償戶籍調檔信息、誤工費、材料打印費等損失合計600 余元。
法院經審理查明,王某稱試穿內衣后清洗內衣時發(fā)現內衣質量差,在與內衣店交涉時內衣店告知王某可以退貨退款,但王某拒絕退貨,要求退款,雙方因此陷入僵持。王某遂線上將質量問題告知購物平臺客服,并申請退款,但未提供商品存在質量問題的依據,購物平臺客服詢問王某是否同意不退貨但只退款17 元,王某回復同意,購物平臺遂給王某退款17 元。幾天后,購物平臺客服告知王某,他們與內衣店溝通失敗,需王某自行與內衣店協(xié)商處理。訴訟中,王某堅稱不退貨僅退款17 元是購物平臺給予她的處理辦法,她也同意這樣處理,內衣店不服該處理辦法,只能找購物平臺,不能找她。(摘編自“湖北高院”微信公眾號)
【以案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了消費者享有七天無理由退貨權,正常情況下,消費者應當遵循誠信原則,如實反映遇到的問題,及時出示相關證據并與平臺、商家溝通,通過正常程序維護自身權益。
在該案件中,購物平臺實際上誤導了王某,讓不了解法律和網上交易規(guī)則的王某誤認為不退貨僅退款17 元就是她與內衣店對于該爭議的處理結果。從案涉內衣買賣磋商過程看,王某是與內衣店而不是與購物平臺達成的內衣買賣合同,雙方因內衣買賣合同發(fā)生的爭議,雙方可以協(xié)商解決,購物平臺作為給消費者和商家搭建交易場所的平臺,也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調解雙方的爭議,但購物平臺強行作出不退貨僅退款17 元的“仲裁”,本質上對交易雙方并無約束力。按照“七日內無理由退貨”規(guī)則,王某本可以將購買的內衣郵寄回該內衣店指定地址,從而由購物平臺退回預付貨款26 元,但王某要求退款卻拒絕退貨且不能提出不退貨的實質依據顯屬違約,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在辦案人員耐心釋法明理后,王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之處,主動提出愿與某內衣店協(xié)商處理。經法官主持調解,王某自愿賠償某內衣店損失400元,并當庭支付,內衣店遂撤回了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