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2月,18歲的我應(yīng)征入伍,來到遙遠的西藏日喀則軍分區(qū)某邊防團服役。
新訓(xùn)結(jié)束,我被分到三連,任文書兼軍械員。當(dāng)時,正趕上改建塑料大棚,將竹制全部升級為鋼管焊接。為防止鋼管生銹,我們還將鋼管表面用一層塑料紙纏裹起來。
5月,是高原耕種青稞和蔬菜的季節(jié),副連長帶領(lǐng)后勤人員到牧區(qū)買羊糞。羊糞拉回來后,均勻地灑在大棚里,放水浸泡后翻地備種。
那時,我們的餐桌上基本上還是以罐頭、干菜、海帶和木耳為主。一般要到七八月,才能吃到連隊溫室大棚種植的菠菜、萵筍、黃瓜等。這些尋常的蔬菜,在海拔4600多米高原上可是珍饈??粗切┳约河H手栽培的、綠油油的鮮嫩蔬菜,官兵喜上眉梢,歡聲笑語一片。
在野外駐訓(xùn)或巡邏途中,我們也會撿一些可食用的野蘑菇,經(jīng)過炊事班長精心烹制,上一道紅燒肉(罐頭)燉蘑菇。這道菜湯鮮味美,我們經(jīng)常吃得不留一丁點兒殘渣,用連長的四川話說就是:“味道不擺了,巴適慘了?!?/p>
老兵退役前夕,軍區(qū)會從拉薩給團里送來后勤補給;大雪封山前,還會送來一批凍肉。連隊會在收到凍肉的第一時間組織大家制作臘肉——將肉腌制一周后,用燒地柏崖枝的煙薰,然后放在儲藏室里晾干。用這些自制的臘肉燉粉條、燉海帶或做大雜燴,冬季每星期做一頓,一個班打滿滿一盆,麻辣鮮香,那個味道才叫爽,吃完仿佛渾身都有使不完的勁——每每想起這道美食,我都有點垂涎欲滴。
服役期間,我先后在3個單位待過,擔(dān)任文書、新聞報道員、偵察班長等,因為有家傳中醫(yī)知識,我還給連隊軍醫(yī)打過下手……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到炊事班幫廚,每當(dāng)看到各種食材變成盤中美味,看著官兵大快朵頤的樣子,我心里美極了。
我曾經(jīng)駐守過一個哨所,那里離縣城有幾十公里,而且去縣城只能乘坐馬車。每次團里的給養(yǎng)車到哨所,大家就像過年一樣高興。在大雪封山的季節(jié),哨所的幾人輪流做飯,可食材就那幾樣,怎么做也做不出新花樣。1999年元旦,團里用推土機推出一條道路,把給養(yǎng)送上哨所后,我們每人興奮地拿起一根黃瓜吃,邊啃邊流淚。
2001年12月,我退伍返鄉(xiāng)。解甲之后,經(jīng)常夢回雪域高原,特別懷念那些與罐頭、臘肉、干菜“相依為命”的日子。
聽說,當(dāng)初我服役的邊防團、待過的哨所,現(xiàn)在的居住環(huán)境和后勤保障早已今非昔比,飯菜一年四季多種多樣,野外拉練、駐訓(xùn)、邊防巡邏時,還能吃上自熱食品……
我想,不管舌尖上的味道怎么變,屬于高原軍人的那種精神,永遠不會變。
(作者為楚雄州作家協(xié)會會員)
編輯/朱德華
2000年9月,王文才在西藏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