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美
為了保證楊梅的產(chǎn)量以及數(shù)量,我們應對楊梅樹進行高效地修剪,保證其樹形始終處于高光效的形態(tài)。本文從楊梅高光效樹形的標準出發(fā),對楊梅高光效樹形的特點做了簡要的介紹,并且提出了楊梅高光效樹形整形修剪技術的方式方法,旨在為相關種植及修剪人員提供思路,從而保證修剪的高效性,以提高楊梅的產(chǎn)量。
首先,楊梅的高光效樹形就是為了在最大程度上能夠讓果樹滿足所需要的光照,以促進其生長及發(fā)育。在這種情況下,果樹的光能利用率最高,一旦果樹獲得了充足的光照,便可以獲得更高的產(chǎn)量,同時提高其生長速度。與此同時,果樹的品質(zhì)也能夠得到保障。結(jié)合我國各地區(qū)的地勢特點以及楊梅生長的習性,我們可以了解到將楊梅的枝葉修剪成開心形最有利于楊梅的生長發(fā)育,此時的光可以對楊梅進行充足的照射,就會導致樹干的中部及下部都會結(jié)果,這樣的形狀能夠形成一種立體的樹形,無論是樹的哪個方位,都可以完整地接收到光照,從而為樹木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以便提高楊梅的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要使楊梅樹的樹形達到高光的要求,我們應保留3-4 個主干,并使各個主干之間保持90-120 度的夾角。在此基礎上,3 個主干錯落有致,形成一種直線延伸的形態(tài),而在每個主干的周圍都會生成3-4 個副枝干。除此之外,枝干的位置也有所講究,應將第一個主枝選擇在距離地面20 厘米左右的位置,在間隔15-20 厘米處安置第二和第三個主干,以此使得主干之間的間隙得以保證。而副枝干的位置也應該被嚴格考量,在距離主干60-70厘米處,放置第一個副枝干,將第一及第二個副枝干的距離控制在60 厘米左右,并且在距離第二個副枝干40 厘米的位置放置第三個副枝干。完成這些步驟之后,工作人員還應盡可能地保留大的側(cè)面枝節(jié),并保證整個樹干的中間部分采光最好,獲得充足的生長條件。
對于現(xiàn)在的楊梅樹來說,其具有四季都濃綠的特點,在其生長的過程中,其樹體會始終呈現(xiàn)健壯的姿態(tài),楊梅樹的樹冠相對比較整齊,樹的整體形態(tài)也較為優(yōu)美,而且其壽命會很長,因此較為適合被大量種植。例如,在我國的浙江省,楊梅樹是僅次于柑橘的第二多產(chǎn)量的水果,因此,我們應加大對于楊梅的引入力度,將其擴展到我國其他地區(qū),以保證其產(chǎn)量能夠達到人們的需求。在這樣的觀念引導下,我國的四川省也開始引進楊梅,而發(fā)展到今天,已經(jīng)進入了楊梅的盛產(chǎn)期。在早期的時候,為了保證楊梅的產(chǎn)量,相關工作人員會盡力避免對楊梅樹的修剪,較為放任的讓其生長,這樣就造成了那個時期種植的楊梅樹都較為挺拔,高度較高,能達到5 米左右,而這樣的高度就為楊梅樹的修剪及護理造成了很大的難度和障礙。除此之外,由于楊梅樹的生長非常迅速,其樹冠會持續(xù)地向外擴張,從而導致樹冠的部位不斷移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楊梅樹進入到盛果期,其樹冠便會不再擴大,這樣就形成了頂部的枝葉較為濃密的形態(tài),而相應地,楊梅樹的中部、下部以及內(nèi)膛就會變成一種虛空的狀態(tài),而這時,枯枝的數(shù)量也會增多,就形成了內(nèi)空外強的傘形樹形。這樣的樹形會對楊梅樹的產(chǎn)量產(chǎn)生抑制作用,影響其進一步的發(fā)展,甚至有些楊梅樹會開始呈現(xiàn)出衰老的狀態(tài),導致產(chǎn)量持續(xù)降低,為噴藥、施肥等一系列工序帶來諸多不便。因此,我們應及時地對楊梅樹進行修剪,重新雕刻楊梅樹的形狀,保證其可以充分地受到光照,從而獲得更高的產(chǎn)量。
對于楊梅高光效的樹形來說,我們應保證各個主干之間錯落有致并且不會相互重疊,從而使每一部分都受到充足的光照,以為生長提供最為適宜的條件及環(huán)境。在這樣的情況下,會形成較為健壯的結(jié)果枝,而且楊梅樹的內(nèi)膛也不會虛空,這樣就會形成較好的立體效果,從而使楊梅的產(chǎn)量得到保證。一旦楊樹具有這樣的樹形,便會使每個葉片都受到光線的照射,這樣可以從最大程度上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從而推動楊梅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和壯大。
在對楊梅高光效樹形進行不斷改造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主干采用逐年減除的方式方法,以消除楊梅樹的無效枝葉,抑制這些枝葉對于楊梅樹的營養(yǎng)消耗。通過這樣的操作,營養(yǎng)可以更多地向中心樹干集中和過渡,這樣可以促進光合作用的增強,以促進楊梅樹更好地生長。在對枝葉進行挑選及修剪之后,將更有利于楊梅樹形成健壯的花芽,這樣也就可以使得楊梅的口感更加飽滿,楊梅的食用價值能夠得以發(fā)揮。
在這種高光效樹形生長下的楊梅,可以促進其果實的品質(zhì)達到最優(yōu),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并且使得每個葉片最大面積地受到光能的滋養(yǎng),以促進其進一步生長和發(fā)育。在光能充足的條件下,楊梅的養(yǎng)分可以被不斷積累,達到供給其茁壯生長的程度,從而使得其酸度和甜度之間達到一種均衡,以保證口感的最佳。只有這樣,楊梅的銷量才能夠有所保證,供給和需求之間才能夠達到一種平衡。
對于高光效樹形下的楊梅來說,其具有很多優(yōu)勢,其中包括在這種形狀之下,楊梅樹會更加易于管理,并且便于工作人員對其掌握。只要將楊梅樹設計成這樣的形狀,便可以大大節(jié)省修剪的時間和精力,并且所用到的工料也會相對減少,這樣便可以更有利于制定符合規(guī)范化及合理化的傻瓜技術,以使其更加符合當今時代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趨勢。由于高光效的樹形,楊梅樹可以受到更多的光照,其在透風及透光的條件之下可以有效防止病蟲害的泛濫,從而減少對楊梅樹的用藥,使其更加符合綠色的生長要求。
對于楊梅樹,結(jié)合我國各地的地勢以及氣候環(huán)境來說,要想使其達到營養(yǎng)均衡以及平衡生長,我們就必須對楊梅樹的高度加以控制,從而保證楊梅的質(zhì)量以及產(chǎn)量,使其更加便于管理。在修剪的過程中,我們要遵循如下原則,首先我們應控制楊梅樹的高度,避免其枝葉過密,對于枝干來說,我們應去除直立的而保留斜式生長的,并且剪上不剪下,剪外不剪內(nèi)。這樣才能保證楊梅樹受到充足的光照,呈現(xiàn)立體的生長狀態(tài)。對于樹冠高度來說,我們應將其控制在3 米以內(nèi),通過不斷地修剪,保證其枝干間不過分緊密,也不過分稀疏,內(nèi)部不虛空,以為各部分生長及發(fā)育提供充足的空間。對于修剪時間來講,我們應根據(jù)樹木的類型,來進行劃分和歸類。例如,對于強樹來說,應在11-12 月對其進行修剪;對于弱樹來說,應在2 月下旬-3 月上旬對其進行修剪;對于其他的小的枝干,工作人員則可以隨時對其進行修剪。
在大年的時候,我們可以對生長在頂部的樹枝進行修剪,以防其生長過旺,而對其他枝干的生長形成抑制作用。這樣可以成功將主干轉(zhuǎn)移到較小的枝條上面。對于較短的枝條進行修剪,可以大大減少大年的結(jié)果量,從而增加小年的產(chǎn)量和發(fā)枝量。
對于成年的楊梅樹來講,其比較容易形成內(nèi)空外強的傘形,這就會對楊梅樹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對其產(chǎn)量起到促進的作用。因此,我們應及時地對楊梅樹進行修剪,以使其保持傘狀的樹形。為此,我們可以采用開天窗大枝的修剪方法,剪掉樹干處的2-3個多余的樹枝,并且對其他枯死的枝條進行修剪,以使其內(nèi)部保持透氣的狀態(tài),進而促進楊梅樹枝條的抽發(fā),形成立體的樹形。
對于不同樹形的楊梅樹,我們都應采用統(tǒng)一的修剪方式及步驟,并且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依次進行,保證步步落實,從而保證楊梅樹的產(chǎn)量。在對楊梅樹進行改造時,我們通常會將時間控制在3-5 天之內(nèi),并且保證樹冠的高度在3 米以下,從而避免楊梅樹過高,對其開花結(jié)果造成一定的影響。在具體實施相應的要求時,我們應按照一定的步驟及程序進行,首先,我們應使楊梅樹的高度降低1 至1.5 米,其次,我們應修整楊梅樹的邊距,將其樹冠的高度降低1-1.5 米,這樣就可以將整體高度控制在3米左右。在實施第一步方法的過程中,我們應保證第一年的樹冠頂上的樹枝被鋸掉2-3 枝,這又被稱作開天窗的方式方法。在這樣的方法之下,陽光可以真正地滲透到樹冠的中下部,從而徹底地解決光照不均的問題,從而使楊梅樹真正地實現(xiàn)均勻受光,這樣在其中下部就可以開始萌發(fā)新的枝芽。到了第二年的時候,工作人員再將其樹冠頂部的大序枝全部去掉,或者是結(jié)合楊梅樹實際的生長情況,待到第三年的時候再將其修剪掉。以上這些方法都可以促進楊梅樹的生長及發(fā)育,從而使其產(chǎn)量達到最高。待到第三年的時候,倘若此時楊梅樹的樹冠頂上還保留有枝序,那么工作人員就可以繼續(xù)將其鋸斷,直到全部鋸完為止。在處理大枝的過程中,我們應保證不留短樁,因為一旦留下短樁,就可能誘發(fā)腐爛病的發(fā)生,因此在鋸枝時,我們應該盡量保證傷口的平緩。在實施第二步的方法時,我們應參照第一步,借鑒其中值得學習之處,例如在第一年中,應結(jié)合第一步的第三年,鋸掉大枝的一大截,保證被截掉的枝條長度在1-1.5 之間,并且去掉少量的較小枝序。而到了第二年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再鋸掉其他大枝的一大截,使樹冠的高度整體下降1-1.5 左右,從而達到楊梅樹高3 米的要求。
對于楊梅樹來說,為了保證其充分地受到光照,我們應該在修建的過程中遵循一些原則,例如將重疊的大枝處理掉,并且讓較為稀疏的地方生長一些大的枝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楊梅樹的均衡生長。經(jīng)過對楊梅樹的修剪,可以使其保持高光效的樹形,這樣就可以結(jié)出較為優(yōu)質(zhì)的果子,大眾將其稱作開窗子。倘若在楊梅樹的側(cè)面中部,存在粗度超過主干一半的主枝,或者是主枝所在的位置過于偏上,那么我們就要將在其中重疊的大枝全部去掉。在這樣的狀況下,就要求枝組間的配置相對合理,而且分布均勻,長勢較為健壯,從而更好地保證楊梅樹的內(nèi)膛及其他部位受到光照,更好地生長,實現(xiàn)更加立體的效果。
對于大年結(jié)的果樹來說,我們應該對其進行環(huán)割、拉枝、除萌、短截以及疏刪等處理,從而保證其正常生長及發(fā)育。就拉枝這一環(huán)節(jié)來說,我們要在一年中進行數(shù)次操作,從而保證所壓的枝條能夠形成想要的彎度,因為僅僅經(jīng)過一次的彎折,枝條很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恢復原狀,因此我們要反復多次地重復這一動作,以保證達到相應的效果。對于楊梅樹中的重疊枝,我們應及時地鋸掉,從而保證楊梅樹的正常生長。只有對楊梅樹進行及時地修剪,才有可能在透風又透光的狀態(tài)下實現(xiàn)楊梅樹的高度限制,造成楊梅之間的不擠壓,后期的不落果。對于同一枝條上抽出的多個小枝,我們應根據(jù)其所在的位置,來判斷對其處理方法,對于處在樹冠上部的小枝,我們應該去強枝留弱枝。而對于處在樹冠下部的小枝,我們應該去弱枝留強枝。對于過分擁擠的枝條,我們可以以剪去小枝為主,并且去掉長枝、枯枝、病蟲枝以及衰弱枝,疏刪密生枝以及直立枝,使側(cè)枝保持張開,從促進枝葉的生長及發(fā)育。對于整棵楊梅樹來說,我們應盡可能地保證樹木的上部枝條稀疏,而下部枝條較密,從而呈現(xiàn)出較為立體的樹木形狀,保證光照更為均勻。
為保證楊梅樹的正常生長,我們應對其加以修剪,而在修剪的過程中,我們應嚴格控制其修剪量,避免修剪過多,對楊梅樹的生長及發(fā)育造成影響。通常來講,在修剪的第一年,我們應保證修剪的大枝數(shù)量在總體大枝數(shù)量的35%左右,而到了第二年,則修剪25%左右,到了第三年,則修剪10%左右,到了第四年,就只修剪5%的大枝。這樣循序漸進地修剪,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修剪的總量,從而保證楊梅樹的生長。在大年中,我們可以更加偏重對于疏枝地修剪,而在小年中,我們則可以從輕考慮。在最開始對楊梅樹進行改造的1-2 年間,我們應該著重地除掉大枝,而不動小枝,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樹體返旺,避免修剪影響楊梅樹的產(chǎn)量。而到了第3、4 年,我們可以開始對小枝下手,可以通過理順小枝來調(diào)整整體的空間,減去細弱枝,留下長枝,從而有效避免枝條的交叉,形成較為立體的效果。只有這樣,楊梅樹才能有更大的生長空間,其總的修剪量才能夠得到控制。也只有這樣,楊梅的生長才能夠更加符合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生長狀態(tài)才會更加自然。
在對楊梅樹進行樹形改造之后,即進行高光效的樹形整形修剪之后,我們應注意對其傷口進行處理及保護,以免因為截枝而引起腐皮病以及植株枯死等。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傷口加以防護,例如,在截肢后,我們應首先剃平傷口,在傷口表面涂抹上新鮮的康復劑或者是石灰硫磺漿,在涂抹的過程中保證少量多次的原則,從而促進傷口的快速愈合。而對于大枝來說,我們應在其表面涂抹上白涂劑或者是在傷口處包扎上稻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修剪之后,大枝的周圍會出現(xiàn)一些小的枝芽,我們應對其進行及時地整理,去掉一些密生枝以及衰弱枝,而對于長梢來說,要及時地將其截斷,并促進其再次萌芽。只有這樣,楊梅樹才能夠更好地生長,最終形成較為立體的生長效果。也只有這樣,經(jīng)過截肢的傷口才能夠更好更快地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最初控制高度、增加產(chǎn)量以及提高質(zhì)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楊梅高光效樹形整形的修剪技術至關重要,我們應不斷對其進行改良,以使楊梅的產(chǎn)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根據(jù)上文的分析可得,楊梅高光效樹形整形修剪步驟包括對樹體的外形及整體高度控制的大枝進行處理和修剪、中部疏密開窗、對其他枝序的修剪處理以及對于修剪量的控制等。因此,我們應嚴格把控每一個步驟,保證修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