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糖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群,因胰島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糖尿病在老年群體中較常見,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通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控制病情,主要包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自我監(jiān)測血糖和糖尿病健康教育。其中,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綜合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減少醫(yī)療花費、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糖尿病、積極控制血糖、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等均有重要的意義。
飲食健康教育
通過飲食合理搭配,在科學控制能量、糖類、蛋白質、脂肪攝入的基礎上,注重營養(yǎng)素的平衡,以減輕胰島β細胞的負擔,減少藥物用量,盡量使患者的尿糖、血糖及血脂達到或接近正常值,改善或穩(wěn)定病情,防止和延緩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飲食治療是老年糖尿病的基礎治療,不論糖尿病的類型、病情輕重、有無并發(fā)癥、是否應用藥物治療,都應長期堅持。飲食治療的方案應根據(jù)病情、有無并發(fā)癥、血糖情況、身高、體重來制定,做到個體化。
掌握飲食治療的原則
合理控制能量攝入,三餐營養(yǎng)均勻搭配,做到菜譜多樣化。限制總能量、動物脂肪,尤其各類甜食的攝入量,增加粗糧、雜糧、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攝入量,合理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
明確飲食計算與餐次
根據(jù)老年患者的身高、體重、年齡、運動量計算能量供給量。標準體重:身高(cm)-105=標準體重(kg),總熱量=理想體重×按需熱卡數(shù)。按需熱量數(shù):輕體力勞動105~126J/(d·kg),中度體力勞動126~147J/(d·kg),重體力勞動168J/(d·kg),休息時84~105J/(d·kg)。脂肪為總熱量的20%~25%、糖類為總熱量的55%~65%、蛋白質為總熱量的10%~15%。上述值僅為參考,實際操作中以維持或略低于理想體重為宜,消瘦者攝入量適當提高,肥胖者攝入量相應減少。老年患者每天主食量在300~400 g,按一日三餐或四餐分配。對于病情穩(wěn)定的老年患者,每天三餐定時定量,比例分配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者根據(jù)飲食習慣及身體情況,少食多餐。對于用胰島素治療和易發(fā)生低血糖的老年患者,可根據(jù)情況在三餐間或晚上臨睡前加餐1次,但需要減少三餐的量,用幾塊低糖餅干、薯類、南瓜、山藥等來交換,防止低血糖發(fā)生。將一天的飲食分為主食類、蔬菜類、豆制品、水果類、奶及奶制品、肉類、禽蛋類、堅果類、油脂類等九類,根據(jù)個人飲食習慣,每天主食不少于所有食物的一半,保證充足的蛋白質供應,并把食物分配到各餐中,根據(jù)每天的需要分配食物份數(shù),進餐做到定時、定量,食物新鮮、潔凈。
適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烹飪方式
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減弱,咀嚼能力變差,習慣吃較軟爛的食物,所以烹飪方式以蒸、煮、燴、燉、煨等為主,減少油炸、煎、炒等。食物的加工應細、軟、松。但需提醒,食物烹煮時間越長,越容易被人體吸收,血糖升高就越快。為避免此類問題,盡量減少烹煮時間,食物不要切得過于細小;精米、精面搭配粗糧、雜糧一起烹煮;干稀搭配,粥品和粗糧、主食、蔬菜搭配食用。
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護理教育
通過多種方式指導患者堅持清淡飲食,以低鹽、低脂、低糖,以及適量蛋白質、纖維素為飲食原則,教會其計算總熱量;嚴格區(qū)分糖尿病患者的安全與不安全主食、蔬菜與飲品;飲食要有規(guī)律,切忌暴飲暴食;戒煙限酒,從而逐漸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習慣。
運動健康教育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的作用與意義
運動能改善機體各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增強體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可提高機體最大耗氧量,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臟和骨骼肌生理功能;有利于維護患者心理平衡,消除對疾病的焦慮,增加康復 信心;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使血中胰島素水平下降,有利于控制血糖和改善代謝。病情輕者在飲食控制基礎上進行體育鍛煉,可以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以超重、肥胖者居多,血液長期處于高凝狀態(tài)。而堅持運動能改善高凝狀態(tài),減輕引起動脈硬化的其他危險因素影響。此外,長期堅持運動能減少體內脂肪,增加肌肉量,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
老年糖尿病患者身體情況評估
根據(jù)年齡、性別、體型、飲食、平時活動量、血糖水平、有無慢性并發(fā)癥、是否接受藥物治療及劑量等進行綜合評估,再確定運動項目、運動次數(shù)、運動強度和運動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運動方式的健康教育
對于控制在正常范圍、無并發(fā)癥的老年患者,可進行快步走、跳廣場舞、騎自行車、打乒乓球、門球等中等強度的運動。對于血糖控制良好,原則上以有氧運動為主,由于步行不受場地支配,容易堅持,可作為首選。對于合并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并發(fā)癥的老年患者,建議進行低強度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力所能及的家務。單純飲食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周至少運動4次;用胰島素及口服降糖藥物者每天定時運動,控制血糖和調整藥物用量;體重超標的患者,運動的同時要減少熱量攝入,增加運動次數(shù)至每天1~2次。
老年糖尿病患者運動護理
運動的原則是循序漸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定時定量,以運動后不疲勞為準。由于整個運動過程講究對耐力的訓練,不建議做非常劇烈的運動。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相對比較虛弱,運動不當可能造成意外損傷,所以建議在運動時有家人的陪伴,并隨身攜帶一些方糖或甜果汁等。此外,運動時間盡量選擇在飯后1~2 h,避免在夜間和黃昏時進行激烈的活動,以免發(fā)生低血糖。若運動過程中發(fā)生呼吸短促、眩暈、惡心、視物模糊等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需提醒,不宜空腹運動,宜在餐后30 min進行,以防低血糖。
心理健康教育
老年糖尿病患者會出現(xiàn)多種心理問題,如悲觀、失望、緊張、恐懼、焦慮、急躁、抑郁、擔憂等,這與年齡大、病程較長、難治愈、醫(yī)療費用高、預后差等因素有關,因此需要做好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向患者講解糖尿病及其合并疾病的相關醫(yī)學知識,告知只要遵醫(yī)囑服用藥物,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的;平素可多聽一些舒緩、柔和的音樂,觀看一些娛樂節(jié)目,保持心態(tài)平和;多與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進行交流溝通,這對減輕心理壓力,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并實施針對性干預,以及時消除其負性情緒。鼓勵家屬做好心理支持工作,可使患者感受到源自親人的關心愛護,獲得精神與情感的支持,從而以更加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
小結
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激發(fā)其內在主動性和潛能,進而采取積極健康的日常行為,從而有效控制血糖,延緩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發(fā)展。同時,醫(yī)護人員應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尋求先進、實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滿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