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附子為試材,研究不同時期掐尖對漢中附子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長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時期掐尖對附子的株高、葉片數(shù)、莖粗、單株產量和單重≥10 g的附子產量均有影響。5月7日掐尖處理的附子產量和產值均為最高。
關鍵詞" "掐尖;附子;產量;中藥材
附子又名烏頭、草烏、鵝兒花、鐵花、五毒,在陜西漢中及四川一帶,也被稱作烏藥,為毛茛科植物烏頭子根的加工品,是《中國藥典》收載的616種中藥材之一,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臨床上用于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虛外感、寒濕痹痛等癥。
附子是漢中道地藥材之一,人工栽培歷史已有近500年,商品附子主要在海拔600 m以內平川地區(qū)及淺山丘陵區(qū)種植,繁種附子一般在海拔1 000 m以上山區(qū)種植。近年來漢中附子產量逐年增加,目前全市附子產量占全國66%以上。有資料表明,掐尖是農作物生產的一項簡單易行的增產措施,可以合理地調節(jié)作物體內營養(yǎng)物質的分配和運輸,協(xié)調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矛盾,使養(yǎng)分集中供給,減少養(yǎng)分的無謂消耗,但是漢中附子打頂掐尖時間及理論依據(jù)尚未見到報道。
為提高漢中附子的產量及產值,通過研究不同時間段掐尖對附子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長的影響,探索適合漢中附子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漢附1號,為漢中市農業(yè)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技術人員對漢中附子群體種進行系統(tǒng)選育后得到的新品系。該品系一致性較好,生長勢較強。1.2" "試驗方法" "試驗在陜西省城固縣三合鎮(zhèn)進行,前茬為蔬菜,土壤為沙壤土,肥力中等。選擇單重10 g左右、大小一致的附子作種,開溝做畦,畦寬(帶溝)1.5 m,每畦種5行,株行距17 cm×25 cm,畦長6 m,小區(qū)面積9 m2。分4個時期掐尖去頂,分別為處理1:5月7日掐尖;處理2:5月17日掐尖;處理3:5月27日掐尖;處理4:6月7日掐尖;對照(CK):不掐尖。每處理重復3次,共15個小區(qū)。掐尖后3~5 d摘1次側芽,連摘3次,其他管理技術同常規(guī)。第1次掐尖前對各小區(qū)隨機抽取10株并進行標記,測量調查株高、葉片數(shù)、莖粗,之后每10 d對標記的10株測量調查1次,至6月7日結束。7月28日收獲,收獲時每小區(qū)測量10株附子株高、莖粗、葉片數(shù)、單株產量等,最后按小區(qū)收獲,統(tǒng)計小區(qū)產量,并折算畝產。
1.3" "數(shù)據(jù)處理" "試驗數(shù)據(jù)用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采用新復極差法進行方差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掐尖時期對株高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掐尖后,附子的地上部生長逐漸減慢,收獲時CK株高最高,處理1最低。各處理間附子株高差異達極顯著水平。
把不同時期不同處理的附子株高繪制成折線圖,如圖1所示,附子在掐尖后,向上生長逐漸減慢,生長趨勢變得平緩,處理1最為平緩,處理4在前4次測量時沒有掐尖,與對照相比沒有差異,6月7日掐尖后,收獲時與對照有差異;收獲時,CK株高最高,趨勢線是所有處理中上升最快的,說明掐尖能明顯抑制附子地上部分生長。
2.2" "不同掐尖時期對葉片數(shù)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掐尖后附子展開的葉片數(shù)基本上不再增加,而未掐尖的附子葉片隨著生長而不斷增加。經方差分析得知,不同時期各處理葉片數(shù)差異顯著,處理1、處理2與處理3、處理4、CK差異極顯著,各個處理間附子葉片數(shù)差異顯著。
繪制成折線圖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所有處理在不掐尖前葉片數(shù)增加較快,掐尖后的附子葉片數(shù)不再增加,CK處理的葉片數(shù)在整個生育期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
2.3" "不同掐尖時期對莖粗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掐尖處理對附子的莖粗影響不大,經方差分析,各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繪制成折線圖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各處理的附子莖粗均呈現(xiàn)出生長前期增加較快,5月27后,生長趨勢逐漸平緩,6月7日附子莖粗和收獲時差異不大。
2.4" "不同掐尖時期對附子子根產量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各處理的單株產量處理1最高,CK最低,處理1、處理2與處理3、處理4、CK差異顯著,處理1與處理3、處理4及CK差異極顯著;從10個單株中子根重量≥10 g的附子產量和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處理1子根≥10 g產量最高,且與其他處理差異極顯著;子根<10 g產量處理2最高,處理1、處理2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處理1小區(qū)附子產量最高,CK最低,處理1與其他處理差異極顯著,處理2與處理4、CK差異極顯著,處理3與CK差異顯著;相較于CK,4個處理折合畝產均有增加,處理1增產" "17.82%,處理2增產10.69%,處理3增產7.92 %,處理4增產5.83 %。
3" "結論與討論
附子子根產量和品質有極高的人工栽培依賴性,修根及去除頂芽等措施都會對烏頭子根產量和品質產生巨大影響。試驗結果表明,5月7日掐尖,附子產量最高,且單重≥10 g產量也最高。大于10 g附子在加工分級中達三級以上,可以加工成附片,因此產值也較高。隨著掐尖時期的后移,附子產量逐漸降低,對照總產量和單重≥10 g產量均為最低,表明在5月7日前后,葉片15片以內時掐尖較為合適。在5月以前,漢中本地附子地上營養(yǎng)體太小,光合作用弱,植株矮小,不宜掐尖。本試驗掐尖過遲則地上部分生長茂盛,消耗養(yǎng)分較多,和地下部分爭奪養(yǎng)分,不利于附子子根膨大。在實際生產中,一些植株還會因不掐尖導致地上部分太重,遇到極端天氣容易倒伏折斷,影響產量的形成。因此,合理掐尖不僅能提高附子地下部分產量,還能防止自身過重倒伏,降低產量。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20.
[2] 張玉梅,胡燕琳,顧大國,等.掐尖對扁豆主要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上海農業(yè)學報,2013,29(06):103-106.
[3] 王囡囡,于忠和,宋英博,等.掐尖對大豆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大豆科學,2010,29(05):903-905.
[4] 何劍.漢中附子產業(yè)高產高效栽培集成技術研究[J].陜西農業(yè)科學,2020,66(01):97-100.
[5] 趙利華,羅霞,余馬,等.打頂對附子的產量及有效成分的影響[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8,29(07):1 732-1 734.
【基金項目】:陜西省重點研發(fā)計劃社會發(fā)展領域項目(2018SF-330);陜西省重點研發(fā)計劃農業(yè)農村領域(2024NC-YBXM-016)。
魏玲,王風敏,王永琦,孫瑞澤,王瑩潔,瞿艷麗,陜西省漢中市農業(yè)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郵編723000;胡江波,漢中市氣象局。
收稿日期: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