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葳(華東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上海 201100)
祥哥剌吉出生年份在1282—1284年之間,此時正是元代前期,朝局并不穩(wěn)定,而祥哥剌吉一生熱愛收藏,無心于政治,且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與眾多漢族文人結交甚廣,所以她又被稱為“中國書畫鑒藏史上最重要的女收藏家之一”。祥哥剌吉熱愛收藏書畫是定論,但她究竟更醉心于收藏何種審美風尚的書畫,本文試圖探究這個問題。
元仁宗在還是皇太子時,就與文人學者來往密切。作為漢族人的王振鵬在此時成為元仁宗東宮黨羽的一員,并于1310年向仁宗進獻了一幅龍舟題材的繪畫。這幅作品輾轉到了大長公主祥哥剌吉之處,并被她持有十二年有余。大長公主對此圖愛不釋手,以至于在1323年,也就是至治三年的天慶寺雅集上,命朋梅按照原樣再畫一幅,而朋梅也在眾多仍存世的龍舟圖上有自己的題跋,表明是奉祥哥剌吉之命而畫:“……恭惟大長公主嘗覽此圖,閱一紀馀,今奉教再作,但目力減如曩昔,勉而為之,深懼不足呈獻?!贝箝L公主對《龍池競渡》的偏愛不是偶然,在此版本的《龍池競渡圖》(圖1)中,可以同時看到“皇姊珍玩”與“皇姊圖書”的印章,這二印幾乎不會同時出現(xiàn)在古書畫上,龍池競渡是極其特殊的例子,作品整體藝術風格更偏工筆一路,線條流暢、精細,更追求精準細致地表達出界畫所需刻畫的亭臺樓閣,做到“神氣飛動,不為法拘”的同時又能精確地表達龍舟競賽的圖式。雖觀其書法與印章的品質與精細程度可知其為臨本,但也是根據(jù)原跡臨制,所以仍有研究價值。
圖1 元 王振鵬 《龍池競渡圖》 縱 30.2 cm 橫 243.8 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除了《龍池競渡圖》之外,大長公主書畫收藏眾多,結合其身世地位來看,她的書畫收藏絕大部分來源于元代內府收藏,也就是接收南宋藏品、通過賞賜等途徑轉入她之手。根據(jù)傅申先生研究,現(xiàn)存有皇姊兩方收藏印之一的作品共有十五件,其中有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唐代盧楞伽《六尊者像卷》、唐代國詮《善見律卷》、《梁武帝半身像軸》、宋高宗《洛神賦卷》、宋代黃庭堅《松風閣詩卷》、宋崔白《寒雀圖卷》、宋趙昌《蛺蝶圖卷》、宋代梁師閔《蘆汀密雪圖卷》、宋代劉松年《羅漢圖三軸》、宋人《葵花蛺蝶紈扇》、宋代趙高宗《金書草書七絕紈扇》、元代王振鵬《龍池競渡圖》、元人《廣寒宮圖軸》、元代錢選《白蓮圖卷》。從繪畫題材上看,大長公主酷愛佛教、花鳥、界畫、人物題材,而魏晉五代興起,北宋南宋達到高峰的山水畫作品大長公主并無太大興趣。從藝術風格上來看,大長公主明顯更偏愛院體畫、線條以白描為主一類的風格,至于從北宋時起所刮起的“士人畫”之風以及帶有部分寫意風格的作品,大長公主基本毫無興趣。
關于大長公主的審美趣味,史料記載較少,明朝危素在其《危學士全集》中有記載:“魯國大長公主好名畫,以自娛玩?!贝颂幍摹白詩省敝f與之后倪瓚所提出的“自娛說”是明顯不同的,大長公主的“以自娛玩”,是在進行書畫收藏時更看重主觀的審美愛好,更注重個人性別的喜好,也就是“女性視野”。這種“女性視野”與歷史上眾多的男性書畫收藏家是明顯不同的。
北宋時期,時人更注重收藏士人畫,幾乎很少有畫工畫,除了部分極為有名的畫工,其他的畫一概沒有。北宋大收藏家米芾就是如此,米芾在當時就提出了自己的收藏觀,他首先從畫面內容出發(fā),與祥哥剌吉不愛山水不同,米芾認為佛像勸誡故事圖為最佳,緊接著就是山水,有著“無窮之趣”,而“仕女翎毛”他認為甚至是“不入清玩”的。米芾最喜歡的是天真率意,且有無窮變化的書畫。米芾認為“劉原父收周鼎篆一器,百字”,由于其字法有鳥跡自然之狀,于是便可成為古今書法之首,要知道在當時“二王”和懷素的字帖也是十分流行的,而除了強烈的主觀喜好之外,米芾還十分看重一個客觀的條件,就是“古”。這一點也是其他收藏家與祥哥剌吉最為不同的一點,也就是用理性對“自娛性”的限制。米芾是極其厚古薄今的,他認為“今人”,也就是和他同朝宋人的畫十分沒有價值,不值得深度研究,如趙昌、王友、潭簧輩等的畫,若得之可以掛墻,以遮擋墻壁,若無,也不會覺得少。反觀大長公主的收藏,若以元朝前期作為時間軸的原點,那么屬于“今”這個時間段的南宋元人作品皆有,說明大長公主進行書畫收藏時并不太注重“古”與“今”這一點。
明代收藏家張丑關于“嗜古”也持同樣觀點,他在《清河書畫舫》說他好古成癖,不惜破產(chǎn)來求得唐宋書畫。事實也確實如此,他曾為了宋代李伯時所畫的《九歌圖》,以趙孟頫的《小竹石圖》、高彥敬的《巢云圖》和黃公望的《宵箕泉圖》三幅畫作去交換,確實可見張丑對古畫的狂熱。同時他也與米芾一樣,對繪畫題材有個人的審美喜好,在動物類別的繪畫題材中,只有以馬為繪畫題材的作品是有收藏賞玩價值的,其他作品如猿猴、兔子、麻雀等都是“不可入室”。
反觀大長公主祥哥剌吉的收藏目錄,祥哥剌吉并無“嗜古”與“薄今”的現(xiàn)象,從隋朝至元朝,各個時代的畫作都有一定數(shù)量。同時在題材上,除了山水畫這種可能隱喻前朝江山的題材,其他類型的作品她都有所涉及,尤其是被眾多文人收藏家輕視的花鳥、動物題材,她反而更加喜愛,此舉說明祥哥剌吉的收藏基本是以她個人喜好為主,雖然其中必然也有出于炫耀、占有稀有品的原因,但主要是“以自娛玩”,并非是緊隨著前者的潮流,如好古、重山水、重寫意等審美趣味。
祥哥剌吉為何喜歡《龍池競渡圖》?為何如此喜歡從未見過的龍舟競賽類界畫,以至于十幾年后還要求作者再作一幅?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方面是主觀上祥哥剌吉個人的對于書畫收藏的藝術審美愛好,另一方面是客觀上題材的價值,也就是龍舟圖式的功用與意義。
祥哥剌吉個人對書畫鑒藏的審美愛好上文已經(jīng)提過,而龍舟圖式的功用與意義,對于身處元朝大長公主之位的祥哥剌吉來說是十分特殊的。
元朝是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王朝,故上層人物與底層人民所產(chǎn)生的大量矛盾與割裂是必然的,此時圖畫的“勸誡”功能就必然會被上層所利用。龍舟題材首先包含太平盛世、安居樂業(yè)的隱喻,同時,王振鵬在題跋時寫道“儲皇簡澹無嗜欲”,也就是說當時的皇太子對待政治權力斗爭就如同龍舟競渡一樣單純,重點并不是爭標的結果,而是爭標的過程。這一切不僅粉飾政治,嘗試使人民認為自己生活在平穩(wěn)安定的社會之中,還為之后元朝的文人題跋預設了基調,塑造了一個良好溫和的皇太子儲君形象。在這一切的總和之下,龍舟爭標的圖式無論是向上取悅君主,還是向下安撫人民,都是十分有效的,這是祥哥剌吉以大長公主身份進行書畫收藏之時必然會考慮的因素。
元朝入駐中原的游牧民對傳統(tǒng)漢文化以及漢族建筑必定是不甚了解的,想要統(tǒng)治中原的元人必定需要學習漢文化相關的一切,所以此時能夠重現(xiàn)理想實景的界畫恰好滿足了這種需求。元代皇室可能在通過書籍等間接方式學習漢文化的同時,發(fā)現(xiàn)通過繪畫去領悟漢族文化中的暗喻、能指等是一種高效的方法,元朝想要越早統(tǒng)治中原,就需要越早了解漢文化。所以王振鵬通過龍舟圖試圖傳達一個跨越時空的漢族理想盛世是十分受元代皇室青睞的。這也導致了在未設立科舉制度的元朝前期,有許多漢人想要進入官僚體系,許多有長處的文人與畫工都想通過繪畫之長而進入仕途,而其升官的概率也十分高。王振鵬、柯九思、黃公望、王蒙等都去大都游歷過,嘗試用自己的繪畫才能尋求仕途官職。只有王振鵬官至漕運千戶,父母都受恩惠待遇,這與他上獻眾多龍舟界畫以及取得大長公主的喜愛是分不開的。
金明池最早是為訓練水軍所用,北宋時期成為一座著名的園林景點,且屬于皇家,所以北宋許多皇帝常來到此地,宋太宗就親臨此地監(jiān)督過鑿池。之后,“金明池”就成為詩詞中十分熱門的意象。王安石曾有詩:“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看綠衣郎。”這說的就是宋代科舉考試放榜之后,富貴人家擇婿的情景。至南宋時,又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等故事,又與愛情婚姻建立起了聯(lián)系。除此之外,金明池還被喻為西王母所居住之地以及東海三仙山等,可以看到宋代時金明池又與宗教產(chǎn)生了特殊的聯(lián)系。元代又如何賦予金明池新的意向內涵,這個問題在元代所指定的眾多界畫畫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解答,占領語境高地的同時也能契合士大夫文人心中所需的形象,可謂一舉兩得。
《龍池競渡圖》能成為祥哥剌吉的至愛絕非偶然。在藝術風格上,其繪畫精細,偏向院體的風格是祥哥剌吉的審美取向。與祥哥剌吉收藏的其他作品皆可互證。在題材上,其所能起到政治、文化以及語境占領的功用更是身為大長公主的祥哥剌吉及其家族急需的。從《龍池競渡圖》出發(fā)去理解祥哥剌吉的收藏趣味,能夠全面地觀其藝術收藏中主觀自娛的一面以及客觀性上家族政治所需的一面,也能更好地理解為何祥哥剌吉被稱為“中國書畫鑒藏史上最重要的女收藏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