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陳偉 趙云雷 桑曉慧 趙佩 崔艷利
收稿日期:2023-03-30? ? ?第一作者簡介:王紅梅,作物遺傳育種博士,研究方向為棉花遺傳育種,aywhm@163.com
基金項目: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CAAS-ASTIP-
CCRI);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CB2021C13)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育種與綜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河南 安陽 455000)
A mid-maturing, bollworm-resistant transgenic conventional cotton variety, CCRI 96019
Wang Hongmei, Chen Wei, Zhao Yunlei, Sang Xiaohui, Zhao Pei, Cui Yanli
摘要:中棉所96019為中熟轉抗蟲基因常規(guī)棉,202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黃河流域棉區(qū))。介紹了中棉所96019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栽培技術要點及其適宜種植區(qū)域。
關鍵詞:棉花;品種選育;中熟;常規(guī)棉;中棉所96019;抗蟲棉;轉基因
1 品種親本來源及選育過程
中棉所96019為轉蘇云金桿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基因抗蟲常規(guī)棉品種。品種來源:GKz中雜A49-668[1]×冀豐914[2]。其母本是從GKz中雜A49-668后代中系統(tǒng)選育出的抗蟲高產棉花品系,父本是國審棉品種冀豐914。2012年進行父母本組配,2012―2015年通過系統(tǒng)選育、多年多點比較試驗,篩選出豐產性好、抗病抗蟲性突出、纖維品質表現(xiàn)優(yōu)良的品系,定名為中棉所96019。2016年獲得有效區(qū)域為黃河流域的國家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證書編號為農基安證字(2016)第129號。2018―2019年參加國家黃河流域棉區(qū)中熟常規(guī)品種區(qū)域試驗,2020年參加國家黃河流域棉區(qū)中熟常規(guī)品種生產試驗,202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棉20220024。
2 品種特征特性
2.1 農藝學特性
中棉所96019為中熟轉抗蟲基因常規(guī)棉。春播生育期111 d。出苗好,株型較松散,果枝較長、較平展;莖稈較粗壯,茸毛中等;葉片中等大小,葉色綠;早熟不早衰;鈴卵圓形,吐絮暢;株高92.4 cm,第一果枝節(jié)位6.6,單株結鈴18.0個,鈴重6.0 g,籽指11.2 g,衣分41.0%,霜前花率96.5%(參見中心插頁彩版)。
2.2 產量表現(xiàn)
2018年黃河流域棉區(qū)中熟常規(guī)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結果:籽棉單產為4 155.6 kg·hm-2,比對照石抗126[3]增產12.2%;皮棉單產為1 653.0 kg·hm-2,比對照增產23.1%;霜前皮棉單產為1 560.2 kg·hm-2,比對照增產23.9%;17個試點中,中棉所96019籽棉及皮棉單產在河南安陽、山西運城、山東惠民表現(xiàn)突出,位居參試品種的首位,在其他試點位居2~5位,最高籽棉及皮棉單產分別為5 343.3 kg·hm-2和2 276.3 kg·hm-2。2019年黃河流域棉區(qū)中熟常規(guī)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結果:籽棉單產為4 044.0 kg·hm-2,比對照中棉所100[4]增產0.1%;皮棉單產為1 707.0 kg·hm-2,比對照增產1.9%;霜前皮棉單產為1 645.5 kg·hm-2,比對照增產2.2%;17個試點中,中棉所96019籽棉及皮棉單產在河南商丘、河北滄州、山東惠民及安徽靈璧表現(xiàn)突出,位居12個參試品種的2~3位,在其他試點位居4~8位,最高籽棉及皮棉單產分別達到5 100.0 kg·hm-2和2 044.5 kg·hm-2。2020年黃河流域棉區(qū)中熟常規(guī)品種生產試驗中中棉所96019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單產分別為4 015.5 kg·hm-2、1 714.5 kg·hm-2和1 644.0 kg·hm-2,比對照中棉所100分別增產6.3%、9.2%和9.2%;在8個參試品種14個試點中,中棉所96019的籽棉單產在河南原陽和山東金鄉(xiāng)位居參試品種的首位,最高籽棉單產為4 596.0 kg·hm-2;皮棉及霜前皮棉單產在河南西華、河南原陽、河南杞縣及江蘇徐州位居參試品種的首位,最高皮棉及霜前皮棉單產分別為2 055.0 kg·hm-2和1 955.0 kg·hm-2。
2.3 纖維品質
2018―2019年黃河流域棉區(qū)中熟常規(guī)品種區(qū)域試驗中取樣,經農業(yè)農村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HVI校準棉花標準校準),2年結果平均:中棉所96019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8.2 mm,斷裂比強度32.2 cN·tex-1,馬克隆值5.3,斷裂伸長率5.6%,反射率78.2%,黃色深度7.7,長度整齊度指數84.4%,紡紗均勻性指數140,纖維品質達到國家審定Ⅲ型棉花品種標準。
2.4 抗病蟲性
2018―2019年黃河流域棉區(qū)中熟常規(guī)品種區(qū)域試驗主持單位委托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進行抗病性鑒定,2年鑒定結果:中棉所96019枯萎病病情指數分別為6.0、1.1,抗枯萎?。ㄈ「咧担?;黃萎病病情指數分別為26.9、27.5,耐黃萎病(取高值)。
2018―2019年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對中棉所96019苗期、蕾期抗蟲性進行檢測,結果表明:中棉所96019抗蟲株率達100%,Bt蛋白表達量為393.59 ng·g-1,抗棉鈴蟲。
3 適宜種植范圍
適于黃河流域棉區(qū)春播種植,黃萎病重病地塊不宜種植。
4 栽培技術要點
營養(yǎng)缽育苗移栽,以4月上旬播種為宜;地膜覆蓋種植,以4月中旬播種為宜;露地直播,以4月下旬播種為宜。一般肥力地塊種植密度為3.75萬~4.50萬株·hm-2,機采棉地塊種植密度為7.50萬株·hm-2左右。施足底肥,早施重施花鈴肥,適當補施蓋頂肥。根據棉花長勢及天氣情況,合理進行化學調控。2代棉鈴蟲一般年份不需防治,3代、4代棉鈴蟲當百株2齡以上幼蟲超過5頭時應及時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花蚜蟲、紅蜘蛛、盲蝽、煙粉虱等其他害蟲。
參考文獻:
[1] 邢朝柱,郭立平,王海林,等. 轉基因抗蟲雜交棉——中棉所52[J]. 中國棉花,2006,33(5):11,22.
[2] 沈金龍,李妙,王國印,等. 棉花新品種冀豐914在蘇北地區(qū)的種植表現(xiàn)[J]. 中國棉花,2017,44(12):37-38.
[3] 李愛國,趙麗芬,李增書,等. 高產優(yōu)質轉Bt基因抗蟲棉品種國審“石抗126”[J]. 河北農業(yè)科學,2008,12(12):40,43.
[4] 姚金波,張永山,陳偉,等. 中熟常規(guī)轉基因抗蟲棉——中棉所100[J]. 中國棉花,2016,43(9):33-34.
(責任編輯:付毓? ? 責任校對:王小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