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美佳 陳鳳艷 王專研 皮艷敏 張杰 苗智
(1佳木斯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局部解剖學教研室,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2;2黑龍江省微生物-免疫調(diào)解網(wǎng)絡與相關疾病重點實驗室;3雙鴨山市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乳腺癌已發(fā)展為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其中以浸潤性導管癌為主〔1〕。乳腺癌常發(fā)生于40~60歲的中老年婦女。乳腺癌在男性中較罕見,僅占到所有乳腺癌的1%左右〔2〕。Lei等〔3〕報道顯示,我國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將持續(xù)上升,至2030年將分別明顯增加至36.27%和54.01 %。Shi等〔4〕對我國老年女性乳腺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評估顯示,預計至2023年將分別增加40%和52%。
乳腺癌的檢查方式多種多樣,以乳腺X線及超聲檢查居多。目前來講,大量研究〔5~7〕顯示,雙側(cè)乳腺X線攝片與乳腺超聲聯(lián)合檢查,可使乳腺癌確診率顯著提高。多項研究結(jié)果表明,超聲診斷可使乳腺癌診斷準確率顯著提高,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準確度、靈敏度及特異性最高,達97.31%、98.46%、96.15%〔8~10〕。此外,超聲引導下乳腺穿刺診斷乳腺癌的診斷率最高可達100%,這為乳腺癌的早期治療提供了重要依據(jù)〔11,12〕。本實驗運用高頻超聲記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鈣化及血流情況,并探討兩者與患者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
1.1研究對象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間于雙鴨山市人民醫(yī)院行穿刺活檢或手術治療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102例。納入標準:①患者皆為女性;②有完整超聲影像學資料;③有完整臨床病理資料;④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超聲檢查前已有手術和治療史者。
1.2超聲檢查與圖像分析 運用高頻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探頭頻率均調(diào)整至7.5 MHz以上。檢查前,患者保持10~15 min的靜息,待患者情緒、體征穩(wěn)定后,囑患者平臥位或側(cè)臥位,暴露雙側(cè)乳腺,依次對雙側(cè)乳腺呈放射狀和腋下淋巴結(jié)掃查。根據(jù)超聲圖像中是否有強回聲,判定有無鈣化。根據(jù)高頻超聲診斷儀中的彩色多普勒技術,判定腫瘤圖像中血流情況。腫瘤內(nèi)的血流參考Adler血流分級標準:腫塊內(nèi)無血流信號為0級;腫塊內(nèi)有少量血流信號,僅有1~2個點狀或細棒狀腫瘤血管為Ⅰ級;腫塊內(nèi)有中量血流信號,可見1個較長的血管穿入病灶,其長度大于等于腫瘤的半徑,或有3~4個點狀血管為Ⅱ級;腫塊內(nèi)有多量血流信號,可有2個較長血管或≥5個點狀血管為Ⅲ級。將上述0和Ⅰ級設定為乏血組、Ⅱ和Ⅲ級設定為豐富組。
1.3免疫組化染色 蠟塊切成厚度為5 μm切片,撈至載玻片上并攤片烘烤30 min;60 ℃烤片20 min以促使石蠟快速融化;切片于新鮮的二甲苯溶液中充分提拉、浸泡4次,每次10 min;切片經(jīng)梯度酒精入水,隨后浸入磷酸鹽緩沖液(PBS)中;切片浸入檸檬酸鈉修復液中,并用中檔微波加熱2次,每次10 min;冷卻至室溫后,PBS洗滌;切片置于3%過氧化氫中浸泡15 min; PBS洗滌;滴加封閉用羊血清試劑,室溫孵育60 min;甩去多余液體,滴加一抗,其中雌激素受體(ER)一抗購自上海基因公司(即用型),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一抗購自德國羅氏公司(即用型),孕激素受體(PR)一抗購自德國羅氏公司(稀釋比1∶2)、Ki-67一抗購自廈門通靈公司(稀釋比1∶150);4 ℃冰箱孵育過夜,PBS洗滌;滴加二抗,37 ℃孵育20 min;滴加鏈霉親和素-生物素復合物(SABC),37 ℃孵育30 min;二氨基聯(lián)苯胺(DAB)染色、蘇木素復染和鹽酸-乙醇分化后,用梯度酒精脫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樹膠封片,于鏡下觀察并進行圖像采集。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χ2檢驗、Fisher精確檢驗。
2.1有無鈣化與浸潤性導管癌腫瘤相關參數(shù)的關系 與無鈣化組比較,有鈣化組腫瘤直徑明顯增大,Ki-67表達明顯增多(P<0.05)。但兩組在年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組織學分級、ER、PR和HER2表達水平上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2.2鈣化分布與浸潤性導管癌腫瘤相關參數(shù)的關系 與鈣化散在分布組比較,鈣化簇狀分布組腫瘤直徑顯著增大,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顯著增強,組織學分級顯著增高,Ki-67表達顯著增多(P<0.05)。但兩組年齡、ER、PR和HER2表達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圖1。
2.3血流信號與浸潤性導管癌腫瘤相關參數(shù)的關系 與乏血組比較,血流豐富組腫瘤直徑顯著增大,Ki-67表達顯著增多(P<0.05)。但兩組在年齡、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組織分級、ER、PR和HER2表達上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圖1。
表1 有無鈣化、鈣化分布和血流信號與浸潤性導管癌腫瘤相關參數(shù)的關系
圖1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鈣化分布超聲及乏血組和血流豐富組Ki-67表達
乳腺癌的鈣化是影像學中重要的評價指標,不論是乳腺X線、超聲,還是磁共振檢測,均對鈣化有一定的描述。乳腺鉬靶雖然被認為是微鈣化檢查的金標準,然而其對致密型及多腺體的乳腺診斷能力較差。由于中國女性的乳腺主要以致密型腺體為主,且有相對較少的脂肪含量,因而大多數(shù)中國女性患者并不適用于乳腺鉬靶檢查〔12〕。隨著超聲影像技術的發(fā)展,多種檢查方式如高頻超聲、螢火蟲成像、彈性成像、彩色多普勒超聲等不斷被開發(fā),這大大提高超聲檢查鈣化的能力〔13〕。因此,超聲成像具有潛在成為檢查乳腺微鈣化的一種更有效、安全的檢查方法。
乳腺癌的鈣化有多種形式,其中微鈣化是區(qū)分乳腺癌良惡性的一項重要指標。根據(jù)鈣化的內(nèi)在化學成分與良惡性病變的關系,可將微鈣化分為Ⅰ型草酸鈣(CO)和Ⅱ型羥基磷灰石鈣(HA)兩類,乳腺病變中以CO為主要成分的微鈣化僅出現(xiàn)于如增生性乳腺病和小葉原位癌等非侵襲性乳腺疾病中,而HA僅在未分化導管癌等侵襲性惡性腫瘤中被發(fā)現(xiàn)〔14,15〕。另外,HA可增加白細胞介素(IL)-8等腫瘤促進細胞因子的表達,因此可促進乳腺腫瘤的惡性潛能〔16〕。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腫瘤細胞可分泌多種炎性細胞因子,如CC趨化因子配體(CCL)5、CCL2、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1,它們可導致大量的巨噬細胞浸潤到腫瘤部位,這部分聚集的巨噬細胞統(tǒng)稱為腫瘤相關巨噬細胞(AMS),它們可共同為微鈣化的成核中心提供基質(zhì)囊泡〔17〕。此外,大量研究表明,參與形成或調(diào)節(jié)鈣化的一些因子,如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BMP)2、骨橋蛋白(OPN)、骨涎蛋白(BSP)和骨連接蛋白(OSN)等與乳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且與乳腺癌的生存率、復發(fā)率等亦密切相關〔18,19〕。本研究顯示,與無鈣化組比較,有鈣化組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腫瘤直徑顯著增大,Ki-67表達顯著增多。進一步分析顯示,與鈣化散在分布組比較,鈣化簇狀分布組腫瘤直徑顯著增大,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顯著增強,組織學分級顯著增高、Ki-67表達顯著增多。Ki-67是在所有脊椎動物中均表達的核DNA結(jié)合蛋白,它可存在于細胞周期的G1、S和G2期,因此是一種廣泛用于腫瘤分級的增殖標志物〔20〕。目前,Ki-67已被認為是乳腺癌亞型分類、預后和治療反應預測的一個有用的臨床標志物,且它還可作為評估患者無復發(fā)生存率的預測因子〔21〕。
乳腺癌生長有賴于自身的血管滋養(yǎng),因此血流信號是評價其惡性程度的指標之一。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血流可作為檢測乳腺癌的重要指標。張蕾〔22〕的彩色多普勒超聲研究顯示,當乳腺腫塊表現(xiàn)為條狀血流信號時,PR陽性的可能性將增大。然而,本實驗結(jié)果沒有顯示血流與PR、ER和HER2表達具有相關性。
綜上,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發(fā)生鈣化、鈣化呈簇狀分布和血流豐富與腫瘤直徑增大、Ki-67表達增多等病理參數(shù)有關,提示高頻超聲檢查為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的臨床診斷及預后評估等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