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似乎在哪兒都能看到“科目三”的影子。中餐廳的扯面小哥在跳,健身博主帕梅拉在跳,俄羅斯皇家芭蕾舞團謝幕時跳,就連楊麗萍的舞團也前來打卡……不喜歡的網(wǎng)友認為其辣眼低俗:“科目三別上春晚,是我最后的底線。”喜歡的網(wǎng)友認為大俗即大雅,一段舞蹈能讓人跳得開心,不失為一件好事。
這場雅俗之爭,讓人想到前幾年走紅的海草舞、鬼步舞,它們以魔性的配樂動作引發(fā)狂熱刷屏,熱度過后卻銷聲匿跡。作為網(wǎng)絡快文化的“科目三們”,在誕生之初便帶有速成化、淺顯化、娛樂化的天然屬性,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蜻蜓點水、稍縱即逝的尷尬處境。
當下的爭議,反映出人們對快文化的關注與期望。如何讓快文化經(jīng)受時間考驗,如何利用好平臺、技術,讓快文化慢下來,讓更多雋永的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網(wǎng)絡時代文化傳播任重道遠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