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94歲的法學泰斗江平去世。在大家的印象里,江平是中國著名的法學家,是中國政法大學學子們的“老校長”。而在他自己看來,他只是一個吶喊者。在他眼中,中國的民主和法治進程不可逆轉,自己“能喊就喊幾嗓子,加快這進程”。
吶喊者
1951年,高等教育部首次組織選派學生到蘇聯(lián)留學,首批300多人就包括江平在內(nèi)。這段近五年的留學經(jīng)歷,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法學理念,也成為他能夠深刻影響中國法學界發(fā)展的重要學術基礎。
后來,改革開放事業(yè)不斷推進,大量經(jīng)濟活動的涌現(xiàn)和新型業(yè)態(tài)的出現(xiàn)帶來機遇,也令相關立法規(guī)范與保障迫在眉睫。
20世紀80年代初,他作為“民法四杰”之一,參與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這被視作將西方的民法內(nèi)容引入中國,使得法學界開始較為開放地接受現(xiàn)代法治觀念。20世紀90年代,江平主持起草了《信托法》《合同法》《物權法》等,就法治對于市場經(jīng)濟的重要性提出了具有說服力的論證。
而在公開采訪中,江平曾表示自己最引以為傲的法律是《行政訴訟法》。在改革開放初期,法治意識不斷增強,開始出現(xiàn)“民告官”的現(xiàn)象。作為《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組組長,江平經(jīng)過深入研究,率先提出從實體法改到程序法,改變了行政立法的模式。
對于普通人而言,這些法律的名字或有耳聞,具體法條可能了解得并不那么清晰。但江平參與制定的一系列法律,確確實實滲透在人們?nèi)粘I畹母鱾€方面?!拔宜茏龅氖菂群啊保诮娇磥磉@是自己的使命,也是他后來教授的每個學生、每個法律人的使命。
法學教育家
如今,江平不做校長很多年了。其實他當年真正做校長的時間也只有兩年。但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校園里,大家都會喚他一聲“老校長”。幾乎每個中國政法大學的新生,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認識這位“永遠的校長”。
“我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學家,我是一個法學教育家?!北绕鹆⒎?,其實更多的時間里,他都是在教書育人。一身黑色大衣,戴一頂燈芯絨禮帽,氣度不凡——這是很多學生對他的印象。
為了聽他晚上的一場講座,很多學生不吃晚飯從下午就趕去教室占座位,容納幾百人的大教室座無虛席,連三面走廊都會站滿密密麻麻的學生。聽過他講課的學生回憶,他用簡潔凝練、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釋高深晦澀的法律概念,即使不是學法律的學生,也能聽得懂。
為了鼓勵更多學子投入到法治夢想之中,2000年開始,江平設立了民商法獎學金,帶頭拿出了多年的積蓄,捐出50萬元。在90歲生日時,江平為這個獎項捐出500萬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些如今大家耳熟能詳?shù)穆蓭?、法學教授,都曾師從江平。
“在某種程度上,我心中的職業(yè)理想與法治信念是江平先生播種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羅翔說,每當自己陷入職業(yè)的虛無與犬儒,都會想起江平手書的那四個大字:法治天下。
或有形或無形,或熟識或淺知,學子們都用自己的方式記得他。每年新生入學時,總會有人看到一些學長的文化衫上,寫著江平在將近30年前手書的那句話:只向真理低頭。
孩子們確實在不知不覺間,聽到了這吶喊的第一句。(據(jù)中新社12.19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