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謙
2023年12月18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lián)合發(fā)布了《關于辦理醉酒危險駕駛刑事案件的意見》(下稱“意見”)。這份意見調整了醉駕入刑的標準,規(guī)定“對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不予立案”。在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李翔看來,意見貫徹了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根據具體情節(jié)“輕者更輕,重者更重”。
并非“一律入刑”
意見發(fā)布當天,“兩高兩部”相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時提到,這份意見更加注重考量醉駕的具體情節(jié),確保公平公正地處理案件,充分考慮醉駕的動機和目的、醉酒程度、機動車類型、道路情況、行駛時間、速度、距離、后果以及認罪悔罪表現(xiàn)等因素。
事實上,意見發(fā)布前,醉駕也并非“一律入刑”。此前,各省有不同的執(zhí)法標準。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全國范圍內,浙江省醉駕入罪門檻較高。浙江省高院、省檢、省公安廳在2012年、2017年、2019年三次頒布會議紀要。按照最新會議紀要的規(guī)定,認定為醉駕的標準被提高到100毫克/100毫升。酒精含量在170毫克/100毫升以下,認罪悔罪,且無從重情節(jié)的,可以不起訴或免予刑事處罰。
政策較緊的是河南。河南省檢察院于2018年發(fā)布的《輕微刑事案件適用相對不起訴指導意見》中規(guī)定,酒駕時血液酒精含量在100毫克/100毫升以下,且不具備從重情節(jié),可作相對不起訴處理。此外,湖南醉駕可免予刑事處罰的標準是酒精含量在160毫克/100毫升以下;四川、遼寧、吉林等地標準是,酒精含量低于130毫克/100毫升。
“兩高兩部”發(fā)布的意見將于2023年12月28日起施行。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永生告訴記者,意見施行后,各地應當統(tǒng)一按新規(guī)要求實行。這意味著,各地關于醉駕規(guī)定“松緊不一”的狀況將成為歷史。
輕罪時代“第一大罪”
2022年3月8日,時任最高法院院長周強在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工作報告時提到,危險駕駛罪連續(xù)4年成為刑事犯罪中的“第一大罪”。
在2022年第一期《政治與法律》雜志上,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周光權、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院教授李翔等人對醉駕入刑話題開展了討論。
周光權肯定了“醉駕入刑”效果顯著,但他也指出,危險駕駛罪近年來成為“第一大罪”,每年有三十萬余人成為“罪犯”,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還需要對一系列后果負責,如開除公職、吊銷執(zhí)業(yè)資格、解除勞動合同、子女就業(yè)受限等。長此以往,司法和個人“兩敗俱傷”。他認為,應當適度調高定罪門檻,并對情節(jié)嚴重的“醉駕”應當繼續(xù)保持嚴懲態(tài)勢。
李翔不認同周光權的觀點。他撰文表示,犯罪數(shù)量多,不是廢除或提高入罪門檻的理由。如果以情節(jié)顯著輕微為由給醉駕“松綁”,會讓支持“從重治罪”的公眾感到困惑,因為它留下了一個模糊地帶,可能被某些惡意人群鉆空子。
裁量空間仍然過大
陳永生注意到,可以認定為情節(jié)顯著輕微的情形,是在酒精含量80毫克/100毫升至150毫克/100毫升之間。在這個區(qū)間中,到底是否刑事立案,缺少較為客觀的標準,可能會出現(xiàn)基層司法人員執(zhí)法過程中“裁量空間”過大,執(zhí)法標準混亂,導致職權濫用等隱患。
在他看來,一個改進方案是,在血液酒精含量的數(shù)額標準之外,增加一個實質標準,例如駕駛員的“駕車能力”,這也是目前域外國家通用的方式?!懊總€人酒量不一樣,有的人血液酒精含量可能不到80毫克/100毫升就喪失了對汽車的操控能力,而有的人血液中酒精含量很高卻不影響正常駕駛”。
此外,多位學者均呼吁,應對醉酒型危險駕駛罪建立前科消滅制度。周光權在前述文章中建議,可以考慮對醉酒駕駛汽車的初犯,自被不起訴、緩刑考驗期結束或刑罰執(zhí)行完畢后3年內沒有再犯新罪的,可消滅其犯罪記錄,最大限度減輕醉駕犯罪的附隨后果,以幫助犯罪分子回歸社會。(摘自《南方周末》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