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里的故鄉(xiāng),無論是尋常巷陌,還是農(nóng)家庭院,都洋溢著板鴨的香味。在我的家鄉(xiāng),板鴨是人們飯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過年時,人們什么都可以不吃,但唯獨板鴨不能少,故鄉(xiāng)人就好這口。
不過,在二十多年前的故鄉(xiāng),板鴨還是一種“奢侈品”。臘月到時,人們才開始忙碌起來制作板鴨。我的外婆就是制作板鴨的能手,她告訴我,制作一只板鴨要經(jīng)過許多步驟,宰殺的新鮮鴨肉必須反復清洗,然后加入精鹽、香料反復腌制,最后才進入最重要的晾干環(huán)節(jié)。
受制于當時的生活水平,制作板鴨只能借助自然的力量進行脫水晾干,外婆制作的板鴨都是用竹繩將鴨子吊起來放在院子里晾曬。當然,在故鄉(xiāng),家家戶戶都在曬板鴨,院子里掛著成片的板鴨,猶如一個個方陣一般,顯得頗為壯觀。
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院中的板鴨身上晶瑩剔透的油脂開始緩緩滴落,那獨特的臘香味也隨著暖冬的風飄進每一戶人家,勞作的人們不經(jīng)意間與板鴨的香味邂逅,似乎瞬間如夢中驚醒。因為板鴨香,年就快到了。于是,欣喜之情便在心中彌漫開來。
不過,曬板鴨也是一件細心且操勞的活。晾曬的板鴨,必須時時關注著,蟲鳥總是受不了板鴨的香味,忍不住上前咬上幾口,而一到夜里,就得將板鴨收進屋內,提防那些可惡的鼠類。
有一年,外婆家的板鴨被遺忘在院子里,結果第二日一早,五只板鴨已被咬去了八只鴨腿,板鴨身上也被啃得支離破碎,僅剩兩只幸存的板鴨??吹酱饲榇司?,外婆竟忍不住擦拭自己眼角的淚花。那個年代,我們桌上的板鴨很少,唯有待客時,才有板鴨被端上餐桌。
板鴨要曬多久,全靠天氣的好壞,若是遇上天氣好,曬足半月便可大功告成,若是天氣不好,則要晾曬近一個月。板鴨曬好后保留的水分極少,用手揉拭,滿手沾染的都是閃亮的油脂。一排排的板鴨香氣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板鴨之所以叫板鴨,長輩們也說不上來。據(jù)說古人最早制作板鴨時,是為了防止鴨肉腐爛,因此才加鹽與佐料腌制的,然后將鴨肉晾干存儲?;蛟S是因為曬干后的鴨子堅硬如板,因此便被喚作“板鴨”。
的確,板鴨如板,看起來像,摸起來也像,當人們的雙手觸摸到板鴨的肉質時,便有一股硬邦邦的感覺,但是,這并不影響板鴨蒸熟后的肉質與口感。
板鴨吃起來很簡單,直接蒸熟,或是切塊后炒菜做湯皆可。雖然形狀如板,但烹飪好的板鴨卻酥軟細膩,吃起來皮薄肉嫩、骨脆可嚼、香味濃郁,食之令人回味無窮。
長大后我出了遠門發(fā)現(xiàn),原來,中國的許多地方都有板鴨,而不同地區(qū)的板鴨也有不同的風味。不過真正硬如“板”者,似乎也只有故鄉(xiāng)的贛南板鴨了。外婆曾告訴我,故鄉(xiāng)制作板鴨的歷史十分悠久,后來我自己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早在明代,贛南地區(qū)制作板鴨的風俗便已流行,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歷史了。
現(xiàn)在,故鄉(xiāng)的板鴨已成為知名商標,許多村民靠著制作板鴨發(fā)家致富,而板鴨已成為隨時可得的美味。不過,大家還是習慣在過年前制作板鴨。畢竟,板鴨飄香,年味就濃了!
(邱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