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棟,張智,黎艷
南寧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廣西南寧 530031
腦卒中常見后遺癥之一即肢體痙攣,患者普遍存在關節(jié)僵硬、肢體疼痛以及持續(xù)肌張力增高等臨床癥狀,甚至患肢會出現(xiàn)永久性攣縮,對患者生活質量和日常行為造成嚴重影響[1-2]。毫無疑問,患者肢體痙攣持續(xù)狀態(tài)越長,越不利于預后恢復,增加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建立的難度。中醫(yī)將腦卒中后偏癱肢體痙攣納入筋痹、拘攣等疾病范疇,認為經(jīng)脈失養(yǎng)造成肢體麻木、疼痛與屈伸不利。中藥熏洗可調暢氣血與疏通經(jīng)絡,配合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患肢功能[3]。對此,本研究選取2021 年7 月—2023 年7 月南寧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收治的腦卒中后偏癱肢體痙攣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應用中藥熏洗結合康復訓練,取得顯著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收治的腦卒中后偏癱肢體痙攣患者80 例為研究對象,采取病案號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 例。觀察中男17 例,女23 例;年齡36~79 歲,平均(58.25±9.34)歲;疾病類型:出血性腦卒中15 例,缺血性腦卒中25 例。對照組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齡37~80 歲,平均(58.89±9.14)歲;缺血性腦卒中14 例,出血性腦卒中2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研究審核批準同意。
納入標準:①確診偏癱;②均經(jīng)CT 或MRI 首次確診為腦卒中;③意識清醒,無溝通交流障礙;④臨床資料信息完整;⑤認真閱讀研究方式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腦卒中后偏癱前已存在肢體功能障礙者;③合并精神、意識和溝通障礙者;④其他因素引發(fā)肢體功能障礙以及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者。
對照組采用中藥熏洗,組方如下:紅花 15 g,伸筋草15 g,透骨草15 g,牛膝15 g,五加皮15 g,艾葉15 g,急性子50 g,海桐皮25 g,地骨皮25 g,威靈仙15 g,元胡30 g,川芎15 g,桂枝15 g,葛根30 g,姜黃30 g。以上藥物加水2 000 mL,浸泡30 min 后,文火煎30 min,取汁置于中藥熏蒸治療機進行中藥熏蒸,將熏蒸溫度調至40℃,中藥熏蒸機預熱10 min,患者在此過程中將體位調整至舒適狀態(tài),隨后暴露患肢并將熏蒸頭調至距離患肢40~50 cm,整個熏蒸時間控制在30 min 內,1 次/d,5 次/周,連續(xù)2 周。熏蒸時注意保暖及保護患者隱私,觀察局部皮膚顏色及患者的面色,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加強巡視,防止藥物外溢或將藥煮干。熏蒸完畢,將剩余藥液倒入盆中浸泡患側手足20 min,1 次/d,5 次/周,連續(xù)2周。治療過程中避免燙傷患者。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添加康復訓練,具體從以下方面展開:(1)床上鍛煉。①上肢與手功能訓練:康復師對患側上肢從遠端逐漸移動至近端做功能鍛煉,在內外旋轉手指、手腕以及做前伸運動時要求肩關節(jié)處于90°~120°,使整個上肢均能得到鍛煉,整個運動過程保持輕柔緩慢,避免產生疼痛。②下肢功能鍛煉:康復師與家屬共同將患者從側臥位緩慢移動至病床邊,隨后康復師指導和協(xié)助患者練習翻身,對下肢屈伸和伸髖環(huán)節(jié)進行訓練,若患者下肢可正常伸展,康復師可指導患者屈曲下肢并緩慢放置于病床邊,再訓練伸膝與抬腿交叉以及膝關節(jié)內收及外展等相關活動。(2)站立鍛煉。①起坐訓練:患者取坐位或借助搖床微微傾斜身體,若血壓正常且無心慌、頭暈、惡心等癥狀可正常訓練。通常每日早晨、午餐前訓練兩次,20 min/次;若患者耐受可每日遞增至4~5 次,60 min/次,再轉至輪椅訓練,2 h/d,30 min/次。②移位訓練:通過移位訓練可減少因固定不動引發(fā)的合并癥,或借助此鍛煉發(fā)揮患者潛能,增強日常生活能力。在移位前需訓練平衡與坐姿,即借助搖床或在背部墊被褥,促使患者依靠著鍛煉軀干肌肉。(3)步行訓練。若患者能自主站立并保持穩(wěn)定10~15 min 即可開展步行訓練。初期需要護理人員或家屬在旁協(xié)助練習跨步以及搬動患腿,患者膝關節(jié)要在跨步時伸直,同時挺直身體。在此過程中不能急于行走,先練習原地踏步,體驗邁步感和保持身體平衡,逐日增加活動量,直至自行行走。
對比分析兩組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徑,血液流變指標(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深靜脈血栓及下肢腫脹發(fā)生率,以及Barthel 評分與Lovett 分級情況。下肢腫脹率即判斷患者肢體腫脹程度,分為0~3 度,等級越高說明患者下肢越腫脹。Barthel 評分:運用該指數(shù)評估量表評估患者自理能力,總分值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較強。采用Lovet 分級評定標準對患者肌肉狀態(tài)進行評估,分為0~5 級,等級越高,說明患者上下肢關節(jié)活動越正常。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和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徑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下肢血流速度快于對照組,下肢周徑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徑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徑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下肢血流速度(cm/s)干預前19.36±3.41 18.53±3.21 1.272 0.206干預后35.86±4.61 24.95±4.16 10.994<0.001下肢周徑(cm)干預前49.18±1.37 48.76±1.31 1.605 0.113干預后30.25±2.11 33.14±2.03 4.086<0.001
干預前,兩組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7 d后,觀察組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與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指標比較 [(±s),mPa·s]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指標比較 [(±s),mPa·s]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血漿黏度干預前1.64±0.41 1.54±0.37 1.446 0.152干預7 d 后1.39±0.32 1.55±0.35 2.798 0.006全血低切黏度干預前8.24±1.32 7.89±1.26 1.326 0.187干預7 d 后6.31±0.62 7.37±0.74 7.823<0.001全血高切黏度干預前3.42±0.97 3.25±0.94 0.768 0.443干預7 d 后2.46±0.52 3.04±0.68 4.621<0.001
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下肢腫脹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及下肢腫脹發(fā)生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Barthel 評分、Lovett 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arthel 評分、Lovett 分級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Barthel 評分與Lovett 分級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Barthel 評分與Lovett 分級比較(±s)
組別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Barthel 評分(分)治療前32.16±11.83 31.51±10.74 0.284>0.05治療后70.26±11.26 56.28±10.94 7.365<0.05 Lovett 分級(級)治療前1.20±0.65 1.17±0.68 0.147>0.05治療后3.88±0.65 2.71±0.72 8.378<0.05
相關研究指出,神經(jīng)功能的可塑性較強,及時開展科學且有效的康復治療可激活大腦皮質功能,改善肢體功能,提升生活質量[4-6]??祻陀柧氈芷谙鄬βL,大部分患者無法順利堅持,甚至因康復進度緩慢產生放棄情緒,從而影響治療和康復的效果。對此,需要在康復訓練的基礎上引入其他措施[7-9]。實施治療后,觀察組下肢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下肢周徑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血漿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與對照組(P<0.05)。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下肢腫脹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與賀云[10]、李萌[11]研究結果一致,研究者選取部分偏癱肢體痙攣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綜合干預措施,其中包含中藥熏洗與康復訓練,結果顯示,采取綜合干預措施患者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6.7%,低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25.8%(P<0.05)。與本研究中觀察組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為5.00%,低于對照組的22.5%(P<0.05)結果較為一致。治療前,兩組Barthel 評分、Lovett 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arthel 評分、Lovett 分級均優(yōu)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中藥熏洗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肢體痙攣效果顯著。其中中藥熏洗為中醫(yī)領域常用外治療法,即發(fā)揮熱氣作用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藥物吸收[12]。例如本研究使用的中藥材中伸筋草具有舒筋壯骨、活血通絡以及祛風化濕等功效,紅花具有通經(jīng)止痛和活血化瘀等功效,該藥物中酚羥基類化合物具有抑制細胞內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自由基以及抗氧化等效用,有效保護神經(jīng)功能;川芎具有活血行氣、開郁燥濕、抗菌、活血化瘀等功效;五加皮性溫,味辛、苦,歸肝、腎經(jīng),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等功效;元胡味辛、苦,性溫,歸心、肝、脾經(jīng),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氣血瘀滯所引起的各種痛癥[13]。威靈仙藥性溫,味辛、咸,歸膀胱經(jīng),具有祛風濕、通經(jīng)絡的功效,同時具有止痛、消骨梗的作用??祻陀柧毤丛诨颊卟∏橼呌诜€(wěn)定后可進行肢體功能鍛煉,逐漸過渡至坐、站以及走等,離床期康復訓練能恢復患者全腦系統(tǒng)神經(jīng)與因疾病受損的細胞、神經(jīng),還能一定程度降低關節(jié)變形和肌肉萎縮現(xiàn)象,更能促使患者強化自理能力,提升肌力[14-15]。
綜上所述,腦卒中后偏癱肢體痙攣患者應用中藥熏洗與康復訓練能改善血液流變學,提升血流速度,有效預防術后形成深靜脈血栓,切實改善生活能力,整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與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