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光輝 代獻仁
(中鐵建銅冠投資有限公司)
目前,斑巖型銅礦石是人類社會從自然界獲取銅資源的最主要礦種之一,這類礦石普遍存在銅品位低、儲量大、可選性好等特點,適合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利用[1]。
通常情況下,斑巖型銅礦石可采用階段磨礦階段浮選工藝流程處理,即粗磨后銅硫混合浮選,混合精礦再磨后抑硫浮銅[2]。工業(yè)生產(chǎn)中,常用捕收劑包括黃藥類、酯類等,起泡劑有松醇油、MIBC等,調(diào)整劑有石灰等[3-5]。
國外某大型斑巖型銅礦在投產(chǎn)初期,由于表層礦石性質(zhì)差異較大,存在部分低品位難選礦石,當此類難選礦石配礦量較高時,往往富集比低,銅精礦銅品位僅在20%左右,不能滿足銅精礦的品質(zhì)要求。為了解決該問題,對采場各出礦點樣品進行了實驗室試驗研究,探究了不同類型礦石的配比對銅浮選指標的影響,為穩(wěn)定生產(chǎn)現(xiàn)場銅精礦指標提供了依據(jù)。
采場根據(jù)礦石銅品位的情況,將礦石分為3 類,高品位銅礦石(βCu>0.7%)、中品位銅礦石(βCu=0.5%~0.7%)、低品位銅礦石(βCu=0.3%~0.5%),生產(chǎn)中通過調(diào)整高、中、低品位礦石的采出比例來調(diào)控銅精礦品位。試驗礦樣分別取自采場4 個有代表性供礦點(A、B、C、D),晾干并分別破碎至2~0 mm,再配制試驗樣。4 個代表性礦樣的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1,銅化學物相分析結(jié)果見表2。
從表1 可知,礦樣A、礦樣B、礦樣C、礦樣D 銅品位分別為0.720%、0.516%、0.497%、0.374 %,硫含量分別為3.40%、4.10%、2.70%、2.30%,各礦樣SiO2含量在61.93%~69.64%,表明礦石屬于低銅高硅硫化礦石。
從表2 可知,礦樣中的銅絕大部分為硫化銅,占總銅的94%以上,總體來說,原生硫化銅占比較高,尤其是低品位銅礦樣,次生硫化銅占比最高也僅22.08%,表明各礦樣銅品位差異較大,但氧化率均較低。進一步的研究表明,該礦石中的主要銅礦物為斑銅礦,其次是輝銅礦,這2種銅礦物可浮性均較好。
除硫化銅礦物外,礦樣中的其他硫化礦物主要為黃鐵礦;礦樣中的脈石礦物以硅酸鹽礦物為主,包括石英、長石、方解石等。礦樣C、礦樣D 銅品位較低,但次生硫化銅含量最低,高嶺土含量較高,并存在銅礦物嵌布粒度細、礦泥多、銅硫分離難問題,屬于含泥難選銅礦石。礦樣A、礦樣B 高嶺土含量相對較低,銅礦物嵌布粒度相對較粗,屬于相對易選礦石。
根據(jù)礦樣性質(zhì)的差異及選礦廠實際生產(chǎn)工藝流程,確定實驗室試驗的原則流程為粗磨—銅硫混合浮選—混合粗精礦再磨—銅硫分離浮選流程。
條件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粗選試驗條件控制范圍參考生產(chǎn)現(xiàn)場工藝條件。試驗用捕收劑為丁基黃藥、起泡劑為F501、調(diào)整劑為石灰,試驗采用3次粗選流程。
2.1.1 一段磨礦細度試驗
一段磨礦細度試驗固定石灰用量300 g/t(加入球磨機),混合粗選1 丁基黃藥用量35 g/t、F501 用量25 g/t,粗選2 丁基黃藥用量10 g/t、F501 用量10 g/t,粗選3 丁基黃藥用量5 g/t、F501 用量5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3。
從表3 可知,在試驗磨礦細度范圍內(nèi),隨著磨礦細度的提高,礦樣A、礦樣B 的混合粗精礦銅品位和銅回收率均先上升后維持在高位;礦樣C、礦樣D 的混合粗精礦銅品位和銅回收率均上升。綜合考慮,確定一段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64%。
2.1.2 石灰用量試驗
在銅硫混合浮選作業(yè)中,添加適量的石灰不僅可以調(diào)節(jié)礦漿的pH 值,還可以抑制礦泥對浮選的影響[6],因此,進行石灰用量試驗非常必要。石灰用量試驗一段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4%,混合粗選1丁基黃藥用量35 g/t、F501 用量25 g/t,粗選2 丁基黃藥用量10 g/t、F501用量10 g/t,粗選3丁基黃藥用量5 g/t、F501用量5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4。
從表4 可知,隨著石灰用量的增大,礦樣A、礦樣B 的混合粗精礦銅品位上升;銅回收率先升后降,當石灰用量達900 g/t 時,由于礦漿pH 值高達11.40,過高的礦漿堿度對銅硫富連生體的上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回收率略有下降。礦樣C、礦樣D 浮選時,石灰發(fā)揮了一定的抑制礦泥的作用,從而導致混合粗精礦銅品位和回收率均呈上升趨勢。綜合考慮銅分選指標、石灰對伴生貴金屬礦物的抑制作用、對泥礦的影響以及浮選成本因素,確定粗選石灰用量為300 g/t,此時的礦漿pH=9左右。
2.1.3 粗選丁基黃藥總用量試驗
黃藥是硫化礦浮選的常用捕收劑,用量合理是獲取理想精礦指標的前提。丁基黃藥總用量試驗一段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4%,石灰用量為300 g/t(礦漿pH=9 左右),3 次混合粗選丁基黃藥用量質(zhì)量比為7∶2∶1,F(xiàn)501 粗選1 用量25 g/t、粗選2 為10 g/t、粗選3為5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5。
從表5 可知,隨著丁基黃藥總用量的增大,各礦樣對應的混合粗精礦銅品位小幅下降,銅回收率先明顯上升后趨于穩(wěn)定。綜合考慮,確定丁基黃藥總用量為50 g/t。
2.1.4 粗選F501總用量試驗
F501 總用量試驗一段磨礦細度為-0.074 mm 占64%,石灰用量為300 g/t(礦漿pH=9 左右),3 次混合粗選F501 用量質(zhì)量比為5∶2∶1,丁基黃藥粗選1 用量35 g/t、粗選2 為10 g/t、粗選3 為5 g/t,試驗結(jié)果見表6。
從表6 可知,隨著F501 總用量的增大,各礦樣對應的混合粗精礦銅回收率小幅上升,銅品位小幅下降。綜合考慮,確定粗選F501總用量為50 g/t。
為了實現(xiàn)銅硫礦物的有效分離,從而獲得合格品質(zhì)的銅精礦,在確定了一段磨選條件基礎上對混合粗精礦進行了再磨細度試驗。銅硫分離作業(yè)采用石灰為抑制劑,控制礦漿的pH 值在12.20 以上,試驗流程見圖1,結(jié)果見表7。
從表7 可知,隨著二段磨礦細度的提高,各礦樣對應的銅精礦銅品位大幅度上升,銅回收率明顯下降;受礦樣性質(zhì)差異的影響,在相同二段磨礦細度條件下,4 種礦樣所對應的銅精礦指標差異明顯,總體上說,在同等二段磨礦細度條件下,各礦樣對應的銅精礦品位和回收率從高到低的順序為礦樣A>礦樣B>礦樣C>礦樣D 所。當二段磨礦細度達-0.045 mm 占86%時,礦樣A 和礦樣B 所對應的精礦銅品位達到了不低于26%的目標,表明這2種礦樣可選性較好;礦樣C 和礦樣D 在二段磨礦細度達-0.045 mm 占90%時,對應的精礦銅品位僅達22%左右,表明這2種礦樣可選性不理想。綜合考慮,確定二段磨礦細度為-0.045 mm占86%。
根據(jù)4種礦樣可選性差異,在進行配礦時先固定易選礦樣A、礦樣B等量,難選礦樣C、礦樣D等量,在此基礎上配制3個混合礦樣:n易∶n難=80%∶20%(命名為礦樣1)、n易∶n難=60%∶40%(命名為礦樣2)、n易∶n難=50%∶50%(命名為礦樣3),并對這3 個混合礦樣進行選礦試驗,不同混合礦樣選礦試驗流程見圖1,不同磨礦細度條件下的選礦試驗結(jié)果見表8。
從表8 可知,隨著二段磨礦細度的提高,各配礦樣對應的銅精礦銅品位大幅度上升,銅回收率呈先慢后快的下降趨勢;在相同二段磨礦細度下,3 種配礦樣所對應的銅精礦指標仍存在一定的差異,總體上說,在同等二段磨礦細度條件下,各配礦樣對應的銅精礦品位和回收率從高到低的順序為礦樣1>礦樣2>礦樣3,即易選礦占比越高銅精礦指標越好。礦樣1 只有在二段磨礦細度(-0.045 mm)超過86%時,銅精礦銅品位才能確保達到26%的目標;礦樣2只有在二段磨礦細度(-0.045 mm)達90%時,銅精礦銅品位才能達到26%的目標;礦樣3在二段磨礦細度(-0.045 mm)達90%時,銅精礦銅品位仍不能達到26%的目標。綜合考慮,建議生產(chǎn)中按礦樣1 的配礦比例、在二段磨礦細度為-0.045 mm 占86%的情況下組織生產(chǎn)。
根據(jù)條件試驗結(jié)果,為了滿足生產(chǎn)對銅精礦銅品位指標的要求,并考慮二段磨礦實際生產(chǎn)能力,對難選礦占比20%的礦樣進行了閉路全流程試驗,試驗流程見圖2,結(jié)果見表9。
從表9 可見,采用圖2 所示的流程處理原礦,可獲得銅品位26.18%、銅回收率89.54%的銅精礦,硫品位為26.79%、硫回收率為82.68%的硫精礦,閉路試驗指標良好。
(1)國外某大型斑巖型銅礦表層礦石性質(zhì)差異較大,存在部分低品位難選礦石,總體可描述為4 種有代表性礦石,銅品位分別為0.720%、0.516%、0.497%、0.374 %,硫含量分別為3.40%、4.10%、2.70%、2.30%,SiO2含量在61.93%~69.64%;礦石的硫化銅占比均在94%以上,且大部分為原生硫化銅,次生硫化銅占比最高的礦樣也僅占22.08%,主要銅礦物為斑銅礦,其次是輝銅礦;礦石中的主要硫化礦物為黃鐵礦;脈石礦物以硅酸鹽礦物為主,包括石英、長石、方解石等;銅品位較低的礦石次生硫化銅含量雖然最低,但高嶺土含量較高,并且銅礦物嵌布粒度較細、礦泥較多、銅硫分離較困難,屬于含泥難選銅礦石;銅品位較高的礦石高嶺土含量較低,銅礦物嵌布粒度較粗,屬于相對易選礦石。因此,該礦區(qū)礦石屬低銅高硅硫化礦石。
(2)當二段磨礦細度達-0.045 mm 占86%時,較高品位的銅礦石對應的精礦銅品位較高;較低品位的銅礦石在二段磨礦細度達-0.045 mm 占90%時,對應的精礦銅品位仍較低。
(3)在相同磨礦細度下,品位較高礦石占比較大的配礦樣對應的銅精礦品位和回收率較高,品位較高礦石占比50%情況下的配礦樣對應的銅精礦品位和回收率較低。
(4)礦石在一段磨礦細度為-0.074 mm占64%情況下3 次銅硫混合粗選、混合粗精礦二段磨礦細度為-0.045 mm占86%情況下1粗2精2掃銅硫分離,可獲得銅品位26.18%、銅回收率89.54%的銅精礦,硫品位為26.79%、硫回收率為82.68%的硫精礦,取得了理想的試驗指標。因此,合理配礦是保證精礦品質(zhì)達標的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