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冉
摘 要:紅色經(jīng)典作品對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有著重要的作用,整本書閱讀是新課標拓展型任務群著重強調的內容,兩者的結合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筆者通過前期的調查研究,結合小學中、高段學生能力,設計了三種針對紅色經(jīng)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課程,以期在多種閱讀活動中用紅色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靈。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 紅色經(jīng)典作品 《微山湖上》
紅色經(jīng)典作為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資源,以描寫人民革命斗爭歷史為主,蘊含著深厚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理想信念,是寶貴的文化遺產,是對學生進行黨史教育、國情教育的絕佳讀本,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段⑸胶稀肥羌t色兒童文學常見的推薦讀本之一,主題鮮明,形象突出,是青少年必讀的佳作。
這本書作為推薦書目布置給小學中、高段學生之后,我們也設計了一份閱讀任務單,一共三個問題:三個山里的孩子來到微山湖后遇到了哪些事情?他們每一個人發(fā)生重大變化的轉折點是什么?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筆者在統(tǒng)計反饋情況時發(fā)現(xiàn)了很多雷同的答案。為了讓閱讀真實發(fā)生,我們又圍繞主題“你真的讀了嗎?怎樣讀的?感受怎么樣?”進行了座談和問卷調查。兩次的調查研究充分證明,整本書閱讀基本上沒有真正發(fā)生。新課標所強調的“與他人分享作品獲得的有益啟示”和“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的成果落實大打折扣,這與“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的學習目的大相徑庭。
學生對整本書的認知還未成熟,如何帶著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呢?帶著這樣的思考,我們進行了課題研究前期的調查。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意愿,開展并改進了閱讀活動,有前期安排指導,有中期交流分享,有后期總結提升,帶領學生一起進行“導讀推薦—閱讀分享—體驗成長”的過程。我們結合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了三種閱讀課程。
一、第一種設計——說人物,大話形象
本設計針對人物與文字的結合,運用談論話題的方式將學生閱讀既得內容以自己的語言分享出來,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認知,深入人物形象,感受作品魅力,通過語言的再加工,提升思維和表達能力。
1.系統(tǒng)評價,激發(fā)共鳴
《微山湖上》是一本經(jīng)典的紅色兒童文學作品。
話題一:請說一說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預設:淳樸的友誼、團結的精神、催人向上的情節(jié)……
話題二:你最想說一說哪一個小主人公?
預設:固執(zhí)的二牛、膽小的丫頭、堅強的小駒子……
2.各抒己見,鞭辟入里
話題三:作品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個情節(jié)?
預設:二牛和小駒子混進微山湖、二牛把野鴨蛋當成天鵝蛋、小駒子學劃船……
話題四:小主人公們到達微山湖后都收獲了什么?
預設:友誼、誠信、奮斗、感恩、獨立……
話題五:小駒子學劃船遇到了什么困難?你從中學到了什么?
預設:船打轉、摔跤……學到了堅持不懈、自信自強……
話題六:你最佩服小主人公們的哪些品質?為什么?
預設:知錯就改的二牛、堅忍不拔的小駒子、誠實守信的丫頭……
3.結合實際,升華主題
話題七:有讀者認為三個孩子跟著老爺爺進微山湖純屬是一種冒險的行為,你認為他們應該這樣做嗎?
預設:(1)應該。三個小主人公進入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后通過自立自強激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也正是因為這種看似“冒險”的行為,成了他們成長的加速劑。(2)不應該。只要有一顆為國效力的心,哪里都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只要不怕吃苦耐勞,他們在杏花莊里依然可以長大成才……
話題八:如果讓你從作品中找到一句激勵自己的話,你會選擇哪一句?為什么?
預設:現(xiàn)在,站在船頭上,對著這滾滾長河,茫茫綠水,他覺得,他簡直已變成一位人民海軍,在保衛(wèi)著這百里微山湖……
話題九:丫頭趕牛的情節(jié)集中體現(xiàn)了她的成長。一個膽小懦弱的小孩子在一瞬間長大了。你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呢?你是怎么做的?
預設:成長并不是身體上的長高,而是思想、意志上的突破。第一次克服困難、第一次感動、第一次原諒別人,都是成長的標志。
話題十:如果讓你向朋友推薦這本書,你會說哪些推薦的理由呢?
預設:(1)質樸的兒童故事,動人的成長瞬間。(2)這里有晴空萬里、艷陽高照,也有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更有樂觀向上、朝氣蓬勃。
二、第二種設計——談認識,思維碰撞
在《微山湖上》整本書閱讀活動中,課題組成員秉持“解構—整合”的閱讀原則,在充分閱讀體驗的基礎上,將主人公和關鍵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重新建構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進而脫離作品文字而又能完整地展現(xiàn)人物品質。本設計由“我眼中的×××”“焦點關注”“信息大搜羅”“思維碰撞”四個板塊組成,目的是讓學生在沉浸式、非預約式的背景下,實現(xiàn)文學內化到品德精神的良性輸出。
1.我眼中的×××
要求:閱讀《微山湖上》后,請你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繪制出你對作品中人物的認識,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交流展示。
步驟:(1)以所選人物一致的學生6人為一組,通過交流互相補充。(2)在共同認可的前提下,由組長組織繪制所選人物的思維導圖。(3)如果產生分歧或補充,可再商量決定。
2.焦點關注
要求:針對上一環(huán)節(jié)小組所選的人物品質,你認為形成這種品質的因素有哪些?請總結概括,并結合書中有關情節(jié)加以說明。
步驟:(1)小組合作,確定人物主要品質。(2)根據(jù)思維導圖,回顧梳理品質形成的相關事件。(3)分析有關事件,找到品質形成的內在因素。(4)組織語言,為下一步分享做準備。
3.信息大搜羅
要求:請在教師給出的作品背景和相關信息中篩選支撐材料,或者搜集與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質和相關情節(jié)相似的其他作品或事跡,可以使用網(wǎng)絡資料、書籍報刊、詢問他人等方式進行。
步驟:(1)從教師提供的材料中選擇合適的信息,為本組所用。(2)多種途徑搜集信息,讓小組討論成果更加完善。(3)組長合理分工,讓思維導圖更加完整。
4.思維碰撞
為了讓學生在“閱讀—認知—深化”后的輸出環(huán)節(jié)更加突出實效,我們開發(fā)了辯論形式的非預約活動。辯論的主題和觀點由學生根據(jù)閱讀和認知的需要決定,讓興趣點真實化、形象化,學生討論的一定是自己認為的重點和難點,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達到閱讀預期,取得閱讀成就。
三、第三種設計——演情節(jié),繼承遺志
這種設計意在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世界,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深刻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品主題,通過化身主人公的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充分展示讀者眼中的人物,尊重閱讀感悟,落實核心素養(yǎng)。
1.第一板塊:調查、激趣、評價
讀完《微山湖上》,我們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問卷調查,其中“作品中哪些情節(jié)你印象最為深刻?試著說一說理由”一題,學生的答案比較集中,“牛吃麥子事件”“逮魚”“尋找大罩角和小花蹄”等多次被提及。
為了讓學生關注的情節(jié)理解更加透徹,也為了激發(fā)部分存在閱讀觀望的同學敢于閱讀的興趣,我們和學生一致決定,開展作品情節(jié)表演活動。比賽的形式能讓人印象深刻,更多地展示學生的風采。大家商議后共同制定了評價標準。
最后根據(jù)分值和觀眾表現(xiàn),評出優(yōu)秀展示獎和文明觀眾獎。
設計意圖:重點情節(jié)的表演可以讓作品的感染力加倍,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作品帶來的震撼和觸動。在整本書閱讀完成之后,學生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閱讀的成果,既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又帶動其他同學加入閱讀的隊伍中去。評價表的制定是充分尊重學生意愿的體現(xiàn),學生全程參與活動,能夠對閱讀效果進行檢驗,也能讓存在的問題暴露無遺,對今后的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第二板塊:改編、引導、提升
學生在一次表演完成之后一定有很多新的認識和思考,一場好的演出一定有完整的劇本,而作品中的文字不同于劇本。教師可以結合五年級教材中的改編課本劇部分,引導學生對作品文字進行加工和創(chuàng)新。教師還要適當?shù)貐⑴c過程,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出問題,比如:你們想讓觀眾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們想突出什么,等等。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作品主題的把握一定更加牢固,改編劇本時更加得心應手,分工合作和教師參與,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
3.第三板塊:展示、點評、成長
集中展演前,教室內可根據(jù)作品內容和主題辦一期主題板報進行適當裝飾;觀眾要明白觀看禮儀,組建助威團,多給予鼓勵和掌聲。節(jié)目表演完畢,表演團隊要有自評和互評的環(huán)節(jié),可針對劇本的選擇、臺詞設計、角色安排和展示效果等方面談談意見和建議。觀眾在充分利用評價表的基礎上可寫下對展演內容的改進意見和簡短評語。
設計意圖:讓閱讀展示活動在一定的形式和氛圍中完美落幕,既肯定了學生閱讀和參與的主體地位,又讓活動效果得以落地開花。通過自評和互評等形式,日常單一的獨立閱讀變成合作式、交流式的大閱讀,達到“1+1>2”的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閱讀習慣,寓教于樂。
以上三種課型設計,均有各自的側重點,但都遵循了學生閱讀文本、提升認知、快樂成長的主旨。我們堅信,創(chuàng)造多樣性的閱讀和展示平臺,一定會讓學生在紅色經(jīng)典作品整本書閱讀中汲取先烈精神,立志成才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