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天
膽子小圖
我已經(jīng)記不清這是第多少次從兒子的被窩里搜出手機了。我拿著手機生氣地質(zhì)問他:“為什么我說的話你永遠都記不住?你到底要怎樣才能明白,你現(xiàn)在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你只有把學習搞好,將來才能有自由玩手機的資格……”兒子懶洋洋地睜開眼睛,不耐煩地瞄了我一眼,用被子蒙上頭,繼續(xù)睡覺。
我掀開兒子的被子,強迫他繼續(xù)聽我的嘮叨,等待著他像以前那樣給我一個滿意的答復,哪怕只是敷衍。然而,這次兒子連敷衍都不肯了,他狠狠地把被子扔在我的腳下,瞪著眼睛大聲跟我吼道:“你說夠了沒有,你憑什么覺得你說得都對,我又憑什么必須聽你的……”
看著兒子歇斯底里的樣子,我當場石化。然而,更讓我不可置信的是,第二天兒子竟然不上學了。不管我在門外如何催促,如何苦心相勸,兒子都緊閉房門。就這樣,我和兒子開始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冷戰(zhàn)。而我也在這段難挨的沉默時光里,反復地想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他才會這么恨我,又或許,這樣的“恨”早已持續(xù)多年……
直到一次偶然,我從武志紅老師的講座里聽到這么一句話:“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對孩子掏心掏肺地講道理,你講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更不愿意和你溝通。”我才明白:原來,是我引以為傲的“良言諍語”,把兒子養(yǎng)廢了。
其實,我早就應該發(fā)現(xiàn):居高臨下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用的教育。比如,孩子年幼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跟孩子說:吃飯?zhí)羰?,對身體不好;吃冰淇淋太多,腸胃會不舒服;吃糖太多,容易蛀牙……我們是真心地關(guān)心孩子,可孩子依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等孩子長大一些的時候,我們喋喋不休地跟孩子講人生、講得失、講學習和努力的重要性……可結(jié)果呢?你說得越多,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我們怪孩子難管、叛逆,其實是錯怪了孩子。曾看過一段有趣的視頻: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在家里吵吵鬧鬧的,爸爸好聲好氣地跟女孩說:“請保持安靜?!迸⒉粌H不聽,還生氣地對爸爸發(fā)火:“你嫌我吵,就是不愛我了!”女孩的神邏輯讓爸爸哭笑不得。同時,也再次驗證哈佛大學醫(yī)學博士丹尼爾·西格爾和腦科學家蒂娜·佩恩·布賴森的研究結(jié)果:孩子聽不進道理,原因在于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方法,不符合大腦發(fā)展規(guī)律。
我們的大腦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理智腦,下層是情緒腦。而孩子的發(fā)育規(guī)律是先下層、后上層。也就是說,對于大腦尚未發(fā)展完善的低齡孩子來說,我們講的道理,孩子可能根本就沒有聽懂。除此之外,心理學上還有個“超限效應”: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xiàn)象。居高臨下地給孩子說教,很難讓孩子從心底里去認可。
也許是父母的“控制欲”作祟。很多時候,兒子越是聽不進去,我就越是喋喋不休地跟兒子講道理。我堅信只要不停地說,總有“頑石點頭”的那一天。但事實是:有的時候,講道理,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記得有一次,我和兒子一起觀看綜藝節(jié)目《一路成年》。節(jié)目里,“達康書記”吳剛非常關(guān)心兒子陽陽,他要求陽陽的大小事件都要打電話匯報。他還總是在節(jié)目里以“父親”和“前輩”的雙重身份,指導陽陽如何演繹角色,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戒驕戒躁。
節(jié)目第二期,他因為要去拍戲退出了節(jié)目。臨走時,他還不停地跟陽陽交代:“做任何事,要往最壞的考慮。你要學會堅持,學會忍耐,別人有需要幫忙的,你就伸一把手,要有團隊精神……”陽陽雖然一邊聽著一邊點頭,但表情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不耐煩。
看到這里,兒子突然盯著我說:“媽,你不停給我講道理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就跟陽陽一樣痛苦?!碑敃r,我不理解兒子為什么這么說,但是現(xiàn)在我明白了。就像一位心理學老師說的那樣:“父母的嘮叨,看似是關(guān)心,其實是一種慢性心理折磨?!币驗?,父母無休止的嘮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不信任和帶有指責的表現(xiàn)。這會帶給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引發(fā)孩子的負面情緒,打擊和消磨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杭州一個十幾歲的男孩,癡迷游戲,不想上學。爸爸跟他講盡了道理,他不聽。然后,爸爸做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帶著兒子去逛凌晨4 點的菜市場,看看那些想睡卻沒法睡的菜農(nóng);看看那些為了賺錢、為了生活辛苦忙碌的商販們;看看成年人的世界有多么殘酷和艱辛……結(jié)果,男孩不僅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感受到了生活的殘酷和父母的艱辛,更明白了自己為什么一定要好好學習。
我也學著這位爸爸,帶著兒子看看工廠流水線上的年輕人,帶著兒子看看凌晨兩點的寫字樓,帶著兒子體驗搬一天磚、撿一天瓶子能賺多少錢。結(jié)果如我所愿,兒子主動上交了手機,下決心努力讀書。
蒙特梭利說:“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苯逃⒆樱褪且粋€讓孩子慢慢體會的過程??辗旱睦碚?,很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只有讓孩子在親身經(jīng)歷中感受,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明白一些道理。
國外有一段特別火的視頻。14歲的女兒想穿超短褲去學校,爸爸為了阻止女兒,特地穿了一條超短褲演示給女兒看,“把你的短褲拿出來,看看到底有多短?比一比誰的短!”“你現(xiàn)在要是穿它去上學,我就每天穿著這褲衩接你放學。”爸爸滑稽的樣子,讓女兒笑歪了,同時也完美地化解了一場父女間的沖突。
回想我跟兒子針尖對麥芒似的爭執(zhí),開批斗大會似的批評,我不得不承認:幽默才是解除敵意最好的辦法。
《新中式父母》里有這樣一段話,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這個世界上,有兩類父母:一類是‘吃老本型’父母,他們使用過去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來培養(yǎng)孩子,假如孩子表現(xiàn)不好,他們通常只會認為是孩子有問題。一類是‘學習型’父母,他們會去探索與時俱進的教育方式,假如孩子表現(xiàn)不好,他們會反思,然后尋找更好的方式來教育孩子?!?/p>
養(yǎng)育孩子就是一場修行。我們可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們可以做一個成長型的父母。只要我們愿意把對孩子的理解、尊重和認同放在父母權(quán)威之上,就一定能養(yǎng)出一個內(nèi)心有愛、眼里有光,不負期望的孩子。